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梁鼎芬《菩萨蛮·无端横海天风疾》原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5 12:56:04

(清)梁鼎芬《菩萨蛮·无端横海天风疾》原文赏析(清)梁鼎芬

《菩萨蛮·无端横海天风疾》

无端横海天风疾,龙愁鼍愤今何及?夜夜看明星,荒鸡听二更。凄凉三月雨,念此芳菲主。鹈鴂一声先,人间最可怜。

这是组词“和南雪丈甲午感事十首”之一。南雪是广东番禺藉名词人叶衍兰的号。叶氏有“甲午感事与节庵同作”的《菩萨蛮》十首,节庵即梁鼎芬。“甲午感事”所感的乃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之战清廷海军全部败没之事。甲午海战前线惨败,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载湉为代表的主战派在与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相争中遭受的一次致命打击。这在近代史上实系惨痛而又耻辱的一页。

梁鼎芬是张之洞为主将的洋务派骨干,尽管后来在戊戌变法维新运动中他表现不佳,但在甲午战争前后,洋务派的立场与顽固派是不同的。这首《菩萨蛮》正表现了其对战败的痛心疾首和为光绪帝前景难测的忧愤。

上片起句以“无端”二字点出甲午之战的开衅和败没。这“无端”有二层意思,前一层是斥责日方的无端挑衅触发战事,后一层则暗示惨败得太冤枉太没道理,全是主和的顽固派作祟捣乱所致。“海天风疾”作为一个意象,概现了海战的氛围,表述由于上述“无端”造成的令人扼腕的惨状。于是紧接以“龙愁鼍愤”句,龙、鼍均系海中矫健物,其愁与愤乃天怨人怒的借喻,更是主战人士情感心志的折射。“今何及”三字极沉痛,乃是惨戚号呼,无可挽回的愤慨。“夜夜看明星”二句写主战人士意有所为而又预感前景不祥,“荒鸡”是夜半鸡啼,反常现象。此中虽可引起晋代祖逖、刘琨“中夜闻荒鸡鸣”而奋起的典实联想,但主要仍是不祥心绪的表现。所以,下片紧承“荒鸡听二更”而写对“芳菲主”的忧虑。

下片借用“春”之消逝意象拟喻好景不再,表露的是对以光绪为代表的主战势力从此将难再振兴。在“凄凉三月雨”的景候里,春花全被打落凋零,“芳菲主”这总持春光者必也将在鹈鴂(杜鹃)啼鸣声中失去能量而衰退。“人间最可怜”五字集中抒露了词人的哀伤情。

《菩萨蛮》词牌历来多表现绮丽侧艳的缠绵情怀,很少用以抒写时世政事的感受。梁鼎芬此词一改为悲慨抑郁之格,诚属新变的创作实践。

清代晚期的词人对于词有什么样的创作风格转变?清代晚期,国难日深,忧国忧民的词作随之加强,如林则徐《高阳台》既讽刺鸦片对人民的毒害,又歌颂虎门焚烟的伟大胜利。梁鼎芬的《菩萨蛮·甲午感事》用隐约的手法写甲午战争的有关情况,如用“无端横海天风疾,龙愁鼍愤今何及”写海战的失利;用“璇宫夜半惊传烛,西头势重貂相属”写西太后与李莲英等狼狈为奸。文廷式的《广谪仙怨》描写甲午战后,北方一带骚然不安为“玉帐牙旗逡巡,燕南赵北骚然”;描写奸臣只谋全身之计为“相臣狡兔求窟,国论伤禽畏弦”,都很有针对性。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原文_翻译及赏析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宋代·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宋词精选, 爱情, 离别孤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画船载着离愁驶离了岸边,不料正有顺风送我登程。水波辽远夕阳中天色已晚,暮色中禁不住黯然伤神。
美好的夜晚再与谁共度,幸好还能与爱人小窗同倚在睡梦里。无奈到了梦醒的时候,又是一番新的别离。

鉴赏这首词描写离愁别恨。

上片写离愁。“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二句,想像十分丰富,构思奇特,它突破了向来以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愈愁的手法,把难于捉摸、无踪无影的抽象愁情写得好像有了体积、有了重量。这里,“彩舟”指行人乘坐之舟。长亭离宴,南浦分手,一片哀愁。现在,兰舟已缓缓地离开了码头,随着兰舟的渐渐远去,哀愁不但没有减轻,所而愈加凝重。他的心头仍是那样的悲哀,以致觉得这载人的舟上,已经载满了使人、使舟都不堪负担的离愁同行,无法摆脱,无法疾驶。后来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恐怕就是受此词的影响。“无端更借樵风送”紧承上句,船借着顺风飞快地远航而去,那伫立在岸边送行人的倩影,很快就不见了。词人五内俱伤,哀感无端,不由地对天公产生了奇特的怨责:为何偏在这个时候,没来由刮来一阵无情的顺风,把有情人最后相望的一丝安慰也吹得乾乾净净呢!这句中,“无端”即无缘无故之意。“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了一位神人。他向神人请求若耶溪上“旦,南风;暮,北风”,以利于运柴,后果如所愿。故“樵风”即有顺风之意。

“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二句变上面的郁结蟠曲为凌空飞舞,由疏转密,情中布景,词人展望前程。天低水阔,烟波茫茫。一抹夕阳的余晖,在沉沉的暮霭中看去是那般的凄凉、毫无生机与情趣。独立在这苍茫的夕阳下的舟中,那孤舟中的离人怎能不有“销魂不自持”的悲叹呢!这两句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真所谓情景相生,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了。词人“不自持”的不仅因为那“波渺”、那“夕阳迟”暮,而且更有那浓浓的“离情”和那不解人意的“樵风”。因此,“销魂不自持”一句便是上片的总结,由此过渡到下片。

下片是对孤独凄凉处境及其心态的描写。“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这二句由上片的白日的离愁而转写别夜的落寞惆怅及其凄凉。词人明知这别后无人共度良宵,而又故作设问,进一步凸现了心头的凄凉、处境的寂寞冷清及其对爱情的忠贞不二。词人现在只有独卧窗下,在神思魂萦的梦境中才能和心上人再次相见。这里一个“赖”字,说明词人要把梦中的欢聚作为自己孤独心灵的唯一感情依托。这一问一答,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别后孤独凄凉落寞的心态。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二句紧承上句而来。词人只有在梦中与情人相见,但梦毕竟是虚幻的、短暂的。梦中的欢聚,只不过是词人苦思冥想而成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现象反映而已。梦中的欢会虽然是热烈的、缠绵温馨的,无奈梦毕竟是要醒的。待到梦醒之后,那番梦中相会的欢乐却又导致了“一番别离”的痛苦!词人越是将梦中的欢会写得热烈缠绵,就越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悲凉、痛苦。

赏析二这首《菩萨蛮》上阕写离别,下阕写离愁,全词想像丰富、语意新奇,短小精悍、含蓄隽永。
 
贺铸以善于写愁而著称。他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写“一川菸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有形之物喻无边之愁。因而被人称为“贺梅子”,以至黄庭坚读了之后,有“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之叹。同写忧愁,杜甫以山喻愁之体积,曰“忧端齐终南”,秦观以海喻愁之容积,谓“飞红万点愁如海”,皆从空间着眼;李煜则以江水喻愁,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空兼具;然愁与人究竟仍是两处。贺铸此词首句,妙在并未设喻,手法也迥异于《青玉案》,而用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喻愁的手法,把无形的,难以捉摸的愁写得更加具体,似乎有了体积,有了分量。“彩舟载得离愁动”,长亭离宴,南浦分携,行前执手,一片哀愁。现在,船儿已缓缓离开了码头;随着船儿渐行渐远,离愁好像跟着船儿似的,船动愁生,船远愁更重。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写愁。一写船载得动愁,愁随船行,一写船载不动愁。都是喻愁多,化工之妙,各有千秋。

“无端更借樵风送”,词人与送行之人分别已够伤感,而江风却让船儿行得更快,那伫立在岸边送行的心上人的倩影,很快就不可见,词人五内俱伤,万分哀感,不由得对上天产生了无端的怨责:“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偏偏吹来一阵顺风,把有情人最后相望的一丝安慰也吹得乾乾净净?”可见怨恨之深。

“波渺夕阳迟”,词人纵目远眺,天高水远,烟波茫茫。夕阳斜沉,一抹余晖洒落在江面上,看上去是那样的凄凉。独立苍茫,一叶孤舟上茕茕孑立的行人不得不有感慨。“销魂不自持”,写行人中心惝恍迷离,凄恻缠绵,满腹离愁。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谓“方回词极沉郁,而笔势却又飞舞,变化无端,不可方物,吾乌乎测其所至”,对贺铸笔法的变幻莫测给予较高评价。

下阕由白日的魂销而构想别夜的落寞惆怅。“良宵谁与共”,以疑问语气出之,明知无人与已共度良宵,还要问出来,更觉孤单凄恻。“赖有窗间梦”,愁情满怀,无由排遣,遂卧窗下,渴盼梦中与伊人相聚。“赖”含无限无可奈何意。这两句,一问沉痛,一答哀婉,有力地表现了自己别后的孤独和凄凉。

然而,梦是虚幻的,最终都要醒,梦时的欢愉与醒后的孤凄对比,更觉哀婉。如同酒醒之后的清醒会让人更加痛苦一样。词人煞费苦心地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痴情而又感伤的希望,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又不得不亲手把它击得粉碎。结拍“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梦中的欢会肯定是缠绵热烈的,无奈梦总是要醒的。梦醒之后,梦中的欢会又恰成一番新的别离。全词就在这样哀婉的感慨中结束,余音不绝,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贺铸17岁时离家赴汴京,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符元年(1098年)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不得志。诗人一生有很多离愁时刻。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1148篇诗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念奴娇·春情

宋代 :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宋词精选, 婉约, 寒食节, 写景, 怀人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宋代·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宋代 :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宋词精选, 春天, 婉约, 失意, 遣怀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宋代·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宋词精选, 婉约, 伤春, 怀人惜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