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作诗好用经语亦是一病》诗词评论技巧(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大道家园 2023-07-25 03:47:41

《作诗好用经语亦是一病》诗词评论技巧清人查为仁语,他在《莲坡诗话》中说:“作诗好用经语,亦是一病。老杜诗:‘致远思恐泥’,东坡写诗到此句云:‘不足为法。’家初白老人(查慎行)有《秋花》诗云:‘雨后秋花到眼明,闲中扶杖绕阶行。画工那识天然趣,傅粉调朱事写生。’此诗可与前意参看。”他主张作诗应描摹自然,有天然之趣,不应搬弄书本,以学问为诗,否则,就难于抒写性灵,因而又说:“宋时或有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朱子曰:‘关关雎鸠’,出在何处?程子亦云:古之学者,惟务养情性。若今之为文者,专务章句,悦人耳目,既务悦人,非俳优而何?知此可以言性灵。”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需要再联系(^o^)/~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 论文下(诗)或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曰:"关关雎鸠,出在何处?"〔文蔚〕

因说诗,曰:"曹操作诗必说周公,如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苦寒行云:悲彼东山诗。他也是做得个贼起,不惟窃国之柄,和圣人之法也窃了!"〔夔孙〕

诗见得人。如曹操虽作酒令,亦说从周公上去,可见是贼。若曹丕诗,但说饮酒。

古诗须看西晋以前,如乐府诸作皆佳。杜甫夔州以前诗佳;夔州以后自出规模,不可学。苏黄只是今人诗。苏才豪,然一滚说尽,无馀意;黄费安排。〔德明〕

选中刘琨诗高。东晋诗已不逮前人,齐梁益浮薄。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如"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分明说出个倔强不肯甘心之意。如"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马尾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分明说出边塞之状,语又俊健。〔方子〕

渊明诗平淡出於自然。后人学他平淡,便相去远矣。某后生见人做得诗好,锐意要学。遂将渊明诗平侧用字,一一依他做。到一月后便解自做,不要他本子,方得作诗之法。

或问:"形夭无千岁,改作形天舞干戚,如何?"曰:"山海经分明如此说,惟周丞相不信改本。向芗林家藏邵康节亲写陶诗一册,乃作形夭无千岁。周丞相遂跋尾,以康节手书为据,以为后人妄改也。向家子弟携来求跋,某细看,亦不是康节亲笔,疑熙丰以后人写,盖赝本也。盖康节之死在熙宁二三年间,而诗中避畜讳,则当是熙宁以后书。然笔画嫩弱,非老人笔也。又不欲破其前说,遂还之。"〔雉〕

苏子由爱选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此正是子由慢底句法。某却爱"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十字却有力!〔雉〕

齐梁间之诗,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

晋人诗惟谢灵运用古韵,如"祐"字协"烛"字之类。唐人惟韩退之柳子厚白居易用古韵,如毛颖传"牙"字、"资"字、"毛"字皆协"鱼"字韵是也。〔人杰〕

唐明皇资禀英迈,只看他做诗出来,是甚么气魄!今唐百家诗首载明皇一篇早渡蒲津关,多少飘逸气概!便有帝王底气焰。越州有石刻唐朝臣送贺知章诗,亦只有明皇一首好,有曰:"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何!"〔雉〕

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底,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雉〕

张以道问:"太白五十篇古风不似他诗,如何?"曰:"太白五十篇古风是学陈子昂感遇诗,其间多有全用他句处。"〔义刚〕

杜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逆不可当,只意到处便押一个韵。如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乃其少作也。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於法度之中,盖圣於诗者也。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太白去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然多为人所乱,有一篇分为三篇者,有三篇合为一篇者。〔方子〕佐同。

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所以好。杜子美诗好者亦多是效选诗,渐放手,夔州诸诗则不然也。〔雉〕

或问:"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前辈多称此语,如何?"曰:"自然之好,又不如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则尤佳。"〔雉〕

"人多说杜子美夔州诗好,此不可晓。夔州诗却说得郑重烦絮,不如他中前有一节诗好。鲁直一时固自有所见。今人只见鲁直说好,便却说好,如矮人看戏耳!"问:"韩退之潮州诗,东坡海外诗如何?"曰:"却好。东坡晚年诗固好。只文字也多是信笔胡说,全不看道理。"〔雉〕

杜子美晚年诗都不可晓。吕居仁尝言,诗字字要响。其晚年诗都哑了,不知是如何,以为好否?

杜诗:"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后说花云云,今人只说道戎王子自月支带得花来。此中尝有一人在都下,见一蜀人遍铺买戎王子,皆无。曰:"是蜀中一药,为本草不曾收,今遂无人蓄。"方晓杜诗所言。

文字好用经语,亦一病。老杜诗:"致思远恐泥。"东坡写此诗到此句云:"此诗不足为法。"〔璘〕

杜诗最多误字。蔡兴宗正异固好而未尽。某尝欲广之,作杜诗考异,竟未暇也。如"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树"字无意思,当作"去"字无疑,"去"字对"来"字。又如蜀有"漏天",以其西北阴盛,常雨,如天之漏也,故杜诗云:"鼓角漏天东。"后人不晓其义,遂改"漏"字为"满",似此类极多。〔雉〕

"天阅象纬逼",蔡兴宗作"天闚",近是。蔡云:"古本作闚。"史:"以管窥天。"〔佐〕

杜子美"暗飞萤自照",语只是巧。韦苏州云:"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此景色可想,但则是自在说了。因言:"国史补称韦为人高洁,鲜食寡欲。所至之处,扫地焚香,闭閤而坐。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问:"比陶如何?"曰:"陶却是有力,但语健而意闲。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又好名。韦则自在,其诗直有做不著处便倒塌了底。晋宋间诗多闲淡。杜工部等诗常忙了。陶云"身有馀劳,心有常闲",乃礼记"身劳而心闲则为之也"。〔方〕

韦苏州诗高於王维孟浩然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方〕

韩诗平易。孟郊吃了饱饭,思量到人不到处。联句中被他牵得,亦著如此做。

人不可无戒慎恐惧底心。庄子说,庖丁解牛神妙,然才到那族,必心怵然为之一动,然后解去。心动便是惧处。韩文斗鸡联句云:"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谓虽困了,一以水喷之便醒。"一喷一醒",即所谓惧也。此是孟郊语,也说得好。又曰:"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此乃退之之豪;"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此是东野之工。〔雉〕

韩退之诗:"强怀张不满,弱力阙易盈。"上句是助长,下句是歉。〔雉〕

退之木鹅诗末句云:"直割苍龙左耳来!"事见龙川志,正是木鹅事。

李贺较怪得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又曰:"贺诗巧。"〔义刚〕

刘叉诗:"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介甫诗:"柳树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王建田家留客云:"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莫令儿夜啼!"〔方子〕

诗须是平易不费力,句法混成。如唐人玉川子辈句语虽险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气象。因举陆务观诗:"春寒催唤客尝酒,夜静卧听儿读书。"不费力,好。〔赐〕

"行年三十九,岁莫日斜时。孟子心不动,吾今其庶几!"此乐天以文滑稽也。然犹雅驯,非若今之作者村里杂剧也!〔方子〕(佐同。)

白乐天琵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坐重闻皆淹泣"!这是淡而伤。〔道夫〕

唐文人皆不可晓。如刘禹锡作诗说张曲江无后,及武元衡被刺,亦作诗快之。白乐天亦有一诗畅快李德裕。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凡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津地涎出。杜子美以稷契自许,未知做得与否?然子美却高,其救房琯,亦正。〔必大〕

木兰诗只似唐人作。其间"可汗""可汗",前此未有。〔方子〕

黄巢入京师,其夜有人作诗贴三省门骂之。次日尽搜京师,识字者一切杀之。诗莫盛於唐,亦莫惨於唐也!〔扬〕

先生偶诵寒山数诗,其一云:"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间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日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奈寒!"云:"如此类,煞有好处,诗人未易到此。公曾看否?"寿昌对:"亦尝看来。近日送浩来此洒扫时,亦尝书寒山一诗送行云:"养子未经师,不及都亭鼠。何曾见好人?岂闻长者语?为染在薰莸,应须择朋侣。五月败鲜鱼,勿令他笑汝!"〔寿昌〕

因举石曼卿诗极有好处,如"仁者虽无敌,王师固有征;无私乃时雨,不杀是天声"长篇。某旧於某人处见曼卿亲书此诗大字,气象方严遒劲,极可宝爱,真所谓"颜筋柳骨"!今人喜苏子美字,以曼卿字比之,子美远不及矣!某尝劝其人刻之,不知今安在。曼卿诗极雄豪,而缜密方严,极好。如筹笔驿诗:"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又"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之句极佳,可惜不见其全集,多於小说诗话中略见一二尔。曼卿胸次极高,非诸公所及。其为人豪放,而诗词乃方严缜密,此便是他好处,可惜不曾得用!〔雉〕子蒙同。

东坡作诗讥一昏闇之人,有句云:"烟雨塞九窍!"黎蒙子诗。〔璘〕

蜚卿问山谷诗,曰:"精绝!知他是用多少工夫。今人卒乍如何及得!可谓巧好无馀,自成一家矣。但只是古诗较自在,山谷则刻意为之。"又曰:"山谷诗忒好了。"〔道夫〕

陈后山初见东坡时,诗不甚好。到得为正字时,笔力高玅。如题赵大年所画高轩过图云:"晚知画书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极有笔力。其中云"八二"者,乃大年行次也。〔雉〕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无己平时出行,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后成,真是"闭门觅句"。如秦少游诗甚巧,亦谓之"对客挥毫"者,想他合下得句便巧。张文潜诗只一笔写去,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是绝好。〔淳〕

陈博士在坡公之门,远不及诸公。未说如秦黄之流,只如刘景文诗云:"四海共知霜满鬓,重阳曾插菊花无?"陈诗无此句矣。其杂文亦自不及备论。〔道夫〕

山谷集中赠觉范诗乃觉范自作。又曰:"山谷诗乃洪驹父辈删集。"〔刚〕

觉范诗如何及得参寥!〔义刚〕

张文潜诗有好底多,但颇率尔,多重用字。如梁甫吟一篇,笔力极健。如云"永安受命堪垂涕,手挈庸儿是天意"等处,说得好,但结末差弱耳。又曰:"张文潜大诗好,崔德符小诗好。"又曰:"苏子由诗有数篇,误收在文潜集中。"〔雉〕

崔德符鱼诗云:"小鱼喜亲人,可钩亦可扛;大鱼自有神,出没不可量。"如此等作甚好,文鉴上却不收。不知如何正道理不取,只要巧!

潘邠老有一诗,一句说一事,更成甚诗!〔必大〕

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这般诗,一日作百首也得。如陈简斋诗:"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松";"暖日薰杨柳,浓阴醉海棠",他是什么句法!〔雉〕

"高宗最爱简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又问坐闲云:"简斋墨梅诗,何者最胜?"或以"皋"字韵一首对。先生曰:"不如相逢京洛浑依旧,惟恨缁尘染素衣!"〔雉〕

刘叔通屡举简斋:"六经在天如日月,万事随时更故新。江南丞相浮云坏,洛下先生宰木春!"前谓荆公,后谓伊川。先生曰:"此诗固好,然也须与他分一个是非始得。天下之理,那有两个都是?必有一个非。"〔雉〕

有人过昭陵题绝句云:"桑麻不扰岁丰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那忍说,西风吹泪过昭陵!"后来人说是刘信叔诗也。〔广〕

"政尔雪峰千百众,澹然云水一孤僧。"曾文清诗。〔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7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