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张炎
清平乐·候蛩凄断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这首小令看似写古代传统的悲秋题材,但若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令作中的整个意境,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借写悲秋之愁而实抒故国之思的小令。
小令的上阕侧重写景,头二句从听觉而来,“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作者夜来难以入寐,故窗外之声听来格外清晰。有凄切的蟋蟀鸣声,有瑟瑟的秋风声,和江岸上人们的说话声。而这些,制造了一种凄楚的氛围,反映了作者的凄苦心情。同时,从能听见江岸人语声来看,可以知道作者住在江边,暗示了他的旅人身份和心情凄楚的原因。后二句从视觉而来。“月落沙平江似练”,沙平,即平沙。时间在推移,月亮已落下地平线去,天已微露曙光,静如白练的大江呈现在眼前。这句化用南朝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诗句,但比之似更凝练、丰满。“望尽芦花无雁”,极目远眺,只有无际的芦花,哪有雁儿的踪影?这里作者暗用了“雁足传书”的典故,无雁,喻故友亲朋杳无音讯。
上阕四句构成一幅萧瑟的秋江图。“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在这幅图的背后,我们可以看见一位“万里悲秋独作客”的游子形象,窥见他从夜间侧耳聆听到天晓起身“望尽”的思想感情发展过程。
小令的下阕侧重抒情。“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兰成”,南朝梁诗人庾信小字兰成,他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亡后又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虽身居高位,犹念南朝,著有《哀江南赋》,后世常以“兰成”借指不得已而身事两朝的文人。这里作者显然是以之自比。“愁损”,意谓愁瘦了,“夜夜关情”,显然是像庾信一样夜夜思念故国的含蓄说法。“夜夜”,既然照应了上阕的“望尽”,又是感情的进一步发展,由对故人的怀念,扩展到对故国的怀念。末二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正是“夜夜关情”,故而愁绪满怀,听着西风吹拂梧桐落叶的声音,更是心潮难平。俞陛云评曰:“‘梧叶’十二字如絮浮水,如露滴荷,虽沾而非著,词中胜境,妙手偶得之。欧阳公赋‘秋声’,从广大处落笔,此从精微处着想,皆极文词之能事。”梧桐叶上听秋声向来是文人们言愁时所喜用的意象,但张词中这两句的内涵恐怕就不是一般文人的言愁悲秋所能概括得了的。在这“如絮浮水,如露滴荷,虽沾而非著”的风格背后,实蕴藏着深深的家国沦亡之悲愁。“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张炎《词源》),本首末二句之耐人寻味,其原因恐怕就在这儿。
关于这首小令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据《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载:姑苏汾阳湖天居士陆辅之家中有一歌伎,名曰卿卿,以才色见称,陆之友人张炎曾写《清平乐》词相赠。但下阕第二句原为“多情因为卿卿”,后改。二十一年后,陆辅之致仕归来,张炎和卿卿均已去世,陆辅之画一幅《碧梧苍石图》,依张词韵和了一首,连并张词题在画卷上端以为纪念。很显然,张词的原作不过是赠歌伎的艳情之作,而一句之改,使得整首小令在主题和意境上发生了质的深化。
清人楼俨评张炎词时曾说:“其章法、句法俱超,清虚骚雅,自成一家。迄今读集中诸阕,一气舒卷,不可方物,信乎其为山中白云也(《词林纪事》)。”这首小令也有这样的特色。
清平乐·候蛩凄断译文 | 注释 | 赏析清平乐·候蛩凄断 [宋代]张炎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词三百首,秋天译文及注释 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注释 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蛩(qióng):蟋蟀。练:素白未染之熟绢。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愁损:愁杀。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赏析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唿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创作背景
《清平乐·候蛩凄断》译文及注释 张炎的《清平乐·候蛩凄断》描写的秋天意境清空淡远,抒发的.情感真切感人,表现了诗人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下面是《清平乐·候蛩凄断》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注释
1.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2.蛩(qióng):蟋蟀。
3.练:素白未染之熟绢。
4.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5.愁损:愁杀。
6.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7.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辽金元明清·《清忠谱》志五人之义
下一篇: 隋唐五代·张籍晚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