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宋)黄庭坚《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5 02:21:31

(宋)黄庭坚《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黄庭坚

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据《宋史·文苑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晃补之、秦观,俱游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之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中、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苏轼乃词中豪放派之鼻祖,庭坚追攀苏轼,其词受苏词影响亦深,具有豪放风格,此词即可见其一斑。

黄庭坚的仕途亦如苏轼一样坎坷不平,他早年及进士第,曾任北京国子监教授,累擢校书郎、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等职,后出知宣州,改鄂州,不久又被贬职为涪州别驾,移戎州。他宁静淡泊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这首小令就是他贬官期间所作,从词中所写内容来看,当写于重阳之日。

上阕写重阳节词人登高临远,面对蜀江开怀畅饮。首二句是对词人平时蹙屈、郁闷生活的形象概括:“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黔中”是对包括蜀地在内的云贵川边远地区的泛称,此地高山绵亘,词人远离京城万里,屈居于这蛮野的崇山峻岭之中,终日只见一线窄窄的蓝天;而闷坐屋中一如乘船于两岸高山壁立的三峡,更难见天日。“及至重阳天也霁”三句在意境上,情绪上都与前两句是一个反差极大的对应:重阳登高,天色霁晴,滔滔蜀江在眼前奔流而过,二三知己在山头畅怀酣饮,此情此景该何等醉人!这反差极大的对应也包含着深层的象征:词人贬官边陲蛮荒之地,日久难见天日,而今终于来到“鬼门关”外,临江把盏,天霁山晴,这不啻是词人冲破愁城进入豁达境界的一个缩影和表征。

下阕进一步描写词人登高临远的豪放心情:“莫笑老翁犹气岸”三句很有点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味道,但自有独特的意境,这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了词人神采飞扬的傲岸风姿和洒脱不羁的豪言壮语。“君看”二字加得极有神韵,它把词人此时谈笑风生的神采真切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而“几人黄菊上华颠”一语则更把词人头簪黄菊、皓首红颜、临风吟咏的洒脱神态和自得情怀尽现无遗。“戏马台南追两谢”三句用了宋武帝于重阳节在徐州彭城县戏马台(项羽所筑)引宾客赋诗的典故,表明自己文才可追踪两谢(大谢与小谢,即谢灵运与谢瞻,刘宋时人),而武功犹能骑驱射逐,如此风流倜傥,岂不可与古人比肩吗?“风流犹拍古人肩”一语极为形象,既有对古人相亲相近之情,也有与古人比肩追超之意。词人于颠沛流离之中能发此豪迈慷慨之言,真不愧其师苏轼“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的称道也。

黄庭坚《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原文与赏析

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此词为作者在黔州贬所的作品。唐置黔中郡,后改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在宋时是边远险阻的处所。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当时他的弟弟知命有诗云:“人鲊瓮中危万死,鬼门关外更千岑。问君底事向前去,要试平生铁石心。”(《戏答刘文学》)写出他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这种心境见于词体创作,则一变早年多写艳情的故态,转而深于感慨了。此阕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全词分四层写。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不仅是足不出户的意思,还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这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的夸张说法来得蕴藉耐味。下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是一可喜;适逢佳节,是二可喜。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即石门关,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天下之至险也”(陆游《入蜀记》)。但这里却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大有“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作者《竹枝词》)的意味。如果说前二句起调低沉,此三句则稍稍振起,已具几分傲兀之气了。

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在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却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的不伏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但 *** 还在最后三句。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晋时刘裕北征至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台为项羽所筑,在今江苏铜山县南),赋诗为乐,当时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诗见《文选》卷二十)。“两谢”即指此二人。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如在戏马台赋诗之两谢)。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分两层推进,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全词结构是一抑三扬(催醉——簪菊——驰射),衬跌有力;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亦自然贴切。作者虽身经忧患,却气度开张,绝不作衰飒乞怜语,至今读来犹凛然有生气。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鬼门关外蜀江前是什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鬼门关外蜀江前的意思是写黔中气候,阴雨连绵,遍地是水,难以外出活动,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这几句诗词出自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