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贺铸《古捣练子·杵声齐》原文_翻译及赏析(宋)贺铸
古捣练子·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这首小令是贺铸《古捣练子》六首的第三首。词意与词牌名称一致,并以词的第二句为题。贺铸是宋孝惠皇后的族孙,娶宗室赵克彰之女,授右班殿直。这首词当写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作者在京师时。
一读这首词,就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李白《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情景。秋末换季,冬天即将到来。出征将士家中的妇女,首先想到的是远征在玉门关外的征夫,为他们赶制御寒的征衣。古代妇女制棉衣,要把布帛放在砧上,用木杵捶击,捣后便于缝制。
词的开头,先写捣衣场面:“砧面莹,杵声齐。”妇女们将布或帛铺在洁白光滑的石片上,用木槌均匀而有节奏地逐次捶击镶上棉花的布(帛)的边缘。千家万户,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一个“齐”字,就写出了“万户捣衣声”的情景。这就表明了出征将士之多,为征夫赶制棉衣的妇女之众。
次写封寄征衣的情形:“捣就征衣泪墨题。”捣衣的过程,也就是缝衣的过程。一边捣击布帛裁就的边缘,一边就缝制;因而“捣就”也是“缝成”了。这里写的只是千家万户中的一员,她满含泪水,磨墨写信,握管题封。泪水涟涟,墨迹斑斑,字里行间,已经弄不清这是泪水还是墨水了。“泪墨题”三字,既写出了人物的形象和行动,也深刻地表现了远寄征衣的妇女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最后写寄征衣妇女对征夫的想念:“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深闺妇女,不识京师距玉门关途程远近,更不知驿传征衣时日的多少。她估计“应”有万里之遥吧。以日行二百里计算,也怕要四五十天才能送到玉关吧,何况征夫还在玉门关西边呢!她一想关外比京师冷得更早,也可能知道“胡天八月即飞雪”哟!这样一来,征衣到时,征夫不是已冻坏了吗?他还能不能收到征衣呢?
这首小令,写北宋时汴京出征将士家中妇女捣衣、封寄征衣和怀念征夫的心情,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忧心。词的内容与李白诗《子夜吴歌》(其三)基本相同,但写得更具体:有总体的描写,有个别人物的描写,并具体写了从捣衣到封寄的过程,俨如一幅“捣衣图”。这是贺词的创造和发展,因而有独具的特色。贺铸虽出身于贵族,但因使酒尚侠,个性耿直,不肯谄媚权贵,以致一直没有得到高官。他的词,以写“艳情”、“闲愁”著称,但从这首小令看出他还有着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可见,他并不只是一个“善于练字面”的词手(见张炎《词源》),王国维认为“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这种评价,是不够公允的。
《杵声齐古捣练子》贺铸宋词鉴赏 ●杵声齐(古捣练子)
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玉关西。
贺铸词作鉴赏
此为闺怨词。词中从怨女的角度,反映了封建兵役制下外有征夫,内有怨女的悲剧。
上片起二句从捣练的工具运思下笔,而字里行间自有捣练之人。从“砧面莹”的“莹”字,可以想见,作为一位征人的妻室,捣练帛,作征衣,早已是她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那面砧石已经被磨得如此光莹平滑。从“杵声齐”的`“齐”字,则可以想见她的捣练操作之熟练,以及与同伴合作之协调,而那一记记有节秦的杵声中,正倾注了她辛劳持家的全部心力,传出了她忆念远人的万缕深情。下面“捣就征衣泪墨题”一句,道破题旨,点明其捣练制衣的目的是寄与远戍边关的丈夫,而题写姓名、附寄家书之际,一想到丈夫远万里外,归期渺茫,生死难卜,今世今生,相见无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三字,包含了一位失去家庭幸福的妇女的无限辛酸苦痛。
结末两句与“捣就征衣”句紧相承接,从戍人的角度进一步加重了这幕悲剧的份量。句中的“玉关”,即玉门关,但此处非必实指,只是极言戍地之远,也暗含班超上疏所说“但愿生入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及李白诗“玉关殊未入”(《塞下曲六首》之五)之意。
结末两句采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地之远,从而使上、下句间有起伏转折之致,而且,每转愈深,把这一家庭悲剧显示得更其可悲,把悲剧中女主角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负载着她的柔情蜜意的征衣包裹,寄到玉关已要经历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寄到远玉关之西的戍人手中,就更遥遥无期了,更不知这包寒衣寄到时戍人是否尚人间。这样一个最凄惨、最残酷而又可能出现的悲剧结局,正是长期笼罩她心头的一片阴影、不敢去触动而又时时颤抖的一根心弦,也正是她题寄这包征衣时泪墨难分的一个最痛楚的原因。
北宋•贺铸的《古捣练子》捣练子·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练子·夜如年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捣练子·剪征袍
抛练杵,傍窗纱,巧剪征袍斗出花。 想见陇头长戍客,授衣时节也思家。
唤春愁
天与多情不自由,占风流。云闲草远絮悠悠,唤春愁。 试作小妆窥晚镜,淡蛾羞。夕阳独倚水边楼,认归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6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政治学·人物·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