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①唯孤云。
松际②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③花影,药院④滋苔纹。
余亦谢时⑤去,西山鸾鹤⑥群⑦。
【注释】
①隐处:指王昌龄故居。
②松际:松树顶上。
③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④药院:芍药园圃。
⑤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⑥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⑦群:与……为伍。
赏析
常建(公元708年—公元765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邢台。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与好友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时期过着漫游生活。天宝年间,曾任盱眙(xūyí,位于江苏中西部)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练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即长安郊区蓝田县石门谷。这里流水潺潺,谷深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便是王昌龄的旧居。这里用松树、花影、芍药,来表现屋主王昌龄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上的明月,清光照来,格外有情。想必明月不知主人不在,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
这又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此景此情,不就是自己归隐而去的生活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4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傅翕《空手把锄头》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