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岸贫
无能事耕获①,亦不有鸡豚②。
烧蚌晒槎沫③,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④裩⑤。
【注释】
①耕获:农耕。
②豚(tún):小猪。
③槎(cha)沫:水上漂浮的木块。
④犊鼻:犊鼻穴,人身上的穴位,俗称膝眼。
⑤裩(kūn):裤子。
赏析
这首诗和诗人的《小村》一样均作于庆历八年(1048),诗人从不同侧面再现了水灾之后淮河两岸难民们的艰辛生活。诗人说这些难民,因为水灾,无法从事农耕生产,也没有家畜。他们只有捡水上漂来的朽木当烧柴,煮河蚌来吃。他们无家可归,只能围绕树根织成一圈蓑衣,再用野生的芦苇编成窝棚,最后拿青藤来当做门。孩子们没有衣服穿,也就只能用荷叶来当裤子遮羞了。多么凄惨的生活!诗人用他质朴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灾民们的生活,他希望事以诗传,让统治者了解人民的悲惨遭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诗中没有议论,没有抒情,可是言语之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稷安危的深刻忧虑。一个岸边贫家,却被诗人描写得如此真切,足见其非凡之功力。正如诗人自己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3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贝青乔《咄咄吟》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