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许有壬

大道家园 2023-07-24 01:23:03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许有壬诗词研究·重要诗人·许有壬

字可用。彰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年二十授开宁路儒学正,辟山北廉访司掌书。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延祐六年,除山北廉访司经历。英宗至治元年(1321),迁吏部主事。至治二年,转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改中书左司员外郎。泰定三年,升右司郎中。文宗天历三年(1330),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顺帝元统二年(1334),拜中书参知政事。至元(1335—1340)初,归彰德,南游湘汉间。至元六年,召入中书,仍为参知政事。至正元年(1341),转中书左丞。至正二年,称病归。至正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至正十五年,拜中书左丞。至正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忠。有壬仕宦七朝,近五十年,是“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元史》本传)之诤臣,因此常遇到宦海风波。诗多感愤之作,揭傒斯称其“凡志有所不得施,言有所不得行,忧愁感愤,一寓之于酬唱”(转引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许有壬小传),如《闲居杂诗四首》、《和傅汝砺寄来韵二首》(之二)等即是。顾嗣立也说:“观此等诗,亦可以知其不得意之概矣。”(《元诗选》初集许有壬《闲居杂诗四首》后的评语)其诗题材比较广泛,如描写民生苦难的《哀弃儿》;对“官家开边”提出异议的《喜逢口》,这种题材在元诗中不多见。他到过上京,所作《上京十咏》写少数民族地区特产新奇有趣。晚年在圭塘别墅留连觞咏,多咏闲适之趣。著有《至正集》、《圭塘小稿》。《元史》卷一八二有传。

元朝大臣、诗人许有壬简介,代表作有《荻港早行》等 家庭背景 父许熙载于大德年间,曾先后在湖南零陵、衡阳、湘潭、长沙、江西临川等地做官,幼年的许有壬随父读书于江南。大德末年,许有壬游学京师。

为官经历 至大二年(1309年),应聘为山北廉访司(司治今内蒙自治区宁城县城西)书吏。 仁宗延v二年(1315年),许有壬登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六年(1319年),任山北廉访司经历。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升为吏部主事。二年(1322年),改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他巡视广东时,发现广东道廉访司副使哈只和蔡衍二人营私舞弊,“黩货无厌”,便立即劾罢之。不久,许有壬被召回内台,任监察御史。元英宗是一位力图推行新政的君主,他起用拜住为相,追查并处置前任奸相铁木迭儿父子等人贪赃不法、诛杀贤良之罪行,因而遭到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铁木迭儿余党的忌恨。三年(1323年)八月,铁失等人发动政变,当英宗自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南返,途经南坡(在上都西南30里)时,将英宗和丞相拜住杀死。泰定帝即位后,铁失伏诛。

许有壬在所上奏章中建议严惩铁木迭儿之子锁南及其余党,并请示为遭受铁木迭儿打击陷害的王毅、高P、赵世延等大臣雪冤复职。接着,他又上疏《正始十事》,篇首云:“盖为政莫大于谨始,未有不正其始而能善其终者也。”所谓“十事”者,“一曰辅翼太子,宜先训导;二曰遴选长官,宜先培养;三曰通籍宫禁,宜别贵贱;四曰欲谨兵权,宜削兼领;五曰武备废驰,宜加修饬;六曰贼臣妻妾,宜禁势官征索;七曰前赦权以止变,宜再诏以正名;八曰铁木迭儿诸子,宜籍没以惩恶;九曰考验经费,以减民赋;十曰撙节浮b,以纾国用。”泰定帝大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泰定元年(1324年),许有壬选为中议大夫,旋改中书左司员外郎。当时,京都一带饥荒严重,他请求赈济之。同事们责怪他说:“您的意见固然是好的,但这样一来,国家可就亏缺了。”许有壬说:“不对。民,本也,不亏民,岂能亏了国家呢?”他说与丞相,得到了同意 ,“发粮四十万斛济之 ,民赖以活者甚众。”三年(1326年)六月,升右司郎中,俄移左司郎中。四年(1327年)二月,其父卒,丁忧去职。天历三年(1330年)三月,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司置扬州)。至顺二年(1331年),许有壬被召回京,任参议中书省事。未几,丁母忧。元统元年(1333年),复任中书参议。二年(1334年),拜治书侍御史,转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仍治台事。九月,升任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

顺帝至元年(1335年),中书平章政事彻里贴木儿奏罢科举,并得到丞相伯颜的支持。许有壬力争之,详说科举不可罢废,“科举若罢,天下人才觖望”,势必堵塞了选贤任能之路。然劝阻不果,乃托病不出。顺帝强起之,任他为侍御史。这个时期,许有壬不断受到朝中一些大臣的猜忌和谋算,即于至元四年(1338年)辞归彰德(今河南省安阳),随后又南游湘汉。

至元六年(1340年)春,许有壬被召回中书省,仍任参知政事。至正七年(1341年)四月,升为中书左丞。翌年正月,有人建议自大都西山金口引浑河(今永定河)水过京城,达通州(今通县),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也积极推行此议。许多大臣认为不可施行,而以许有壬劝阻最力。他条陈其利害说:“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但终于未被采纳。是年二月开始兴修,十月竣工,是为“金口新河”。结果开闸放水之后“流湍势刀,沙泥壅塞,船不可行。而开挑之际,毁民庐舍坟茔,夫丁死伤甚众。又费用不赀,卒以无功。”果然被许有壬言中。

先前,其父许熙载在长沙做官时,曾建立义学,兴办教育。许熙载去世后,学生们为纪念他,设立了东冈书院。有人借此对许有壬进行诬陷。至正三年(1343年)正月,他愤而称病辞职。 至正四年,任许有壬为江浙行省左丞,辞之。六年四月,召为翰林学士,又辞。是年闰十月,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如,仍知经筵事,他未便再行坚辞,只好领命。次年,授御史中丞。未见,复以病归。 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拜许有壬为河南行省左丞。十五年(1355年)正月,升任集贤大学士,寻改枢密副使,复拜中书左丞。是年秋,转任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诠德,阶至光禄大夫。十七年(1357年),他已71岁,以老病致仕,回到彰德。二十四年(1364年)九月二十一日卒,终年78岁。

人物评价 自仁宗至顺帝,许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明辩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谥“文忠”,葬于安阳城西北武官之原、洹水之阳。 许有壬“善笔札,工辞章”,其文章诗词,在元代堪称“巨手”。当时的著名文人欧阳玄(欧阳修之后)谓其文章“雄浑闳隽,涌如层澜,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

个人作品 他的著作有《至正集》、《圭塘小稿》等。《至正集》系其一生诗词文章之汇编,许氏逝世前由门生集录编定,身后历经数百年之周折,方得以付梓刊印,凡81卷。《圭塘小稿》为许有壬自辑,后由其弟许有孚(字可行)重加编次,乃《至正集》“不具录者也”,即《至正集》所未收入的诗文。另有《圭塘G乃集》,是数人诗作的结集,非许有壬一人之诗集,为许氏与其弟许有孚、子许桢、宾客马(字明初)吟咏唱和之作。

元史列传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年二十,畅师文荐入翰林,不报,授开宁路学正,升教授,未上,辟山北廉访司书吏。擢延v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州有追逮,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唯给信牌,令执里役者呼之,民安而事集。右族贪虐者惩之,冤狱虽有成案,皆平翻而释其罪,州遂大治。六年己未,除山北廉访司经历。至治元年,迁吏部主事。二年,转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行部广东,以贪墨劾罢廉访副使哈只蔡衍。至江西,会廉访使苗好谦监焚昏钞,检视钞者日至百余人,好谦恐其有弊,痛鞭之。人畏罪,率剔真为伪,以迎其意。`库吏而下,榜掠无全肤,迄莫能偿。有壬覆视之,率真物也,遂释之。凡势官豪民,人畏之如虎狼者,有壬悉擒治以法,部内肃然。召拜监察御史。

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失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有壬即疏守庸及经历朵尔只班、监察御史郭也先忽都阿附铁失之罪以俟。十月,铁失伏诛。泰定帝发上都,御史大夫纽泽先还京师,有壬即袖疏上之。及帝至,复上章言:“帖木迭儿之子琐南,与闻大逆,乞赐典刑。其兄弟勿令出入宫禁。中书平章政事王毅、右丞高P,横罹夺爵,而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赵世延,受祸尤惨,皆请雪冤复职。”继上正始十事:一曰辅翼太子,宜先训导;二曰遴选长官,宜先培养;三曰通籍宫禁,宜别贵贱;四曰欲谨兵权,宜削兼领;五曰武备废弛,宜加修饬;六曰贼臣妻妾,宜禁势官征索;七曰前赦权以止变,宜再诏以正名;八曰帖木迭儿诸子,宜籍没以惩恶;九曰考验经费,以减民赋;十曰撙节浮蠹,以纾国用。帝多从之。

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改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国学旧法,每以积分次第贡以出官,执政用监丞张起岩议,欲废之,而以推择德行为务。有壬折之曰:“积分虽未尽善,然可得博学能文之士,若曰惟德行之择,其名固佳,恐皆厚貌深情,专意外饰,或懵不能识丁矣。”议久不决。三年六月,升右司郎中,其事遂行,已而复寝。获盗例有赏,论者多疑其伪,有淹四十余年者,群诉于马首,有壬曰:“盗贼方炽,求疵太甚,缓急何以使人!但经部使者覆核者,皆予官。”俄移左司郎中,每遇公议,有壬屡争事得失,汛扫积滞,几无留牍。都事宋本退语人曰:“此贞观、开元间议事也。”明年,丁父忧。

天历三年,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先是,盐法坏,廷议非有壬不能集事,故有是命。有壬询究弊端,立法而通融之,国课遂登。至顺二年二月,召参议中书省事,未几,以丁母忧去。元统元年,复以参议召。明年甲戌,拜治书侍御史,转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仍治台事。会福达鲁花赤完卜,藉丞相势,宿卫东宫,其行颇淫秽,御史劾之,完卜藏御史大夫家,有壬捕而遣之。九月,拜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帝诏群臣议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有壬曰:“皇上于皇太后,母子也,若加太皇太后,则为孙矣,非礼也。”众弗之从,有壬曰:“今制,封赠祖父母,降于父母一等,盖推恩之法,近重而远轻,今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是推而远之,乃反轻矣,岂所谓尊之者邪!”弗之听。中书平章政事彻理帖木儿挟私憾,奏罢进士科,有壬廷争甚苦不能夺,遂称疾在告,帝强起之,拜侍御史。会汝宁棒胡反,大臣有忌汉官者,取贼所造旗帜及伪宣敕,班地上,问曰:“此欲何为耶?”意汉官讳言反,将以罪中之。有壬曰:“此曹建年号,称李老君太子,部署士卒,以敌官军,其反状甚明,尚何言!”其语遂塞。廷议欲行古劓法,立行枢密院,禁 *** 、南人勿学蒙古、畏吾儿字书,有壬皆争止之。

重纪至元初,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至元六年,召入中书,仍为参知政事。明年,改元至正,有壬极论帝当亲祠太庙,母后虚位,徽政院当罢,改元命相当合为上诏,冗职当沙汰,钱粮当裁节,如此之类,不一而足。人皆韪之。转中书左丞。二年,囊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先是,有壬之父熙载仕长沙日,设义学,训诸生。既殁,而诸生思之,为立东冈书院,朝廷赐额设官,以为育才之地。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缘睚眦怨,言书院不当立,并构浮辞,诬蔑有壬,并其二弟有仪、有孚,有壬遂称病归。四年,改江浙行省左丞,辞。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既上,又辞。监察御史累章辨其诬。俄拜浙西廉访使,未上,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仍知经筵事。明年夏,授御史中丞,赐白玉束带及御衣一袭,未几,复以病归。监察御史答兰不花衔有壬,时短长之,奏劾甚力,事寻白。

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十三年,起拜河南行省左丞。朝廷遣将出征,环河南境,连营以百数,一切刍饷,皆仰给之,有壬从容集事,若平时然。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寻改枢密副使,复拜中书左丞。时以言为讳,有壬力言朝廷务行姑息之政,赏重罚轻,故将士贪掠子女玉帛而无斗志,遂倡招降之策,言多不载。有僧名开,自高邮来,言张士诚乞降,众幸事且成,皆大喜,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转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谕德,阶至光禄大夫。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久之始得请,给俸赐以终其身。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年七十八。

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皆一根至理,而曲尽人情。当权臣恣睢之时,稍忤意,辄诛窜随之,有壬绝不为巧避计,事有不便,明辨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君子多之。有壬善笔札,工辞章,欧阳玄序其文,谓其雄浑闳隽,涌如层澜,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盖深许之也。所著有《至正集》若干卷。谥曰文忠。子一人,曰祯。

花甲归隐做神仙——读许有壬词 花甲归隐做神仙——读许有壬词

陶渊明当官,发现官场氛围及生活方式与自己兴趣不对,断然辞官归田,在归乡途中写下了着名的《归去来兮辞》,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等名句,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意趣相投者。陶公当官,官职不高,最大也就是县令;时间不长,前后只有十三年,其中还有几次上上下下、断断续续,真正在官职上的时间,还要少得多。可贵的是他说走就走,走得轻松飘逸,眼睛所见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心中所感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追求的是远离是非官场,把自身融进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于是成了千古第一隐逸诗人。

元朝中后期,在蒙古人的朝廷里,有一位汉族大官名叫许有壬,他有一阕自诉心曲的《沁园春》很有意思:

老子当年,壮志凌云,巍科起家。被尘嚣沸耳,鏖成重听;簿书眯眼,攻作昏花。天上归来,山中绝倒,部曲黄牛鼓吹蛙。闲宫好,判园丁牧竖,一日三衙。平生几度天涯。恰舣住、飘飘泛海槎。向竹林苔径,时来教鹤;山泉石鼎,自为烹茶。庭下花开,楼头雨霁,尽着春风笑鬓华。功名事,问西山爽气,多少烟霞。

许有壬学问很好,少年得志,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进入官场,在官场五十年历七朝皇帝,官至正二品中书左丞,其地位和经历,该是常人羡慕的对象。但该阕词中让人读出了寄身官场的劳苦和无奈,表达了辞官归田的轻松喜悦。

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无自豪地回忆起青年时期“巍科起家”、进士及第的得意和自负,“壮志凌云”该是初入仕途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出乎意料的是,几十年官场经历,让词人不堪重负,积劳成疾。后四句词人只是简单地用沸耳的尘嚣和积案眯眼的簿书来代指官场的劳累与繁杂,是这样的氛围和事务把一个胸怀凌云壮志、朝气蓬勃的年轻官员在不知不觉中折磨成了耳聋眼花的老者。从“天上归来”到上片末的六句,笔调由沉重转向轻松,由痛苦转为喜悦,由低回转为高昂,给人一种欢天喜地庆解放的感觉。山中的黄牛、青蛙是其部下,园丁、牧童是其左右,喧闹的蛙声是仪仗鼓吹的乐队,这时词人仿佛又想起自己是一个朝官,于是面对山野众生发起朝威,还是“一日三衙”地与它们过堂,其滑稽让人大笑绝倒。

轻松快乐的情绪延展到下片,词人要在竹林苔径间与白鹤对语,要提壶就水在山泉边烹茶,在山间小院看春暖花开,看雨后彩虹。什么岁月风霜、功名利禄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让空灵的身心永远陶醉在西山爽气、天边烟霞之中。

许有壬另一阕《水龙吟》更道出了高官的苦衷:

半生人海风波,谤书盈箧从文致。归来结构,且图跧伏,敢求华丽。朝暮娱人,水声山色,柳阴花气。笑彤闱紫闼,浮沉十载,更几载、成何事。好是西成咫尺,秫田风、已飘香味。安排小瓮,从今不怕,邻翁酒贵。更筑诗坛,陪君游刃,周旋余地。但有人来问,金銮旧话,便昏昏醉。

许有壬之前,当过一品宰相的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耶律楚材,还有与他同朝略先的许衡、刘秉忠官职与他相似,在这些高官大文人的词作中,有官场劳累的叹惜,有归隐的轻松和野趣,却很少有直书官场险恶、诚惶诚恐的自警自戒。

词的上片直书归隐的原因是谤书盈箧的宦海风波。词人用了《战国策·秦策二》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魏文侯封乐羊为大将进攻中山,三年攻克,凯旋时乐羊请功,魏文侯抬出了满满一箧子大臣们批评诽谤乐羊久攻不下、贻误战机的意见书,把乐羊实实在在地吓了一跳,避罪唯恐不及,哪里还敢请功。

词人用这个典故自比,说自己在中书左丞这个权力中心的位置上虽然辛辛苦苦,全身心投入十来年,但丝毫不敢言功。一朝辞官归来,只能在偏僻的地方草草搭间小屋,能避风遮雨,够栖身即可,哪里敢奢求华丽。早晚娱乐心性的是不花钱的“水声山色,柳阴花气”,是田野风光稻麦飘香,自己学会酿酒,就不怕旁边的酒坊涨价。兴致来的时候,邀约文坛诗友一起野游作诗,是非常令人愉快的事。如果有人问起朝廷官场旧话,那就无可奉告喽,为了不使问话人尴尬,也为了堵住所有这类话题,最好的办法是假装酒醉昏睡。

有一句古话:将军卸甲不论兵。为什么不论?可能一是因为用兵之操劳,二是用兵之凶险,三是兵家之算计,四是战场之血腥,五是生死之难卜等因素,让过来人不堪回首,想而生畏,所以不论。许有壬虽然不是将军,但运筹官场和用兵有许多相通之处,甚至处朝廷权力中心,更是随时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稍有不慎就是灾难,所以说高处不胜寒,当事者为全身远祸,更应倍加小心,半个字不可乱说,最好的办法是装醉昏昏睡。

古代文人虽然大部分都有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很多人通过科考途径进入仕途,但进入官场之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有多大,于是发出声声悲叹:叹惜官卑职小徘徊不前;叹惜抛妻离子背井离乡;叹惜明枪暗箭宦海风云;叹惜官务缠身虚度年华。与许有壬同时的河北人张埜,学问很好,官居翰林院学士,也厌倦了如他在《沁园春》中所说的“半世游从,到处奉迎”的官场生活,在一首《青玉案》中悲叹:“征衫着破愁成缕,留滞京城甚时去。旅馆萧条情最苦。灯无人点,酒无人举。睡也无人觑。”张埜更有一首看破人生的《鹊桥仙》:

无穷前古,无穷后世。分得中间百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况八九不如人意。荣枯梦幻,功名儿戏。争甚一时闲气。劝君从此更休痴,且拚却、花前沉醉。

与许有壬同时,终生布衣的周权,有一阕难能可贵的《水调歌头》:

亭小可容膝,真似寄鹩枝。客来休讶迫窄,老子只随宜。凫鹤短长莫问,鹏逍遥自适,何暇论成亏。万事一尊酒,齐物物难齐。种株梅,移个竹,凿些池。添他无限风月,尽可着吾诗。世上黄鸡白日,门外红尘野马,役役付儿痴。起舞一挥手,天外片云飞。

周权是浙江人,当时诗名很大,有人推荐职务未就。也有一种说法是推荐未获准,但终生布衣是实情。他常常和当时的文人官员赵孟頫、虞集、欧阳玄等诗词唱和。一辈子怀才不遇,在山水之间,与渔樵为伍,瓶无隔夜之粟,轻衫短帽,只身飘零。他在一阕《沁园春》中自我解脱:“底须役役劳形?但方寸、宽闲百念轻。况末路逢人,眼应多白;东风吹我,鬓已难青。酒浪翻杯,剑霜闪袖,磊块频浇未肯平。”词中表达出一些无奈和愤懑,一方面竭力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一方面又明白说出不能用世而形成的心中块垒,用再多的酒也难以浇开。但是随着年纪增大,阅历的丰富,周权在前边所引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出的思想情绪,就显得很平静很随和,心中没有了块垒。在老周权眼里,大殿和小亭、大鹏和小鸟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万事一杯酒,不必论成败,只要逍遥自适即可。眼中只有山水草木,心中只有诗词歌赋,张口说一些渔樵野语,伸手摘几片天边白云。这是布衣人生的终点,在人生旅途上,简单地跑了一小段,没怎么跑出去,一辈子的生活方式没怎么变,同样的生活方式,年轻时因为心中有些块垒,所以愤愤不平,很不高兴,年老之后自己消除了心中块垒,一切就显得那么优美舒适,比神仙都愉快。

许有壬告老还山之后,也是回到这么一个终点,他有一阕《鹊桥仙》让人很着迷:

花香满院,花阴满地。夜静月明风细。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敛尽、山林清致。竹帘半卷,柴门不闭。好个暮春天气。长安多少晓鸡声,管不到、江南春睡。

这真是一阕神仙词,上片描绘出一幅迷人的仙境,在仙境中词人虽然只筑有一丁点儿的如舟小屋,却尽收山水之情致。下片说词人的这间小屋完全开放在山水之中,有帘只是半卷,有门还是常开。词中“长安”代指朝廷官员,“晓鸡声”代指官员号令和事务,这些令人心烦的红尘杂务,永远传不到这间仙境中的南坡小屋。

许有壬在官场绕了一大圈,经历了很多很多坎坷艰险,从形式到心理历程,还是回到了和周权一样的起点,这人哪,早知跑出去那么累,那么危险,还跑出去干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6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