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论著述·宋诗纪事诗词研究·诗论著述·宋诗纪事
诗歌总集与诗话汇编。清厉鹗辑。此书一百卷,编成于乾隆十一年(1746)。据厉鹗自序称,他因有感于“前明诸公剽拟唐人太甚,凡遇宋人集,概置不问,迄今流传者仅数百家,即名公巨手亦多散逸无存,江湖林薮之士,谁复发其幽光”,于是利用扬州小玲珑山馆马氏藏书,耗时二十载,阅书三千八百一十二家,在藏书馆主人马曰琯和马曰璐的协助下,辑成此书。全书收入宋代诗人约三千六百家,体例仿《唐诗纪事》,以人立目,每一诗人之后,又大多附有小传,缀以诗话,是一部价值甚高的宋人诗歌资料集。此书所辑,大部分作品有诗而无本事,殊不符《纪事》之体,故类如总集而非诗话汇编。但因其卷帙浩大,即以所收之诗话,已为有宋一代诗话之渊海,“非胡仔诸家所能比较长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计有功《唐诗纪事》、陈衍《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陈田《明诗纪事》等,汇成一个完整的专代诗话汇编系列。至于此书存在的阙收、重出、失考等不足之处,则后来有陆心源等加以续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请问七绝诗有哪些写作规范呀?七绝:是由律诗演变而成。七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押为两韵,二、四句入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平仄格式有四种:
即: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四种。
平仄律源于唐代以前的“双换头”。其主要规律是:格律诗的一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交替,相对的两句(对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相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要相粘。如一首七言诗,其第一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本句之中平仄交替),第二句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即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平仄对立。第三句必须是“平平”,起首,以与上一句相粘。另外,格律诗还讲究首句是用两平声字起首还是用两仄声字起首,前者称为“平起式”,后者称为“仄起式”。还有,人们作格律诗时对平仄声宇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一般的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一句之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平仄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因为是节奏点之所在,则必须严守原格律平仄的规定,要做到“分明”。
有什么关于唐诗宋词的好书推荐?王步高《披沙拣金说唐诗》、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王兆鹏《唐宋词名篇讲演录》、尚永亮《唐诗艺术讲演录》(当代学者的课堂实录,学术性不强,可读性一流)2.扬之水《诗经别裁》、傅斯年《诗经讲义稿》3.余冠英《乐府诗选》《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汉魏六朝诗论丛》、《朱自清马茂元说古诗十九首》、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4.马茂元《唐诗选》、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程千帆《古诗今选》、刘逸生《唐诗小札》、罗宗强《唐诗小史》、宗白华《美学散步》、李泽厚《美的历程》、闻一多《唐诗杂论》、林庚《唐诗综论》、《顾随诗词讲记》、瞿兑园《学诗浅说》、沈祖棻《唐人七绝浅释》、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施蛰存《唐诗百话》、废名《废名讲诗》、吴经熊《唐诗四季》、钱钟书《宋诗选注》、周振甫《诗词例话》、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俞陛云《诗境浅说》、许文雨《唐诗集解》、缪钺《诗词散论》、周汝昌《千秋一寸心》《诗词赏会》、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吴小如《吴小如讲杜诗》、宇文所安《追忆》、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驼玉明《诗里特别有禅》、《莫砺锋诗话》、王志清《唐诗十家精讲》、过常宝《依然旧时明月》5.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宋词选注》《唐宋词简释》、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唐五代词选注》、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唐宋词选释》、刘逸生《宋词小札》、沈祖棻《宋词赏析》、王国维《人间词话》、夏承焘《唐宋词欣赏》、《顾随讲词曲》、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缪钺《灵溪词说正续编》、薛砺若《宋词通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宋词声律探源大纲 词论》、《胡云翼说词》、《王兰馨赏析唐宋词》6.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词学十讲》、吴梅《词学通论》、王力《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朱光潜《诗论》、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钱钟书《谈艺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