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白居易传论诗词研究·诗学研究·白居易传论
诗人评传。今人苏仲翔著。1955年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九章,较全面地分析白居易生平、思想及其诗歌创作之实质、风格。首章“导论”简述中唐的社会面貌;二三两章论证白氏家世、生平;第四章论述白居易的思想及其性格,重点分析白氏在政治上与文艺上二重性思想之斗争。第五至第七章,从文学主张、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诸方面对白居易诗给予全面分析。第八章论白居易诗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兼及对国外文学的影响。末章从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优美形式的创造、对社会政治历史的反映及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最早形成等方面,对白居易做出新评价。本书著者多取例证,立论有据,并善于吸收前人时贤之研究成果,出以己见,论断中肯。书后附陈鸿《长恨歌传》、白氏《长恨歌》、《琵琶行》、《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及《白居易诗文集版本目录》等,以备查考。
研究《白居易》的作品有哪些?白居易和杜甫、李白一样,是被本世纪学界研究得最为深透的三大唐代作家之一。在本世纪上半叶,学界就已经对白居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如生平研究方面,产生了郭虚中的《白居易评传》和岑仲勉的《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等或对白居易一生行事进行评述、或对白居易生平疑点进行考辨的著作。思想研究方面主要有张汝钊的《白居易诗中的佛学思想》。诗歌研究方面成果更多,有总论白居易诗歌的,如佘贤勋的《白香山诗研究》、李尔康的《白居易诗研究》等;也有研究白居易诗歌题材的,如李蕴华的《白居易的妇女文学》、李国标的《白居易和他的讽谕诗》等。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虽然出版于1950年下半年,实际上他从四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对白居易诗歌进行考论结合的综合研究,并在1948年发表了《长恨歌笺证》、《白香山新乐府笺证》,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白集整理方面,本世纪上半叶学界所取得的成绩同样很大,其中岑仲勉著作尤丰,他先后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发表关于白居易集版本、诗文考证的文章达六篇之多,提出并解决了一些前人未曾注意或解决的问题。
更多作品:/static/upload/image/20230205/ph3 id=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白居易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大家平时会看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吗?关于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讽谕诗 白居易自己认为他最得意的、艺术价值最高的是讽谕诗。白居易的讽谕诗有力推动了中国叙事诗的发展,我们对他的讽谕诗应该多多了解。
1.白居易讽谕诗的主要内容
白居易的讽谕诗主要有两种。一是反映百姓的苦难,希望将民间疾苦传知朝廷;二是揭露腐败官吏的丑态,期望整顿吏治。
白居易的讽谕诗主要集中在《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中,主要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如我们学习的《卖炭翁》即是写宦官的强取豪夺和宫市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这些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直气凛然地鞭挞了不合理的现象,言辞激切,突破了诗歌的惟美委婉的固定模式。
2.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
①取材典型,主题明确。
白居易的讽谕诗一般一诗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笔墨集中地突出一个主题。如《卖炭翁》通过卖炭老人的一件事表达“苦宫市也”这一主题。
②多直叙其事。
白居易的讽谕诗是通过完整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在叙述描写中表现他的感情和政治主张。
③叙事与议论相结合。
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在最后发表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倾向性评价,体现明确的主题。
④善于抓人物特征
白居易的讽谕诗抓住人物的特征,几句话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卖炭翁》中,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一个饱经风霜、饥寒交迫、劳累辛苦的老翁形象便跃然而出。
⑤运用对比手法。
白居易的讽谕诗经常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能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卖炭翁》中宫使的飞扬跋扈与卖炭翁的孤苦可怜形成对比。使人立刻对老人充满同情,对宫使满怀愤恨。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抒发自己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愿往和洁身自好的志向,从侧面反映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闲适诗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佳作,描写农村景象,质朴而清新。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感伤诗 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触,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属于感伤诗。这两首长诗以绘声绘色的语言铺排,渲染人物的悲切之情,韵律声调的优美使其在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感伤诗还有许多是为亲朋所写,多是感叹人的生老病死之作,写得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的评价:杂律诗 白居易的杂律诗数量最多,内容也最纷杂。其中有价值的是写景抒情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等,历来诵读在口。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色,其诗通俗易懂而不失深远,自然晓畅而不失流丽,文字浅显易懂,很少用典故和奥僻词语,特别喜欢提炼民间俗语入诗。其诗采用的“三、三、七”言句式,也是来自民间歌谣。正因为白居易诗内容贴切现实、思想深远、风格平易、语言通俗,连一些不识字的老人、儿童都能听懂,白居易的诗歌才会在社会广泛传诵。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诗歌三千,还提出了一套诗歌理论。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还认为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要能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的状况,要敢于批判社会现实。这些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即使现在也能感受到其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巨大,许多后世著名诗人都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后世的古典戏曲和古典小说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6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古诗《舒芬·家书》诗词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