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随园诗话》
清袁枚撰。全书十六卷,附补遗十卷。因袁枚号随园,故命之以书名。
《随园诗话》多记述文坛掌故和文人轶事,存录亲朋友人诗作,其间有不少表达文学见解的文字,且不乏真知灼见。针对沈德潜提倡复古的“格调”说,标举“性灵”说、 “性情”说。认为“诗者,人之性情也”, “诗之传者,都是性灵”, “作诗不可以无我”。主张自然的风趣,反映诗人的一时感受。不必讲究境界的大小,格调的高低。肯定王士祯的“神韵”说,把它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中,认为神韵离不开性情, “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惟我诗人,众妙扶智。但见性情,不著文字。”神韵之妙,正在“但见性情,不见文字。”若无性情可见,则神韵也流为空格调了。不过神韵诗的性情,是在情景融会之中,所以说来不着迹象,不呆相。但是也指出“神韵”,不过是诗中的一格,作诗不必首首如此。
《诗话》一再驳斥“宗盛唐”、“学七子”、 “讲家数”等等风习,指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反对模仿、抄袭古人。但不反对学习古人,他在《诗话》中,常常举李、杜、韩、苏四家和中晚唐、宋、元名家作为学习的对象,并具体指出,古风须学前人,近体须学后者。他认为,内容与形式,天分与学力,自然与雕饰,平淡与精深,学古与师心,都是相辅相成的。在语言运用上,反对故作艰深,主张明白易晓,人人都能理解。但未能指出个人“性情”与社会时代的关系,又流露出轻视小说、戏曲的倾向,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5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齐己《自遣》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下一篇: 《望夫山》《望夫石》思妇望夫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