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张雨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张雨
字伯雨,一字天雨,号贞居子,又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博学多文,襟怀洒落。二十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法名嗣真,登茅山,授《大洞经箓》。曾与开元宫王真人一同入京,朝廷欲授以官职,不受。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多。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卒于开元宫斋舍。雨虽然托迹黄冠,其实仍属文人士大夫,交游很广,以方外诗人,与馆阁词臣相颉颃。赵孟頫授之以李北海书法,又从虞集受学。范梈 、袁桷、马祖常、杨载、揭傒斯、黄溍等均与之结交,名震京师,晚年尤为杨维桢所推重。其诗清雅新奇,亦有豪迈之气。明顾起纶在《国雅品》中将其列入“仙品”,称“其诗如深谷幽兰,苾芬远袭,亦品中灵秀也”。杨维桢亦称其诗“俊逸清淡”,其《怀茅山》诗,即属此类。清王士禛则欣赏其诗颇有“坡、谷遗风”,这当指他的《万壑松涛》一类诗。雨虽为方外之士,但也不能完全忘怀世事,如《避暑图》中民生之苦便流于笔端。著有《句曲外史集》。《新元史》卷二三八有传。
诗人张雨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诗人张雨简介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张雨]相关诗词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作者] 张雨 [朝代] 元代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溅溅漱玉沙。瓦瓯篷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双调】殿前欢_杨廉夫席上 [作者] 张雨 [朝代] 元代【杨廉夫席上有赠】小吴娃,玉盘仙掌载春霞。后堂绛帐重帘下,谁理琵琶?香山处士家,玉局仙人画,一刻春无价。老夫醉也,乌帽琼华。
【双调】水仙子_归来重整旧 [作者] 张雨 [朝代] 元代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柏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
湖州竹枝词 [作者] 张雨 [朝代] 元代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商调】梧叶儿_赠龟溪医隐 [作者] 张雨 [朝代] 元代【赠龟溪医隐唐茂之】参苓笼,山水闲,好处在西关。放取诗瓢去,携将酒榼还。把酒倩歌鬟,休举似江南小山。移家去,市隐闲,幽事颇相关。刘商观奕罢,韩康卖药还。点检绿云鬟,数不尽龟溪好山。
接近春节到诗句接近春节到诗句
1、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古代诗人是:江南流萤《新年》
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古代诗人是:薛道衡《人日思归》
3、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古代诗人是:皇甫冉《春思》
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古代诗人是:苏轼《守岁》
5、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古代诗人是:钱来苏《新年有感》
6、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古代诗人是: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古代诗人是:王安石《元日》
8、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古代诗人是:俯睇《又新年》
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古代诗人是:钱谦益《丁卯元日》
10、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古代诗人是: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11、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古代诗人是: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12、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古代诗人是:唐·张说《钦州守岁》
1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古代诗人是: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4、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古代诗人是:戴复古《除夜》
15、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古代诗人是: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古代诗人是:孟浩然《田家元日》
1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古代诗人是:文征明《拜年》
18、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古代诗人是: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19、元良传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古代诗人是:漫岗秋叶《元旦快乐》
20、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古代诗人是: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咏贫士》——寻求文化记忆中的知音
下一篇: 《巴歌》的诗词典故-含义-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