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知音

大道家园 2023-07-23 20:23:15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知音诗词研究·诗学概念·知音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原指精通音律,《吕氏春秋·长见》篇云:“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南朝梁刘勰引申讨论文学批评,其《文心雕龙·知音》篇云:“知音其难哉!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按:指秦始皇、汉武帝)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固)曹(植)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又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其实,“知音”一词,并非刘勰首创。《列子·汤问》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后人据此而喻知音。曹丕《与吴质书》(《三国志·王粲传》附录),有“昔伯牙绝弦于钟期……痛知音之难遇”之语。《淮南子·修务训》也有“作书以喻意以为知音”的话。“知音”难觅之叹,早已有之。但是刘勰在继承前人“知音”说的基础上,从文坛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出发,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文艺的批评与鉴赏的理论,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文学作品一旦诞生,其艺术价值客观存在,但其光彩或瑕疵,又有待于艺术的“知音”来揭示。刘勰所慨叹的“知音其难哉”,是因为长期历史积淀的传统陋习在作祟。他指出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三大弊病,因而无法成为知音。再加以诗文的风格复杂多样,人们由于性格、兴趣不同,嗜好各异,因而态度主观,同样难成为知音。刘勰针对这些传统陋习,指出应该具有比较公正而客观的批评与鉴赏实践,加以分析比较,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所谓“圆照”与偏好相反,指进行全面客观的考察后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而要做到“圆照”,必先“博观”,广泛阅读和会心比较。为此,刘勰为“知音”说提出了“先标六观”的要求,也就是说,批评与鉴赏有规律可寻,先从研究艺术形式入手而去探讨作品优劣:“一观位体”,指考察作品的风格体制;“二观置辞”,指考察如何运用文学语言的艺术;“三观通变”,指考察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四观奇正”,指考察如何处理奇、正两种不同的艺术方法;“五观事义”,指考察运用成语典故是否妥贴生动;“六观宫商”,指考察作品声律是否和谐流畅。与创作先情志后形式的过程相反,批评鉴赏因作品而发,是先从客观的艺术存在入手,然后“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来探究作家所表现于作品的情志。这些意见,对于今天的文艺批评和鉴赏,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

关于知音的古诗诗句1.关于知音难觅的诗文或诗句1、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全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留别王维》

【全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3、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全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4、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唐·李中《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

【全诗】官况萧条在水村,吏归无事好论文。枕欹独听残春雨,梦去空寻五老云。竹径每怜和藓步,禽声偏爱隔花闻。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5、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唐·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

【全诗】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

6、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全诗】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7、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唐·戴叔伦《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全诗】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疏花。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8、古乐知音少,名言与俗违。——唐·王贞白《忆张处士》

【全诗】天台张处士,诗句造玄微。古乐知音少,名言与俗违。山风入松径,海月上岩扉。毕世唯高卧,无人说是非。

9、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唐·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全诗】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10、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小重山》

【全诗】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1、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宋·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全诗】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12、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宋·王质《万年欢》

【全诗】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更寸心存。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无聊敧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

13、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宋·周邦彦《一落索》

【全诗】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14、可怜世上少知音。——宋·王唯一《西江月》

【全诗】一点真阳在坎,移来点化离阴。这些造化义幽深。须是明心见性。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可怜世上少知音。会得超凡入圣。

2.关于知己的诗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毛泽东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国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词语】:得一知己,死可无恨【注音】: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释义】: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

形容知音难觅。【出处】: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词语】:道义之交【注音】:dào yì zhī jiāo【释义】: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

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词语】:范张鸡黍【注音】:fàn zhāng jī shǔ【释义】: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

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出处】:《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词语】:管鲍之好【注音】:guǎn bào zhī hǎo【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处】: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家公与蔡伯有管鲍之好。”【词语】:惠子知我【注音】:huì zǐ zhī wǒ【释义】:比喻朋友相知之深。

【出处】: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见《庄子·徐无鬼》。【词语】:鸡黍深盟【注音】:jī shǔ shēn méng【释义】: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深盟:深厚的交情。

指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出处】:《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因此乞天恩先到泉台上,才留的这鸡黍深盟与那后人讲。”【词语】:胶漆相投【注音】:jiāo qī xiāng tóu【释义】:胶漆:胶和漆,比喻亲密;投:投合。

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投合。【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3.关于“知音”的诗句有哪些1.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唐代:韩愈知音者诚希 释义: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2.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释义: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3.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题诗后》 释义: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4.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释义: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5.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卢陟》 释义:可惜这《白雪》古曲,没有遇到它的知音。

6.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 留别王侍御维》 释义: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7.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辛弃疾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释义: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8.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释义: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9.朱弦悄。知音少。

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

今古梦茫茫。 ——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释义: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

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10.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释义: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

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4.关于知音的诗句知音者诚希作者:韩愈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满江红·小住京华朝代:清代作者:秋瑾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蛾眉 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俗子 一作:俗夫)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题诗后作者: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5.形容知音的诗词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

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

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6.有关于知音的诗句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

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

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

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7.形容“知音”的诗词有哪些1、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知音者诚希》韩愈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选》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6、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7、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卢陟》

可惜这《白雪》古曲,没有遇到它的知音。

8、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9、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10、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全《有所思》

表面上写的是深沉的爱情,实际上却是借以寓托诗人的理想,抒写自己的胸臆。

关于知音的诗句1、【送韦城李少府】唐代: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译文: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乌鸣犹感清新。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2、【赠汪伦】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3、【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唐代: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译文:荒凉的村落,映照着淡淡的夕阳,纷飞的落叶,在脚下乱成一片。空荡荡的古道上再没有别的行人。冷清清的山脚下,唯一见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前些时候下了一场大雨,把那座简陋的小桥给冲垮了,溪涧的水暴涨起来,不少田亩都遭淹没。哎,要不是顾惜深厚的知己情谊,在这种时候,谁还会跑到这白云出没的山野来啊。

4、【齐州送祖三 】唐代: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译文: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祖帐里我已经感伤离别,荒城中我更加发愁独入。天寒季节远山一片明净,日暮时分大河格外迅急。解开缆绳你就迅速远去,遥望着你我还久久伫立。

5、【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唐代:岑参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译文: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1、【送韦城李少府】

首联“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送客人李少府到南昌赴任,离亭,古代驿亭,古人多在驿亭设宴告别,因而也叫“离亭”。西候,西边的驿亭,亦为送别处。这两句点明了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春天在西边驿亭送李少府到南昌赴任。

颔联“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野花看上去好像要凋零一样,这里指春将过去,眼看山花就要开尽,林中的啼鸟听起来更为委婉凄切,比喻心中对朋友的不舍之情。本来,花自开,鸟自鸣,与离人何干?但正如王国维说的那样:诗人“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感情”。是诗人赋与事物人的感情。

颈联“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是说置酒送别在青门路。青门,即长安东门,这里有灞桥,古人常常送客至此,折柳赠别。白马津,古渡,在今河南滑县。《史记·荆燕世家》有:“渡白马津入楚地”。轩,指古代有围棚的车,归轩,应为归家的车辆。这两句意为,青门置酒一别,归南昌上任的车辆千里迢迢一路到白马津,渡黄河后再到遥远的楚地南昌。交代了友人的行径。

尾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句意味深长,说你我相识相知的友情没有路途的远近,相隔万里也可以象邻居一样近。这是劝慰友人,也是自我安慰的话,抒发了作者与李少府的情谊,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一片深情。与王勃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赠汪伦】

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3、【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阳斜照着,树上的秋叶纷纷坠落,境界荒凉。诗人此时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黄昏,生命的秋天。

他一生坎坷,因不畏权贵,晚景凄凉,所以面对晚秋夕阳,心头自是感慨万端。秋色衰飒,落叶纷乱,是他心境不能平静的写照。首联描绘荒村返照、落叶纷纷和萧条景象,烘托了颔联友人来访的温暖和可贵。

正值内心思绪繁杂时,“古道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他望见平日无人影迹的绵远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来访。“古道”与“寒山”极力渲染自己居处幽僻,人迹罕至,也言门前冷落,无人造访。

诗人相识虽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诬贬谪,又居处山野,古道难行,惟有皇甫侍御却不避秋寒,甘冒风霜,攀山越岭来访,一个“独”字,足显出二个相知相念的深挚情谊,显出诗人内心激荡着喜悦之情。淡笔写来,上下二句对比,更显示人事寂寥中友情的可贵。

第三联“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以野桥上承荒村,古道,又点出友人来访时的气候特征: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而友人却不顾山路泥泞而来,引出下边“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诗人与皇甫侍御乃是志气相投,同病相怜。尽管诗人幽居白云深处,与世隔绝,友人依然与他心息相通。语感既有欣喜,又有感慨。喜的是友人来访,知己重逢,同时又为二人同病相怜的意遇嘘唏慨叹。

全诗表现了对友人过访的惊喜。一个“喜”字说明,好友皇甫侍御来访的深情在刘长卿的心头荡漾,涌起了无限的感激之情。诗人精于造境,诗中先写荒寒、凄寂的晚景以此表现来客之希,再写路途之难以见来客之情真。然诗中于衰败落景描写中,也写出了自己的栖隐中失意的心境与避世心态,诗人写友人独能于此中寻找自己。

他仿拂已能从中体会主人这一心绪,这则突出了他们之间共同旨趣,诗人以审美的态度将这一同病相怜的心理表现极有诗意。从艺术上说,含蓄蕴藉,不着痕迹,含感激与感慨之情于言外,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诗中所绘景物荒寂凄冷,但情味恬淡,意境幽清。

4、【齐州送祖三 】

此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为送别友人祖咏而写的作品。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起句平易如话,写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此时又悲伤了起来。这两句语言朴实平易但蕴含的情感又很丰富。“相逢”、“相送”、“方”、“还”传达出来去匆匆的遗憾。

“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加强的作用。这两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语。下两句亦是叙别。济州位于黄河下游,作者在《被出济州》中谓之“井邑海云深”,谪居于此,自然更生遥远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这种境遇的意思。

那首也是作于济州的《赠祖三咏》写道:“贫病子(指祖)既深,契阔(离散、劳苦)余不浅。”可见二人皆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友情就显得分外深厚了。“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仿佛一路絮谈,周围环境都未顾及,此时友人解缆离去,才注意到伫望中的这些景象。这两句使人产生时间感,“祖帐”进行了多长时间啊。

这景象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时的情绪,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沈德潜称“着此二语,下‘望君’句愈觉黯然。”(《唐诗别裁》)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望着友人离去,真是“黯然销魂”至极了。“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

这类的诗句很多,只是王维这两句用两个“君”分明是谈话口吻,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谈。

这首诗叙别情,在王维同类诗歌中,显得特别浓挚深至,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天寒”二句的描写也似是不经意间的点染,王文濡评曰:“不设色而意自远,是画中之白描高手。”(《历代诗评注读本》)这真是“淡者屡深”(司空图语)了。

5、【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

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

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4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