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诗人李白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诗人李白
研究专著。今人林庚撰。此书全面评论李白和李白诗歌,凡五章,包括:李白诗歌的现实性,李白的思想与斗争性,李白的政治生活,李白的艺术成就,李白与杜甫。此书在当时引起热烈的讨论,并发展为针锋相对的争议。这主要表现在对书中所论及的“布衣”、“布衣参政”、“布衣斗争”以及“布衣感”问题。作者认为布衣是指平民,李白终身是一个布衣、是一位平民。平民处于社会中下层,他们的出身与利益要统治者开放政权。平民通过布衣知识分子进入封建政权中代表自己利益,因而这些布衣知识分子的政治资本就是对于统治者保持着对抗性的身份,从而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于是本来没有地位的布衣,反而以布衣为骄傲,不但在野如此,在朝也如此,这就是“布衣感”。有布衣感的文人可以与王侯分庭抗礼,这是民主的胜利。作者还认为布衣与统治阶级的斗争,在封建社会中乃是于农民直接斗争之外经常代表着社会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得好,布衣之士得以抬头,封建社会就会向前推进。这些观点受到当时历史学界、文学史界的批评,1958年、1959年又受到严厉批判。书后附李白代表作品九十六首,又附“有关李白的重要传记”五篇,如《草堂集序》等。此书原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作的报告,经过数次讨论,作者修改成书。最初于1954年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1956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再版,1957年第三次印刷。
从哪些方面研究李白诗歌关于“诗仙”李白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读了许多李白写的诗,就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于是,我对“诗仙”李白做了一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李白的书籍,上网浏览关于李白的资料,了解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2、向家长请教有关李白的知识。 3、通过其他途径,搜集李白的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上网 李白的家族 李白祖居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李白祖先在隋朝炀帝时因罪被流放至中亚碎叶(今前苏联境内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条支都护府统摄),李白即降生于此。李白在约五岁时,跟随父亲迁居四川,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镇。 上网 李白的一生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书籍 李白的个性 高度自负、热情豪放、傲岸不羁、天真烂漫。 书籍 李白的作品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咏苎萝山》《塞下曲六首》《静夜思》《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登金陵凤凰台》《长相思二首》《把酒问月》《独坐敬亭山》《客中行》 …… …… …… 四、结论 1、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祖居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李白祖先在隋朝炀帝时因罪被流放至中亚碎叶(今前苏联境内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条支都护府统摄),李白即降生于此。李白在约五岁时,跟随父亲迁居四川,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镇。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2、李白高度自负、热情豪放、傲岸不羁、天真烂漫。他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3、李白的主要作品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咏苎萝山》《塞下曲六首》《静夜思》《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登金陵凤凰台》《长相思二首》《把酒问月》《独坐敬亭山》《客中行》 等。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国外关于李白诗的研究诗仙李白在中国妇孺皆知,其诗经过汉学家的译介研究,在国外亦开始广为流传。日韩的李白研究起步早,历时长,时至今日,已经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堪称学界重镇。日本青木正儿、武部利男、前野直彬和韩国许世旭等人,均撰有同名著作——《李白》,概说诗人的生平和成就。其他如山田胜文考察诗人的出生地,韩国张槿基叙说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悲惨命运(《李白的忧国精神》),李锡浩探索诗人的宗教思想(《李太白和道教》)。诗人的诗歌艺术,研究者亦多,如大野实之助的《李太白研究》(比较剖析其创作思想)、武部利男的《李白诗中月的比喻》、竹村则行的《李白的月与杜甫的月:李杜咏月诗论》。在日本松浦友久成就较大,他撰有多种研究著作:《李白家世考》,如名所示,考察诗人的生平和家世;《李白——心象与诗》按主题将李诗分为十二类,分别细阐其贯穿意象的流动感、跳跃感;《李白研究——抒情的构造》则从李诗情感出发,指出它们对“透明而闪光的事物”的憧憬;《李白传记论——客寓的思想》又将“传记考证”与“诗风批评”结合起来,分析李白“客”的情结,由此透视其人生、其诗歌。相对而言,在俄苏、欧美,李白则译介多而研究少。俄国瓦西里耶夫的《中国文学史纲》(1880),叙及李白简况,这是对诗人的首次介绍。苏联立国后,译研日多,吉托维奇译有《李白抒情诗集》,费什曼撰有《李白的生平与创作》,波兹涅耶娃在其《东方文学》中,也专辟章节论述李白。欧美的李白译介,始自清初来华传教士,此后在长时间内虽代有译人,但并不繁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3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诗《顾炎武·精卫》注释与赏析
下一篇: 作文用“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