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梁鸿不因人热先秦两汉·梁鸿不因人热
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幼年丧父,生活窘迫,为人孤高,不愿依赖别人。邻人煮完饭后让他接着烧,他却不肯借别人的余热,而是灭灶后重新生火烧饭。《东观汉记·梁鸿传》曰:“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不因人热的故事,成语故事《不因人热》不因人热 童话故事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来。
梁鸿虽然家里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后来,他被推举进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由于缺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
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
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
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
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娶了个名叫孟光的丑姑娘,在霸陵山隐居起来。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了统治者,结果遭到追捕。梁鸿带了孟光逃到江南地区,以当佣工为生,穷困不堪,最后悲惨死去。
【解释】: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不因人热是何意·出自于哪?“不因人热”比喻性情孤傲、不依赖别人。
此典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的文学家梁鸿为人孤傲,清贫自守。他和妻子孟光一起隐居在吴地,给别人当佣工。由于生活困难,还常常寄居在别人家里。
有一次,梁鸿夫妇寄住在当地人家里,这家人做完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做饭,就关心地对他说:“我的饭已经做好了,灶里的火还燃着,趁着余火,你接着做饭吧。”梁鸿听后,就像受了羞辱一样,严肃地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里是知道的,但一个人处世怎么能利用别人的余火来加自己的热呢?”说完,他灭掉灶中的火,再重新生火做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孟浩然·过故人庄》题解与鉴赏
下一篇: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