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著·淮南子哲学·论著·淮南子
道家哲学名著。因其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故名。《淮南子》 与 《吕氏春秋》一样,不是个人论著,而是集体编撰的著作。据 《汉书·淮南王传》,淮南王刘安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 “《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注: “《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本 《淮南子》 就是《内书》 二十一篇。这部书称为《淮南鸿烈》,“鸿” 为大,“烈”为明,意为此书包括广大而光明的道理。《淮南子》一书体系非常庞杂,大抵以道家思想为主,杂糅儒法阴阳诸家,故《汉书·艺文志》 将其列在 “杂家”,而 “道藏” 又将其作为道家著作收入。《淮南子》 的哲学思想不是几句话能概括的,其中谈到过许多哲学话题,如 “道”、“气”、“阴阳”、“太一”等,也谈到许多其它的问题,如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四时月令等,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网罗古今的大书。
《淮南子》的作者是谁?《淮南子》的作者是刘安。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作者介绍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刘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好书鼓琴,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即《淮南子》)21卷,《外书》甚众。又有《中篇》8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20余万言。著《离骚传》,献之武帝。后因谋反案发而自杀。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什么“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出处是《淮南子·汜论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淮南子》的介绍
《淮南子》又叫做《刘安子》、《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的哲学著作。《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淮南子》原书中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
刘安是汉朝宗室,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是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刘安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道家由以黄老为主转移到以老庄甚至以庄列为主,这一转变在《淮南子》书中已可见其端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