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古诗《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注释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3 12:30:20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②终不还。

【注释】

①雪山: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

②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屡杀汉通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此泛指侵犯西北之敌。

赏析

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认为物境“得形似”,情境“深得其情”,意境“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物境偏重“形似”之美,情境追求“情”之美,意境追求“真”之美。王昌龄的诗无疑都将这三境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并在细微之处溶于一炉,创作出了令人“爱不释口”的锦玉之作。

此诗从写景入手,长云、雪山、孤城与雄关,营造了一种旷远、孤寂的环境,得其物境。然而一个“暗”字,将辽阔的视野涂上了苍凉的色调。空旷的大漠上,相距千里的玉门关根本是看不到的,可是诗人用了一个“望”,他在回望玉门关,更是在回望关内,回望故乡。一种幽深的情思默默地感染了读者,得其情境,而意境亦融入其中。

最后将镜头聚焦在已经磨穿的铠甲上,从侧面表现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使人想到在艰苦环境中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然而,金甲尽管被磨穿,可将士的报国壮志却愈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苍凉的背景再配上这磨穿的金甲,把读者一下带到了古战场,不由得使人浮想联翩,得其意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21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