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七绝·乌衣巷》千家诗赏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二〕,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三〕,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东南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曾是东吴的军营,因士兵衣黑衣,故名。东晋时曾是王导、谢安家族的所在,一说因为王谢子弟多穿黑衣服,所以叫乌衣巷。
〔二〕朱雀桥:秦淮河上桥名,建于东晋咸康二年(336),面对金陵朱雀门,离乌衣巷很近,在六朝时是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三〕王谢:东晋宰相王导、谢安家族,是当时最大的豪门世家。
【点评】此为《金陵五题》第二首,作于唐敬宗宝历中(825—826)和州。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由夔州刺史改任和州刺史,浮舟东下,观洞庭,历夏口,抵和州。宝历二年(826)秋罢和州刺史,游建康,与李白相逢于扬子津,同游扬州半月,冬由楚州北归。诗借王谢堂前燕飞入平民百姓家的命运变化暗示人世变迁,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8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