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去者日以疏》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3 05:13:29

《去者日以疏》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①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②故里闾,欲归道无因③。

【注释】

这是一首睹物感怀、抒发世乱怀归而不可得之怆痛的作品,出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

①郭门:外城的城门。

②还:通“环”,环绕。

③因:由。

【大意】

逝去的东西愈加疏远,新生的事物愈加亲近。

来到城门外眺望远方,入眼所见全都是坟丘。

古墓最终被犁成了耕田,松柏被砍斫为柴火。

白杨总是招惹悲伤的秋风,萧瑟让人愁闷难当。

思念故乡,想要回去,却找不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赏析】

这也是一首游子面对无奈现实转而思考人生的作品,《古诗十九首》中多有此类作品。同是思考,同是探索,同是悲歌,终究还是有些不同之处。有的诗歌是着意含情,以绵邈取胜;有的是一气贯注,而不以曲折见长;有的运用一层深似一层的布局环环套紧;有的是运用挥洒的笔势,雄浑壮阔,表面看来,好像各自游离,而却又分明是在深层次中蕴藏着内在脉络。这一首,则以其崛起之势而出于众。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生命本就短促,更不必说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苦难的时代。岁月长了,对死去之人的印象不免由模糊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不为他人所熟悉,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印象就会加深。去的去了,来的来了。今日之“去”,曾有过往昔之“来”;而今日之“来”,当然也会有来日之“去”。

这番高深莫测的感慨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因目见累累丘坟的景象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思考。古墓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了,然而人死灯灭却也难得安宁。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人生,连同他们的坟墓,与时日而俱逝,而新的田野,却又随岁月而俱增。一切的一切都在宣告这是一个凄凉的乱世。

白杨为劲风所吹,就像人在这乱世中无力地飘荡,努力扎下孱弱的根系,却不知何时会被突然出现的动荡连根拔起,这实在让人惆怅无限。白杨随风而动,发出悲风之声,仿佛在为地下的死者哭泣。死人离开世界,逐渐疏远,然而他们的悲吟分明在耳,这悲吟不就是另一种“来者”吗?

既然人生如寄,来这世间走一趟,代谢不居,在这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那么长期作客他乡的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及早返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不过,这话说来容易,想过之后,却总是引人怆痛,欲归不得,障碍重重。还是继续凝视这满眼丘坟,冥索人生,反思自我吧!思索中,他一定预见到了自己的前途茫茫。

【拓展】

《古诗十九首》中有《驱车上东门》,其内容与本诗基本相同。全诗如下: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8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