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杨绛的成长经历作品解读

大道家园 2023-07-22 21:31:23

杨绛的成长经历作品解读解读第一部分 杨绛的成长经历

小马哥:

杨绛先生生于1911年,逝世于2016年,她以105岁的高龄,活出了一位世纪老人的风范。杨绛先生是一位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被称为中国“永远的女先生”。她历经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在她90岁的时候,也就是2001年,她把丈夫的稿费、版税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在她逝世前,也就是2016年,她将家中所有字画——钱钟书和自己珍藏的所有珍贵的文物字画,全部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籍、手稿以及其他财产,全部捐赠国家有关单位。真是让人钦佩的大家风范。今天,安子,我们就来聊一聊女先生杨绛吧。

安子:

听众朋友们好,小马哥好,感谢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永远的女先生——杨绛。

注解: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钱钟书的妻子,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说起杨绛先生,我要先说一个词,那就是贵族。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富而不贵,也有一些人贵而不富。真正的贵族,不一定要富可敌国,真正的贵族,是精神的贵族,比如杨绛先生。

杨绛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杨绛自己的话说,就是“寒素人家”。家里几代都是书生或者文官,她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

杨氏家族很庞大,杨绛的父亲有兄弟姊妹六人,都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杨家家风纯良,文化积蕴深厚,这也为杨绛后来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解: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小马哥:

家庭的熏陶功不可没。

安子:

是啊,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因为得罪了省长,被调到北京任职。杨绛就随着家人来到了北京。杨绛5岁进入北京女高师附小读书。当时,杨绛的父亲在北京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等职务,公务繁忙。在杨绛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因为扣押交通部总长,被迫离开了北京。

虽然父亲的仕途不顺,但是在杨绛眼里,父亲却是伟人。

被贬职回无锡老家时,很多人到北京的站台上来送父亲,有这样一位父亲,杨绛觉得非常自豪。

后来,杨绛随父母在无锡租了房子住下,没多久,又随父母迁居上海。在上海期间,杨荫杭应邀在上海申报馆当主笔,杨绛则在启明女校上学。后来,杨绛又随父母定居苏州,当时杨绛已经16岁,进入苏州的振华女校读书。

杨绛的父亲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教育子女要“有志气,立大志”,主张自食其力,不能不劳而获,还要求子女们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小马哥: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杨绛的父亲是怎样要求子女独立的呢?有没有这样的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安子:

当时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学生运动此起彼伏,杨绛也被推选去搞学生宣传,可她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不想参加。很多不想参加游行的同学都找借口说“家里不赞成”,把责任推给家里,也就再没人要求他们去开会、游行了。杨绛就问父亲,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

没想到父亲竟然一口拒绝,还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父亲还对杨绛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你敢吗?”

杨绛只好苦着脸说:“敢!”

于是,杨绛回到学校,坚持说:“我不赞成游行,我不去。”结果被说“岂有此理”,不过倒也有不少同学站出来,同意她的意见,从此,拒绝游行有了一个新的独立自主的声音,那就是杨绛提出的:“我不赞成,所以我不去。”

注解:杨绛的父亲叫杨荫杭。杨绛在晚年出版了《回忆我的父亲》,书中就记述了父亲的生平事迹,体现了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富强做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正因为杨绛的父亲不畏强权、刚直不阿,所以在官场上屡被排挤。

小马哥:

我记得看过有关报道,说杨绛最初并没有走进清华大学,这是为什么呢?是她没有考上,还是另有原因?

安子:

不是杨绛没有考上,而是没有机会考。1928年夏,杨绛准备报考大学。当时清华大学刚开始招收女生,但不到南方招生,也就是说,身在苏州的杨绛没有机会考清华大学,只好就近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

小马哥:

杨绛最初选择的专业是文学吗?

注解: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她的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为她申请到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然而,她竟然谢绝了留学的申请,她认为,与其到美国攻读政治,不如在国内较好的大学里攻读文学。

安子:

不是,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了一年之后,学校让分科。东吴大学没有文学专业,只有法预科和政治学专业,这让杨绛大伤脑筋。她征求父亲的意见,问自己到底该学什么专业,父亲回答:“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最后,杨绛选择了政治系。东吴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十分可观,中外文学名著很多,杨绛在那里博览群书。

东吴大学是教会大学,非常重视外语,这为杨绛后来成为文学翻译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杨绛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

杨绛的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锺书。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扩展资料

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节选自《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杨绛

杨绛先生生平及主要成就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扩展资料:

杨绛先生经历过三反,五反,鸣放,反右,四清,十年文革;下过干校,住过窝棚,扫过厕所,剃过阴阳头,戴过高帽子,游过街,出过丑,经历过很多人世变故,天灾人祸,但她总能处乱不惊,安然度过。悲伤或是欢喜,逆境或是顺境,在杨绛的笔下终究都沉定为一种恬静与淡然。

1937年,唯一的女儿“阿圆”出世,杨绛的主要任务除了照顾钱钟书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更是叠加了带孩子。每当钱钟书被灯泡坏了等生活琐事困扰时,杨绛依旧总是温柔地说“不要紧,有我呢”。就连钱钟书因为枯燥不喜欢而考不及格时,也是杨绛帮助他复习过关。

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年文革折磨,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

而在此期间,杨绛不仅辅佐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篇》,自己也自学西班牙语,历尽周折,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堂吉诃德》。这套译本后被邓小平作为礼物送给西班牙国王。

-杨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