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二十 盛德所容》译文与赏析二十 盛德所容
二十 盛德所容
狄仁杰未辅政,娄师德荐之。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吾所不逮远矣。”
【译文】
狄仁杰还没有担任宰相的时候,娄师德向武则天推荐了狄仁杰。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我启用你,是因为娄师德向我推荐了你,他的确是了解人啊。”然后将娄师德当初的推荐书拿出来给狄仁杰看。狄仁杰看后很惭愧,感叹道:“娄师德道德非常高尚,我是被他推荐的,我明白,我和娄师德的差距还远着呢。”
【评析】
娄师德作为宰相,不嫉贤妒能,向武则天推荐了狄仁杰。而狄仁杰在得知自己是被娄师德所推荐的之后,充分认识到了娄师德的宽宏大量,以及自己与娄师德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二人,一个不嫉贤妒能,一个有自知之明,同在朝廷共事,为国效力,实为国家的一大幸事。
自古以来,有才华的人很容易遭到同行的嫉恨,美貌的女子也很容易遭嫉妒。而由妒生恨,乃至采取报复措施的情形并不少见。能像娄师德那样善于发现人才,而且能抛开以往狄仁杰对自己的一切不恭,勇敢地推荐狄仁杰,实在是难能可贵。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要是谁在哪一方面出人头地,往往会受到别人的攻击、讽刺、指责。由于被嫉妒,你甚至会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时时处处都有障碍。如果嫉妒你的人手中掌握着权力,你甚至会面临祸端。因此聪明人往往适时掩盖自己的锋芒,以防惹火烧身。
典例阐幽 善忍是臣子的大智慧
古代圣贤认为君子能够根据天理行事,没有私欲私心,他们能广泛地关爱别人;而小人则是注重自己的私欲,将私心掩盖天理,所以他们常嫉妒和伤害别人。性格光明磊落、有博爱之心的人看见别人有才能,会多加赞赏,就好象自己也有这项才能;心胸狭窄、善妒之人看见别人有才能,就会嫉妒和憎恨,并且极力去扰乱别人的德行,这种人比妖魔鬼怪还要恐怖。
赵宋时代的唐介,宋仁宗时任御史,上奏书弹劾平章文彦博,告他在益州做知府时,造了一只非常美观的金灯笼,巴结太监带到宫中,献给张贵妃,而得到了大权,和张贵妃的哥哥张尧佐结成帮派,固守一方。唐介的话说得很爽直,皇上生了气,免去了文彦博的相位,贬任许州知府。以后文彦博又做上了丞相,他首先推荐唐介。告诉皇上说:“唐介所说我的事,大多数击中了我的弊病,里面虽有些传说的误会,然而也是他当时对我爱之太切则责之太深。”于是把唐介召回京师到知谏院。那时人们都称赞文彦博是厚道的长者。
当听到有人背后非议你,向上级反映你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时,你能心平气和,想到人家哪些是说得对的,哪些还没有说到,有些失真的事日久自然明,你就是一个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人。有些事你虽然猜得出是谁说的,但不存芥蒂,对非议你的品德欠佳的人尤能宽容,对事不对人,你就是一个忠厚的人。人人都能正确对待自己,公道正派地对待别人,那将多么有利于舒畅个人心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团结、促进事业的发展!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忍学《仁之忍第二十》译文与赏析 仁之忍第二十
仁之忍第二十
仁者如射,不怨胜己;横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齿于桓魋之害,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人欲万端,难灭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齿刚易毁,舌柔独存。
强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己为仁,请服斯训。噫,可不忍欤!
【译文】
《孟子》说:“为仁者如射箭,射箭者应先正己而后发箭,如发而不中,则不应怨胜已之人而应责备自己。”这是劝仁之话。《孟子》还说:“如有人非常骄横不恭顺地对待我,我必反省自己是否有所不仁。”这都是为仁之道啊!
春秋时,宋国的桓魋欲加害于孔子,孔子不以为意;《孟子》中载臧仓诋毁孟子,并阻止鲁君见孟子,孟子也不在乎。这是因为孔子、孟子都认为在己者有义,在天者有命,人欲怎能战胜了天理呢!
孟子曾引用曾子的话来回答景丑氏,说晋楚二大国靠它的财富,我则靠我的仁德;《说苑》中常枞和老子关于齿毁舌存的对话说明刚硬的牙齿容易崩坏,而柔软的舌头却能保存下来。刚硬的牙齿是指暴横,柔软的舌头是指仁德。
鼓励自己以忠恕之道作为行为准则,这样求仁就没有比它更近的了。《论语》载孔子在回答颜渊怎样才能为仁时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一切都复归于礼,这就是仁了。”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啊!仁德是人性中如此美好的品德,实施仁德怎能不忍住自己的私欲呢!
【评析】
忍与慈相连,成为慈忍,是仁术之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仁者的人如同射箭前要端正自己的姿势后发箭,没有射中只能责备自己;别人对我蛮横凶恶、不讲道理,我就要反省自己。总之,它是一种修养之忍,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深刻智谋,是一种圆融无碍的处事智慧;同时,它也是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的经世济时的智慧。
典例阐幽 实行仁道更需要忍耐
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是我国历史上出身于奴隶主阶级的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具有军事和文艺才能的、多才多艺的历史人物。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当时,周成王才十三岁。国家刚刚建立,还不太稳固。于是,就由周公辅助成王管理朝政,实际上是代行天子的职权。
周公尽心竭力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成王的两个叔叔管叔和蔡叔却心存疑心。他们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谣言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成王的耳朵里。成王年轻,听了这些谣言后,就处处事事躲避着周公,生怕他害了自己。
周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但是他十分清楚,现在国家万事当头,个人的委屈再大,也要把国家的事办好。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要留在京城处理政务,就让儿子伯禽到鲁国去,代做国君。临行时,周公谆谆告诫他:“一定要以国家的大事为重。我是武王的弟弟,文王的儿子,成王的叔父,但我仍然处处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为了处理国家的大事,常常吃一顿饭,也要停下来几次,去接见要见我的人,国家急需人才,不能因我而失去那些投奔周的贤人。”
伯禽点点头,把这一番话记在心中。
这时,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由于受到监视,觉得很不自由。他口里说没有灭周复商之心,暗地里却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听说成王的三个王叔对周公存有偏见,便派人送给他们许多金银珠宝。同时,还暗暗串通一批殷商的旧贵族和东夷的几个部落,伺机而动。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公开起兵,攻打周的都城镐京。
周公立即集结军队平叛。出兵之前,周公写了一篇宣誓词,表示定要讨伐叛逆,保卫周朝江山。宣誓完毕,周公亲率几万大军,向东进发,与武庚的部队交战几个月,终于打败了武庚。武庚仓皇逃走,也被周兵追上杀了。
周公平定了武庚的叛乱,便带领兵马讨伐管叔。管叔看武庚失败,知道回天乏力,自己也再没有面目去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便上吊自杀了。周公后来将霍叔革了职,又定了蔡叔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平叛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边的广大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洛邑,把俘虏的商朝贵族都迁到那里,并且派兵把他们监视起来。告诉他们,只要敬天听命,仍然可以拥有土地和奴隶。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代成王执政七年,周政权不断得到巩固,国家也日益兴旺发达起来。到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见成王已经能够处理国家大事,就把政权交给了他。被放逐的蔡叔知道这事后,感叹道:“像我们这样的人,真是不能和周公这样仁义贤良、胸怀豁达的人相比。”
忍学《七十二 公诚有德》译文与赏析 七十二 公诚有德
七十二 公诚有德
荥阳吕公希哲,熙宁初监陈留税,章枢密楶方知县事,心甚重公。一日与公同坐,剧峻辞色,折公以事。公不为动,章叹曰:“公诚有德者,我卿试公耳。”
【译文】
荥阳的吕希哲,于宋朝熙宁初期监管陈留县的税务,当时章楶正任陈留县知县,打心眼里非常器重吕希哲。一天,章楶与吕希哲坐在一起,用非常严厉的言辞批评吕希哲。吕希哲没有因此而发怒。章楶感叹道:“您的确是个非常有德行的人啊,我刚才只是试试您罢了。”
【评析】
吕希哲很懂礼貌,也很谦逊,在他的上级章楶无故严词批评他的时候,他能做到忍耐,不为自己争辩,不对章楶进行反驳。即使上级批评你的话有失偏颇,但是上级毕竟有着比自己更加丰富的经验和阅历,采取谦恭的态度承受来自于上级的批评,从中领悟一些更加有用的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是人才济济,有谁敢肯定自己在某个领域就是最出色、最优秀的呢?因此,我们要时时抱着谦虚的态度来与人交往,做个有心人,仔细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为我所用,切忌肆意夸耀、人前卖弄,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柄。
做人不可太狂妄,要受得起委屈,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论别人是不是真的不如你,你都应该尊重他们,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身上总会有一两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怎么可以把别人都看轻了呢?而且,尊重别人,可以同时赢得别人的尊重,相互融洽亲近,也有利于合作。如果狂妄傲慢,得罪了别人,让大家都处处与你为难的话,那就注定要失败了。
典例阐幽 忍耐夸耀之心,谦和为人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有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来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5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