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畴人传》中国名著简介作者:王瑞明
《畴人传》是我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汇编。作者阮元(公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先后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校刻有《十三经注疏》。他参考各书,搜集资料,编成《畴人传》。他认为要研究学问,特别是研究深奥广大的数学,若要取得成就,不仅要以毕生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刻苦钻研;而且要能世代相传,子承父业,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世代相传之业,即称为“畴”。根据这一层意思,阮元命其书曰《畴人传》。共选录在数学、天文等方面刻苦钻研取得成就的二百八十人,其中包括外国数学家三十七人,为他们写出传略。全书共分为四十六卷。
上古、唐、夏、商、周,这一时期的科学家属第一卷,从黄帝时期的羲和、常仪等六位科学家写起,所谓“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这两人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了。接着叙述羲氏、大章、箕子和商高等十人,限于资料,写得极其简略。卷二至十二,汉代至隋代,著名的科学家有张苍、司马迁、刘向、扬雄、王充、张衡、刘徽、葛洪、祖冲之、刘焯等。卷十三至十七专写唐代科学家,其中介绍一行的成就的即占三卷。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科学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卷十八记这一时期的科学家,只写了后晋的马重绩与后周的王朴。随赵宋统一局面的出现,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技术大放异彩,著名科学家辈出,写入卷十九至二十二的有王处纳、沈括、苏颂、秦九韶、杨辉等,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卷二十三至二十八,辽、金、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与赵宋相比,颇有逊色,科学家寥寥可数。进入明清时期,有了起色,卷二十九至三十三,报导了明清科学技术的卓越成就。对清代科学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着重介绍梅文鼎。梅文鼎从事天文历算研究六十余年,著书八十余种,他的《古今历法通考》是我国第一部历算学史。他研究历算,中西方法结合,取长补短,收效显著。阮元特别介绍西洋科学的传入中国。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等,在明代徐光启的组织下,给中国人民介绍了一些“西法”,徐光启吹捧利氏为“今日之羲和”。阮元认为这是失言,他说:“但可云明之算家不如泰西,不得云古人皆不如泰西也。”这是有识之见。
阮元《畴人传》各卷各条目都能实事求是地直叙各家学说,不事夸张;各传之后,多附有“论”,或比较各家学说异同,或阐述各家学说之原委,或言某家之不足,或赞某家之优异,皆言简意赅,不尚空谈。尤其是剔除一些迷信说教,以自然现象的变化附会吉凶祸福的鬼话都未录入,所谓“专取步算一家”,即专谈科学,取精华而去其糟粕,热爱科学的精神极为可贵,阮元对科学家创造发明的种种科学仪器,记载得特别详细,如卷二十五对郭守敬制作的各种仪器,不厌其烦地一一加以具体描绘,各个部件的长短宽厚,各个关节如何衔接配合,交代得简明扼要。他认为这是“算造根本”。阮元写《畴人传》所引用的材料,多注明出处,以供有心人核对材料或作进一步研究之用。这部书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是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阮元《畴人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问题语焉不详,或干脆回避了,出现不少空白。因此,罗士琳写出了《续畴人传》,补充了阮元《畴人传》应收未收的材料,分为六卷,接阮元的四十六卷之后,连同前传共成五十二卷。七十七岁的阮元对此很高兴,专为续编写序,尤其对罗士琳校对八线对数表之功绩,大为称赞。序末还特意指出太极、天元、四元、大衍这些名目,是“用假判真,借虚课实”,作为一种符号使用而已,并非如道家所说的,真有什么太极的玄妙道理包含在其中。
罗士琳完成其续编后五十年,又陆续出现不少聪明才智之士。诸可宝编成《畴人传三编》,共为书七卷;其中续补遗二卷、后续补四卷、后附录二并为一卷。《畴人传》的编者阮元及续编的编者罗士琳皆列入其中。体例基本上与前编、续编是一致的。
《畴人传》一书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畴人传》,清阮元编,1799年编成,共四十六卷。后在阮元的影响和赞助下,1840年罗士琳续编《畴人传》六卷,跟阮元所编连续排卷,共增45人得五十二卷。1886年诸可宝又编出三编七卷,128人,体例同阮、罗相同,又将1884年华世芳所记的“近代畴人著述记”作为附录列于后。1898年,黄钟俊编了第四编十卷,436人,前后四编六十九卷共900多人。
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是什么?中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是《畴人传》 清代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是古典数学向近代数学的转型期。这个时期的数学研究特别活跃,就数学家和数学书的数量而言,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尽管当时中国数学的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但中国科学家在整理和继承传统数学、引进和接受西方数学方面,依然取得了独创的成果。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是阮元主编的《畴人传》。《畴人传》是中国第一部自然科学家传记,书中第一次为西方科学家立传,也记录了清代中叶会通数学的扬州人才。
关于《畴人传》“畴人”的意义,有几种解释。“畴”字有田亩、类别、袭封等含义,而“畴人”则是一个特殊的词。按照《史记集解》对“畴人”的注:“家业世世相传为畴。”中国古代的天文家和数学家多是父子相承的,所以称为畴人。《畴人传》收录了从上古时至清中叶的天文、历法、算学家三百多人的传记,包括外国科学家四十余人。全书记其生平,述其贡献,涉及天文、历法、算学、仪器等诸方面,而星占学则不收。书中的文字,都是录自有关典籍,并有所评论。《畴人传》的编纂,突破了儒家学者重经义而轻科技的严重局限,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畴人传》由阮元主编,由李锐和周治平协助完成,并经钱大昕等协助订正,共四十六卷。全书收集了历代数学家和天文家的学术生平资料,把西方科学家作为附录。编者对许多科学家的评价相当精辟,也有些评价反映了阮元的保守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农书、医书、历书、算书著述繁多。其著名者如《黄帝内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读书界几乎耳熟能详。所谓天文历算,实质包含两个学科,即天文和数学。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天文和数学的资料既丰富又分散。这样,作为天文家和数学家的传记总集《畴人传》,就更像是一部中国古代天文历算通史的资料长编,它在中国科技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5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忍学《侈之忍第五十二》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