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西伯戡黎第十六》译文与赏析西伯戡黎第十六
西伯戡黎第十六
【原文】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529],祖伊[530]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531]。格人元龟[532],罔敢知吉[533]。非先王不相[534]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535]。故天弃我,不有康食[536]。不虞天性[537],不迪率典[538]。今我民罔弗欲丧[539],曰:‘天曷不降威[540]?’大命不挚[541],今王其如台[542]?”王曰:“呜呼!我生[543]不有命在天?”祖伊反[544]曰:“呜呼!乃罪[545]多,参[546]在上,乃能责命于天[547]?殷之即丧,指乃功[548],不无戮[549]于尔邦!”
【注释】
[529]西伯:即周文王。文王居岐山,封为雍州伯,雍州在西,所以被称为西伯。勘(kān)的意思是战胜。黎是殷王朝的属国,在今天山西长治境内。
[530]祖伊:人名,是祖己的后代、商纣王的贤臣。
[531]既:古汉语中表示完成的副词,已经。讫:终止。殷命:殷商的命数。
[532]格人:能通晓天地吉凶的至人、贤人。格,到、至。元龟:大龟,古代占卜的用具。
[533]罔敢:不能。罔,通“无”。知:觉察,感到。
[534]相:辅佐,帮助。
[535]淫戏:荒淫嬉戏。用:以。
[536]康:宁的意思。食:动词,吃饭。
[537]虞:度,考虑。天性:上天安民的性情。
[538]迪:由,遵从。率典:常法。
[539]罔弗欲丧:没有人不希望纣灭亡。罔,无,没有。
[540]曷:疑问代词,何,为什么。降威:降下惩罚。
[541]挚:至,到,来。
[542]如台:如何,怎么办。
[543]生:一生下来,生来。
[544]反:反对,否定的。
[545]罪:过错,失误,错误。
[546]参:当作“累”,即多的意思。
[547]乃:宁,难道,表示转折语气。责命于天:向上天祈求好运。责,求、讨。
[548]指:指示。功:实际上是罪过的意思,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反语。
[549]戮:杀,灭亡。
【译文】
周族不断发展壮大,引起纣王的猜忌。纣王于是处处设防周伯姬昌。后来,周伯姬昌借机灭了商的属国黎国。商纣的大臣祖伊非常惊恐,于是跑来劝纣王提防周伯姬昌。史官记述这件事,作《西伯戡黎》。周文王灭了黎国之后,祖伊非常恐慌,急忙跑来告诉殷纣王。祖伊说:“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断绝我们殷商的国运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龟来占卜,觉察不到一点吉兆。这不是先王不力助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因为大王淫荡嬉戏自绝于天。因此,上天抛弃了我们,不让我们安居饮食。大王不测度天性,不遵循常法。现在我们的臣民没有谁不希望殷国灭亡,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下威罚呢?’天命不再属于我们了,大王现在打算怎么办呢?”纣王说:“啊!我的命运难道不是早就由上天决定了吗?”祖伊反问道:“啊!您的过错太多,上天已有所知,难道还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吗?殷商行将灭亡,从您的所作所为就看得出来,您的国家能不被周国消灭吗!”
【解析】
西伯周文王打败了殷商的属国黎以后,纣王的诤臣祖伊惊慌失措地禀报纣王,史官记录下进谏的过程,取名《西伯戡黎》。在这篇君臣对话中,祖伊直言敢谏,正告纣王荒淫无度而怙恶不悛已招致天怒人怨,直言不讳地指出殷命将终的危急情势,规劝纣王勤勉政事,努力为国家命运着想。文中“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与《汤誓》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一样,反映了人民对暴君的无比怨恨。殷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暴君。殷商从高祖成汤开国算起,历经30世、600余年,传到了纣王,殷商的江山就在他的手上的换了主人。
据说纣王本来并不是个等闲之辈,自幼便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且体格魁梧,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单手托住宫殿大梁让人从容换掉梁柱而面不改色。他登上王位之时,也有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的好时光,曾号令天下八百诸侯。他的弱点在于好色、奢侈、残暴。他在宠妃妲己的怂恿下,,筑“酒池肉林”取乐,造鹿台笙歌宴舞,以制造了刑具“炮烙”惩罚异己分子。妲己最后被周武王斩首辕门,纣王在鹿台点火自焚,死前曾说“天亡我也”。其实,这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古人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纣王用民脂民膏建造的鹿台,恰好成了他的葬身之处。
尚书《西伯戡黎第十六》译文与赏析 西伯戡黎第十六
西伯戡黎第十六
【原文】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529],祖伊[530]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531]。格人元龟[532],罔敢知吉[533]。非先王不相[534]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535]。故天弃我,不有康食[536]。不虞天性[537],不迪率典[538]。今我民罔弗欲丧[539],曰:‘天曷不降威[540]?’大命不挚[541],今王其如台[542]?”王曰:“呜呼!我生[543]不有命在天?”祖伊反[544]曰:“呜呼!乃罪[545]多,参[546]在上,乃能责命于天[547]?殷之即丧,指乃功[548],不无戮[549]于尔邦!”
【注释】
[529]西伯:即周文王。文王居岐山,封为雍州伯,雍州在西,所以被称为西伯。勘(kān)的意思是战胜。黎是殷王朝的属国,在今天山西长治境内。
[530]祖伊:人名,是祖己的后代、商纣王的贤臣。
[531]既:古汉语中表示完成的副词,已经。讫:终止。殷命:殷商的命数。
[532]格人:能通晓天地吉凶的至人、贤人。格,到、至。元龟:大龟,古代占卜的用具。
[533]罔敢:不能。罔,通“无”。知:觉察,感到。
[534]相:辅佐,帮助。
[535]淫戏:荒淫嬉戏。用:以。
[536]康:宁的意思。食:动词,吃饭。
[537]虞:度,考虑。天性:上天安民的性情。
[538]迪:由,遵从。率典:常法。
[539]罔弗欲丧:没有人不希望纣灭亡。罔,无,没有。
[540]曷:疑问代词,何,为什么。降威:降下惩罚。
[541]挚:至,到,来。
[542]如台:如何,怎么办。
[543]生:一生下来,生来。
[544]反:反对,否定的。
[545]罪:过错,失误,错误。
[546]参:当作“累”,即多的意思。
[547]乃:宁,难道,表示转折语气。责命于天:向上天祈求好运。责,求、讨。
[548]指:指示。功:实际上是罪过的意思,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反语。
[549]戮:杀,灭亡。
【译文】
周族不断发展壮大,引起纣王的猜忌。纣王于是处处设防周伯姬昌。后来,周伯姬昌借机灭了商的属国黎国。商纣的大臣祖伊非常惊恐,于是跑来劝纣王提防周伯姬昌。史官记述这件事,作《西伯戡黎》。周文王灭了黎国之后,祖伊非常恐慌,急忙跑来告诉殷纣王。祖伊说:“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断绝我们殷商的国运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龟来占卜,觉察不到一点吉兆。这不是先王不力助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因为大王 *** 嬉戏自绝于天。因此,上天抛弃了我们,不让我们安居饮食。大王不测度天性,不遵循常法。现在我们的臣民没有谁不希望殷国灭亡,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下威罚呢?’天命不再属于我们了,大王现在打算怎么办呢?”纣王说:“啊!我的命运难道不是早就由上天决定了吗?”祖伊反问道:“啊!您的过错太多,上天已有所知,难道还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吗?殷商行将灭亡,从您的所作所为就看得出来,您的国家能不被周国消灭吗!”
【解析】
西伯周文王打败了殷商的属国黎以后,纣王的诤臣祖伊惊慌失措地禀报纣王,史官记录下进谏的过程,取名《西伯戡黎》。在这篇君臣对话中,祖伊直言敢谏,正告纣王荒淫无度而怙恶不悛已招致天怒人怨,直言不讳地指出殷命将终的危急情势,规劝纣王勤勉政事,努力为国家命运着想。文中“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与《汤誓》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一样,反映了人民对暴君的无比怨恨。殷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暴君。殷商从高祖成汤开国算起,历经30世、600余年,传到了纣王,殷商的江山就在他的手上的换了主人。
据说纣王本来并不是个等闲之辈,自幼便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且体格魁梧,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单手托住宫殿大梁让人从容换掉梁柱而面不改色。他登上王位之时,也有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的好时光,曾号令天下八百诸侯。他的弱点在于好色、奢侈、残暴。他在宠妃妲己的怂恿下,,筑“酒池肉林”取乐,造鹿台笙歌宴舞,以制造了刑具“炮烙”惩罚异己分子。妲己最后被周武王斩首辕门,纣王在鹿台点火自焚,死前曾说“天亡我也”。其实,这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古人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纣王用民脂民膏建造的鹿台,恰好成了他的葬身之处。
尚书国学书苑《尚书》内容提要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是关于上古时代的政事史料汇编。《尚书》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按文体分为诰、训、谟、誓、命、典六种。主要记载了上古帝王有关政事和治国的言论,也保存了古代经济、地理及社会性质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尚书》原称《书》,系上古各朝史官记录,非成于一人之手,后由孔子编订,战国时已有很高的地位,在《荀子》一书中已把它称之为“经”,汉代改称《尚书》。尚者,上也。“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汉人对它的尊称,也可见古人对它的重视。
《尚书》有珍贵的上古文献价值,也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中如周公诸篇,对中国后世政治思想影响巨大,堪称儒家思想的渊薮。《尚书》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语言生动,有浑厚古雅的气势和质朴的美感,汉代《尚书大传》引子夏语,谓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不过,由于时代久远,对于今人而言,《尚书》文字佶屈聱牙,艰深晦涩,让人望而却步,差不多是十三经里最缺乏“亲和力”的了。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史官用我们今天的文字。不知古无以论今,看看古代名君圣主如何“协和万邦”,农业如何发展,盘庚如何迁都,武王如何伐纣,至少,看看古代的王侯将相如何说话,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尚书》版本很多,有宋刊巾箱《八经》本等。注本中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较为完备。今据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刻本整理。
《尚书》释义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 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 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刘起釪的《尚书学史》认为《尚书》作为书名是汉代的事。
《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纬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 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 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 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 今文尚书》中《 周书》的《 牧誓》到《 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 费誓》和《 秦誓》为《 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 尧典》、《 皋陶谟》、《 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 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 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李学勤先生一再强调:“史料不是只用真假来判断,而是有可行性高低的问题。” 因为研究先发现的大量简帛书籍,与现存古书相对比,不难看到,在古书的产生和传流过程中,有以下多种情形值得注意:
1、佚失无存。
2、名亡实存。
3、为今本一部。
4、后人增广。
5、后人修改。
6、经过重编。
7、合编成卷。
8、篇章单行。
9、异本并存。
10、改换文字。
“总的说来,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
在 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出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
“ 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滕》、《康诰》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 。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傅说之命》与今本《说命》不是一回事。《书序》告诉我们《说命》是三篇。今天清华简的《傅说之命》真是三篇 。李先生订正说:“说简中有《康诰》,后来证明是误认。”
《尚书》本书目录 虞书·尧典第一
虞书·舜典第二
虞书·大禹谟第三
虞书·皋陶谟第四
虞书·益稷第五
夏书·禹贡第一
夏书·甘誓第二
夏书·五子之歌第三
夏书·胤征第四
商书·汤誓第一
商书·仲虺之诰第二
商书·汤诰第三
商书·伊训第四
商书·太甲上第五
商书·太甲中第六
商书·太甲下第七
商书·咸有一德第八
商书·盘庚上第九
商书·盘庚中第十
商书·盘庚下第十一
商书·说命上第十二
商书·说命中第十三
商书·说命下第十四
商书·高宗肜日第十五
商书·西伯戡黎第十六
商书·微子第十七
周书·泰誓上第一
周书·泰誓中第二
周书·泰誓下第三
周书·牧誓第四
周书·武成第五
周书·洪范第六
周书·旅獒第七
周书·金縢第八
周书·大诰第九
周书·微子之命第十
周书·康诰第十一
周书·酒诰第十二
周书·梓材第十三
周书·召诰第十四
周书·洛诰第十五
周书·多士第十六
周书·无逸第十七
周书·君奭第十八
周书·蔡仲之命第十九
周书·多方第二十
周书·立政第二十一
周书·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君陈第二十三
周书·顾命第二十四
周书·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周书·毕命第二十六
周书·君牙第二十七
周书·冏命第二十八
周书·吕刑第二十九
周书·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书·费誓第三十一
周书·秦誓第三十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5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元戏剧《宫天挺·死生交范张鸡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