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忍学《七十九 称为善士》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22 18:45:12

忍学《七十九 称为善士》译文与赏析七十九 称为善士

七十九 称为善士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尔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逻者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恐惧,率为良民。邻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及侄杰效,继登进士第,为曹南令族。

【译文】

曹州的于令仪是个平民百姓,为人处世忠厚老实,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晚年的时候,家境非常富裕。有一天夜间,有个小偷潜入他家,他的几个儿子将小偷抓住了,一看,才发现这个小偷其实是邻居的儿子。令仪问道:“你向来很少做坏事,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那人回答令仪说:“这都是贫穷逼的。”于令仪问他需要什么,那人回答说:“有一万钱就足够买食物和衣服了。”于是,令仪按照他所要求的数目给了他钱。小偷刚刚离去,于令仪又把他喊了回来,小偷不禁惊恐万分。于令仪对他说:“你非常穷困,晚上如果背着一万钱回家去,恐怕巡逻的人看到了,会盘问你。”所以直到天亮才让他走。小偷感到万分惭愧,后来终于成为良民。邻居们都称赞令仪是个好人。于令仪在子侄中选择了优秀的人,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于令仪的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进士,他家成为曹州南部的一个名门望族。

【评析】

于令仪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感化了邻居的儿子,使邻居的儿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因此,最终成为良民。邻居的儿子虽然做了不光彩的事,但是他还是值得表扬的,因为他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过自新,比起那些为非作歹而又执迷不悟的恶人,他还是好样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在犯了错误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态度来应对。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努力改正,那么大家都会原谅他之前的罪行,并为他能够改过自新感到欣慰。如果犯了错误还不承认,更没有什么悔改之心的话,只能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勇决过人,未足贵也。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过恐其有余”。这句话非常直观明了地指出了改过自新的重要性,就连聪明的才智、雄辩的口才、惊人的勇气这些优良品质跟它相比都黯然失色。“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加强自己改过自新的修养,才能使自己在心志、行为等方面日臻完善,从而走向成功。

典例阐幽 冒顿能屈能伸

秦汉时期,匈奴冒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顺利地登上了单于的宝座。没过多久,强盛的东胡便派使者对冒顿说,希望能得到头曼单于生前的千里马。于是冒顿就把大臣们召到一起,向他们征询意见,大臣们都说:“不能把千里马给他们,这可是匈奴的宝马。”冒顿摆了摆手说道:“和人家做邻居,怎么能舍不得一匹马呢?”冒顿就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

一段时间过后,东胡人以为冒顿害怕自己,就又派使者对冒顿说,希望单于献上一个阏氏。冒顿又召来了大臣,向他们说了这件事,大臣们愤怒地说道:“东胡得寸进尺,竟敢索要阏氏,请您允许我们率兵讨伐他们。”冒顿仍旧说:“和人家做邻居,怎么能吝惜一个女人呢?”就把自己所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

这样东胡就更加狂妄了,竟向西发动侵略。原来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片荒芜地带,无人居住,双方各在自己的边缘地带设立守望哨所,但东胡却想独自占有它。

一天,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和我们边界哨所相接壤的荒弃地区,匈奴人不能到达那里,我们想拥有它。”冒顿征询大臣们的意见,有的大臣说:“这块地方没有多大用处,让给他们也没有关系。”这时冒顿非常生气地说:“土地是一国之本,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接着他又把凡是说可以给东胡土地的人都杀掉了。于是冒顿上了战马,率领军队攻打东胡,并下达命令:退后者皆斩。

冒顿率兵直奔东胡,由于东胡过于骄傲而没有多加防备,因此很快就被击溃了,于是冒顿很顺利地打败东胡军队,杀死东胡王,并掠走了东胡的人民和牲畜。回国以后,又向南吞并了娄烦和白洋河南王,向西赶跑了月氏。

忍学《七十四 人服雅量》译文与赏析 七十四 人服雅量

七十四 人服雅量

王化基为人宽厚,尝知某州,与僚属同坐。有卒过庭下,为化基而不及,幕职怒召其卒笞之。化基闻之,笑曰:“我不知其欲得一如此之重也。昔或知之,化基无及此。当以与之。”人皆伏其雅量。

【译文】

王化基为人宽厚,曾任某州知州。一天,王化基与同事们聚在一起。有位士兵从院子经过,王化基跟他打招呼,他没有回应就走开了。管事的人非常生气,便用鞭子使劲抽打那位士兵。王化基听说这件事之后,笑着说:“我不知道打个招呼竟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早知道这样的话,我就不会打这个招呼了。”所有的人都佩服他的雅量。

【评析】

在故事中,王化基非常平易近人。身为堂堂知州,却主动跟一个士兵打招呼,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官架子”。他的这一优点,确实值得我们今天的很多官员好好学习。

谦虚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谦虚不仅是人们应该具备的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谦虚也是获胜的力量。尤其在对峙双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我没有理解你的意思”、“请再说一遍”之类谦恭的言语,会使对方觉得你富有涵养和人情味,真诚可亲,从而提高办事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也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典例阐幽 平易近人,广开言路

战国时期,魏国发兵大举进攻中山国。魏文侯的弟弟任主帅,仅用3个月,便把中山国消灭了。魏文侯于是大摆宴席,热烈庆贺,并决定由自己的儿子去管理中山国的土地。众大臣们惊愕不已,面面相觑,一言不发。因为按照当时魏国惯例,中山国应该交给文侯的弟弟管理,这是对功臣的一种奖励。文侯的弟弟听了这个宣布后,也起身拂袖而去。

魏文侯做了这件事后,自己心虚,害怕人们议论自己,就召集大臣们,故意问:“我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呢?请大家直说无妨。”

许多大臣都恭维地说道:“大王功在千秋,百姓们爱戴,当然是仁君了。”

魏文侯听了,半信半疑,瞅着各位大臣笑着说道:“是吗?难道我就没有一点过错吗?”

众大臣又附和着说:“大王英明神武,哪里会有过错呢?”

大臣任痤说道:“国君夺取了中山国之后,不封给有功的弟弟,却封给了自己的儿子,这怎么可以称为仁君呢?”

魏文侯一听,正好触到自己的痛处,顿时满脸生出愤怒之色,任痤见文侯恼羞成怒,急忙离座而去。

“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文侯又问身边的大臣翟璜。

翟璜平静地施了一礼说道:“我认为您是仁君。”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翟璜知道大王必有这一问,于是把准备好的回答全盘托出:“我听说,哪个国家的君主贤明仁厚,哪个国家的大臣就正直不二,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刚才任痤说话十分坦率,句句在理,所以我认为您是位贤明仁厚的君主。”

魏文侯听完,方才悔悟,便立即派人把任痤请回,又亲自下堂迎接,待之为上宾。

人贵有自知之明,魏文侯在别人揭他短处时,恼羞成怒,深感不快。但他的明智之处就在于能够很快认识到错误,并马上改正错误。这样不仅使自己留住了一个直言敢谏的忠臣,也在群臣面前作了一个表率,为以后广开言路打下了基础,更在群臣中树立起贤明的形象。

忍学《无益之忍第七十》译文与赏析 无益之忍第七十

无益之忍第七十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此召公告君之言,万世而不可忽。

酣游废业,奇巧废功,蒲博废财,禽荒废农。凡此无益,实贻困穷。

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凡此异物,不如五谷。

空走桓玄之画舸,徒贮王涯之复壁。噫,可不忍欤!

【译文】

《尚书·族獒》载:召公担心武王会玩物丧志,告诫他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不要珍视新奇的东西而忽视老百姓的日常必需的用品,这样百姓的日用品才不会缺乏。”千百年后的今天,召公的这番话仍然意义深刻。

过分沉溺于游乐,就会荒废事业;喜欢奇巧,就会浪费很多功夫做许多无用的东西;喜欢赌博,就会浪费钱财;喜欢打猎,就会荒废农事。这些毫无益处的事,确实是导致穷困的根源啊。

无论是楚隋侯救蛇所获的宝珠,还是卞和献给楚王的和氏璧,或者是西汉唐蒙在南越见到的蒟酱,抑或是张骞在西域看到的筇竹杖,所有这些珍宝、特产,寒冷时不能当做衣服穿来保暖,饥饿时不能当做食物吃来充饥。这些珍宝异物,哪里比得上最为普通的五谷实用呢?

晋朝桓玄,带兵打仗时还带着他的古玩书画,因此军士丧失斗志,桓玄大败被杀;唐代王涯高价收藏了大量书籍字画,在其被杀之后,这些东西被抛在路上遍地都是。桓玄和王涯的收藏于己于人都毫无益处,可以说是徒劳的收藏。啊!做那些没有益处的事情费时又伤财,面对无益之事,怎能不忍耐欲为之心呢?

【评析】

一个人不要去做无益的事来妨碍有益的事,这是千古训条。要取得成功,必须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用心去开拓事业。如果只是一味的做那些对事业无益的事,就会玩物丧志,如此这般再想做成一番事业就很困难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5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