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0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02。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03?虚而不屈,动而愈出0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05。
今译
天地无偏爱,以万物为祭祀的刍狗;圣人无偏爱,以百姓为祭祀的刍狗。天地之间,宽广空虚,就像风箱冶铸,空虚的气流而用之不尽,愈使用而气流愈多。言多自穷,不如缄默无言。
评议
《老子》之书,作为哲理散文诗,常用巧比曲喻手法,段与段之间,往往似断非断、似续非续,有断续之妙,但却令人费解。正如林希逸所言:“大抵老庄之学喜为惊世骇俗之言,故其语多有病。”所谓“语多有病”,是指蕴含奇曲,令人不解。但他又赞美《老子》书曰:“其文简妙高古,亦岂易到哉!”林希逸对本章所使用巧比曲喻、喻中设喻手法,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对读者解读此章,颇有帮助。林氏对此章的评论,可归纳为这样三点。
其一,林氏曰:“生物,仁也,天地虽生物而不以为功,与物相忘也。养民,仁也,圣人虽养民而不以为恩,与民相忘也。不仁,不有其仁也。刍狗,已用而弃之,相忘之喻也。三十八章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仁,犹不德也。《庄子· 齐物》曰:‘大仁不仁。’《天地》曰:‘至德之世,相爱而不知以为爱’。亦此意也。”
其二,林氏曰:“此章大旨不过曰天地无容心于生物,圣人无容心于养民。却如此下语,涉于奇怪,而读者不精,遂有深弊……橐籥之于风,亦何尝容心?天地之与生物,亦何尝容心?故以此喻之。况用之则有风,不用则无,亦有过化之意。数,犹曰每每也。守中,默默闭其喙也。意谓天地之道不容以言尽,多言则每每至于自穷,不如默然而忘言。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亦此意也。”
其三,林氏曰:“但圣人 (指孔子)之语粹而易明,此书(指《老子》)则鼓舞出入,使人难晓。或者以为戒之多言,则与上意不贯矣。如此看破,非为一章之中首末贯串,语意明白,而其文简妙高古,亦岂易到哉?”林氏此说,颇有见地。
高亨先生说:“本章分两段。第一段是老子的政治论,指出天地对于万物,圣人对于百姓,都没有私爱。第二段是老子的人生论,指出人不要多言,要谦虚,但也含有政治意味。”(《老子注译》)说明高先生尚未能看破老子此章使用巧比曲喻、喻中设喻的艺术手法的妙处所在。
本章以刍狗、橐籥比喻天地和圣人之用事,说明天地与圣人皆无私爱,对万物和百姓皆顺其自然,而不妄为。本章仍在申发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旨。奚侗《老子集解》亦如此解读。《老子集解》曰:“‘中’,谓精神也。说见《庄子· 田子方》篇《释文》。‘多言’者,役知以应物,终于自困;不如保守精神,使神不驰于胸中,知不出于四域。行不言之教,不劳形而功成也。”
注释
01 不仁:谓没有偏爱。河上公曰:“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用来祭祀,用毕则弃之。刍,草。两句谓:天地并无偏爱,对待万物像刍狗那样,用完则弃之,任人践踏。按苏辙曰:“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于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譬如结刍以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时适然也。既事而弃之,行者践之,夫岂恶之,亦适然也。”
02 圣人:指道家理想人物。两句谓:苏辙曰:“圣人之于民亦然,特无以害之,则民全其性,死生得丧,吾无与焉。虽未尝仁之,而仁亦大矣。”按:《老子》第六十七章曰:“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地先。”老子把仁爱置于首位,可见他把爱民作为头等大事。林希逸曰:“刍狗之为物,祭则用之,已祭则弃之,喻其不着意而相忘尔……而说者以为视民如草芥,则误矣。”
03 橐籥 (tuó yuè):风箱,冶铸工具。橐,囊袋。籥,橐中之管。两句谓:天地之间,宽广空虚,好像风箱,和气流动,万物自生。吴澄曰:“橐籥,冶铸所用,嘘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扇于内者,籥也。天地间犹橐籥者,橐像太虚,包含周徧之体,籥像元气, 缊流行之用。”奚侗《老子集解》曰:“天地之生万物,以元气相鼓荡,如橐籥然。”
04 屈:有两解:一曰“尽也”。河上公曰:“言空虚无有屈竭时。”二曰:“直也。”吴澄曰:“不屈,谓其动也直。”愈出:吴澄曰:“愈出,谓其生不穷。”两句谓:吴澄曰:“惟其橐之虚而籥之化化者常伸,故其籥之动而橐之生生者日富,在天地之间者如此,在其人也,则惟心虚无物而气之道路不壅,故气动有恒,而虚中之生出益多。”
05 数:犹每每也 (林希逸说)。守中:林希逸曰:“默然闭其喙也……多言则每每至于自穷,不如默然而忘言。”吴澄曰:“数,犹速也。穷,谓气乏。人而多言,则其气耗损,是其速其匮竭也,不如虚心固守其所,使外物不入,内神不出,则其虚也无涯,而所生之气亦无涯矣。中,谓橐之内,籥所湊之处也。”两句谓:言多自穷,不如缄默忘言。按:谓天地之道,无法言尽,故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谓不如闭喙守于口中听其自然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童话《葛翠琳·野葡萄》鉴赏
下一篇: 周易全集《兑第五十八》原文赏析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