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月怀人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宋琬
词的好处,在于它能通过语句的错落安排、声韵的抑扬交替,营造一种氛围,传递一种情韵,让人在吟诵回味之余,往往不觉沉浸其中。这首词就有这个特点。
身在旅途,独自孤宿。入夜后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又大又亮,近得距离窗帘好像只有几尺。月光下,栖息的乌鹊受惊而飞,满地是一片霜雪似的惨白。上片前三句铺写景物,写实中融入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意境,为全词的进一步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随着词意的推进,我们便可发现在这深秋明月之夜,词人与乌鹊同样无法安寝,那惊飞的乌鹊只不过是抒写一种愁思的起兴而已。皎洁的月色之所以白得伤心,也是人的情感投射使然。接着两句揭出“怀人”主旨。所思故人远在万里之外,关塞阻隔,天各一方,相互之间信息难通。作者在此虽然没有点出所怀故人是谁,但从他的生平交游推测,很可能是指远谪边地的友人丁澎或姬义卿、孙启人等。故人一别,相见无期,有的更是生死永别,怎么不让人思绪萦怀?按《世说新语·容止》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向秀《思旧赋序》云:“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故这两句既虚中有实,又寄慨无端,写得清空凄婉,触绪纷沓。
过片转入室内近景描述。与帘外月色惊乌相应,灯前病客难安。入户的蟋蟀声声鸣叫,就像是在故意欺负有病的旅客,让他没有片刻的宁静。身处此境,你让他怎么入睡?迫不得已,他只能披衣起身,独自徘徊,顾影自怜。这时庭院墙角的芭蕉被风吹得瑟瑟作响,恰与笛声、蟋蟀声共同组成听觉上的共鸣,这本该引起作者更强烈的反应,然而末句“亏伊”云云出人意料地反而对此表示感激,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风吹芭蕉发出声响的同时,也移来了阴影,遮黑了被明月照亮的窗户,使视觉的触目惊心得以缓解,使自己能在封闭的环境中隔绝由景到情的媒介。前人评云:“感得芭蕉遮掩,为‘一片伤心白’也,细不可言。”(评点本《二乡亭词》引曹尔堪语)可见月下怀人之思已浓烈难释到了何种程度,以至稍有逃避的空间,亦觉欣慰。这又是从反面来衬托和渲染愁思的不可排遣。
以上只是对字面所作的理解,如果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来看,恐怕还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据《清史稿》本传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登州于七反,宋琬的族侄与他有宿怨,告他与于七通,于是被逮捕下狱,直到康熙三年(1664)才被释放。此词约作于第二年作者流寓吴越时,你想他怎么能不情怀凄楚,忧思难释?宋琬诗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词也写得极有思致,这也是困厄者别有怀抱的缘故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10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庞蕴《寂寥无一人》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