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慷慨激昂作《别董大》
高适是我国唐代的边塞诗人,他半生流浪,比较接近人民,同情民间疾苦,曾两度出塞。去过辽阳,河西,做过节度使、散骑常侍等官,对边塞生活体会较深,边塞诗写得很好,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高适的诗作多描述安边定远的理想,歌颂舍身卫国的精神,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现象等,风格苍凉悲壮。《别董大》是他的代表作。
高适由于出身低微,缺乏得力的权贵推荐,几次仕途都落了空。在长期追求功名而遭受挫折的逆境中,是众多的友人给他慰勉和温暖。高适与李白、杜甫、贾至、李邕等人都有交往。
天宝三年秋天,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位大诗人在梁、宋见面了,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千载一时的盛事。后来,他们还同游了不少地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适在漫游漂泊时期,与唐玄宗时代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董庭兰在兄弟排行中老大,故被称为董大。
有一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风沙漫卷,满天尘土如滚滚黄云,遮天蔽日,北风阵阵,吹乱了行行雁群。随之,鹅毛大雪纷纷飘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适送董大置酒话别,举杯抒怀。
酒逢知己千杯少,长期驰骋在疆场的诗人高适,在惜别的时候,以豪情壮语劝勉友人,不要因为风悲日暗而感到前途迷茫、孤独无友,董大这个名扬天下的一代琴师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就这样,诗人高适一扫离愁伤怀之感,情感奔放、基调高昂地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以浑朴豪健的笔调,展叙了诗人与董大的聚散情事,言辞婉转,情意真诚,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诗的原意是赞美董大才华横溢、名声远扬,同时对他给予鼓励。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05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下一篇: 《叶绍翁·游园不值》题解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