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肃道中·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这是一首吟咏行旅的绝句。孤身客行而生出的乡思旅愁,为历代诗歌 常见的主题,严遂成以其安肃道中的见闻,构成一组幽美、凄凉的暮行图景,寄寓了自己的情思。
严遂成本是浙人,越中山水的美丽清妙曾留下深刻的印记。此时行役 北地,诗中所绘之景,不免将清隽的江南情趣揉入了苍凉的北国风光之中。 清波粼粼,菜花飘香,好一派黄绿相间之景,其气息沁人心脾。夕阳斜照之 下,矗立的高塔,犹如巨龙横卧,雄躯亘地。眼前之景,不仅抹上了残阳的暗 红色,更给画面增添了多层次的立体感,目力所及,秀丽、挺拔而旷远,那安 肃道中的高低远近,自有其独特的氛围与韵味。诗人寥寥数笔,还使得黄昏 的安肃道,充盈着动态之美:随风荡漾的水波,依日移动的“龙”影,都给人以 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之感。
诗人似乎已忘情于这诱人的佳境,只是蝉声勾起了诗人的愁绪。蝉居 高柳之上,借助风力,不时传出阵阵鸣叫声,以至过客走远了,还能听到水塘 另一头的余响。前二句形、色、香兼具,后二句再加上声,使全诗的可感性得 到了加强,且更贴近自然。借秋虫之声吐行役之愁,十分妥当。“以鸟鸣春, 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刘熙载《艺概·诗概》)凡飘零客行之人, 每每对蝉声独有会心,“楚水晚凉催客早,杜陵秋思傍蝉多。”(周贺《游南塘 寄王知白》)古代诗人以秋蝉寓哀怨之作,比比皆是,严遂成深于诗道,当然 亦通此意。为了表达羁情,诗人在后二句的用词上稍作点化,产生了意味深 长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感染力。鸣蝉本是秋凉图中的一景,着一“乱”字,显 然为诗人内情之外移,自感难以协调于这安肃美景。“曳”字含牵、拉之意, 蝉受秋露,其声也滞,诗人听来,就因心有所怨而别具凝重之感。诗末落笔 在“浣衣塘”,也给景物蒙上了悲剧色彩。诗中所称之“浣衣塘”,未必确为孟 姜女浣衣处,但借以喻客居之所,倒不失为神来之笔。
这首诗全以客观景物为摹写对象,诗中意象也都与初秋日暮的时间特 点相合,而诗景与诗情的不尽协调,正是诗人予盾心绪的表露:严遂成“天才 骏发”,诗书满腹,但壮志无法得伸,为求一薄宫游宦在外,免不了忧怨中生。 诗歌通首以景语出之,其中之“我”隐而不现,主观情思附着在客观景物上。 通过高塔、池塘、秋蝉的映托,诗人凄然独行于旅途的孤寂形象,也就不难想像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02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居易《琵琶引》诗词注释与评析
下一篇: 韩愈《晚春》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