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问语、问话。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它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发人深思,以便于作者说理抒情,并可使诗作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白居易: 《缭绫》,“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开头设问,引起注意。再如, 《汉乐府·陌上桑》: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庐剑,/可值千万余。”中间设问,既可吸引读者注意,也是使诗作山回路转,跌宕生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0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也说“诗庄词媚”
下一篇: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风格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