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散文理论的概念之一。指一篇中最能体现作者立意或作品主旨、意境的语句,犹如一篇的眼目,最能传一篇之精神,是作者艺术构思的焦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和散文家都很重视文眼的设置与作用。陆机的《文赋》说: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刘熙载的《艺概·文概》说: “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散文文眼与诗眼、小说焦点有共同之处,都是艺术构思的焦点或核心。但也有区别,诗眼多为“句中眼”,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句或一个字;小说焦点又多从构思和结构而言,可以是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也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关系全篇的典型细节;散文的文眼则是一篇中的警策之言,其主要作用是体现全篇的主旨和意境,又由于它讲究设置的艺术,也关系到结构的安排。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设在篇末,照亮了全篇;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设在篇中,前注后顾,是全篇的核心。这些警策之言,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0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先器识后才情
下一篇: 诗道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