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咏叹篇
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蓦然回首,我们吃惊地发现,原来理想与现实往往是一对难以化解的天生冤家。一方面,人们幻想生命之树常青、美好的时光永恒;另一方面,韶光易逝、好景不长、人生苦短,却又是不得不承认的无情现实。面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惜春悲秋、怀旧伤时、感喟人生无常,乃至引发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突出的主题,“无可奈何花落去”虽有些无奈而悲叹,但实质上是对生命的挚爱和缠绵留恋,警示读者“莫等闲”, “只争朝夕”。
古代的词人大多是仕宦中人。翻开词人的集子,不难发现他们较为清晰的心路历程。大致说,他们早期的作品往往憧憬未来、歌唱理想抱负,在理想破灭、仕途失意后,或悲叹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的黑暗无道;或抒发消极出世思想,幻想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和神仙世界;或否定功名利禄,掩盖骨子里的无奈和不甘心。这样儒家的入世与佛道的出世往往能够共存于词人一生的思想中,各有所用。实际情形是心甘情愿出世或切实付诸行动的往往很少,愤愤地说说、渴望解脱痛苦的更多,而在这背后对生命及人生的执着、对高尚人格的那份坚守,无疑是最为可贵的!
晏殊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他天资聪慧,据说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宋真宗赐他进士,以后便仕途顺利,一生历任要职。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死后谥号“元献”。晏殊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积极建树,但好贤任能,欧阳修、范仲淹均是他的门生。晏殊是宋初重要的代表性词人,有词集《珠玉词》传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歌创作技巧·炼字
下一篇: 诗与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