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什么是否定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大道家园 2023-07-19 12:22:25

什么是否定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表面上看起来是否定,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肯定与否定交错,把意思推进一步;或者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或者是三个否定表示否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释]否定的形式可分为3种类型。

(1)先肯定后否定。

例1: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钱锺书《围城》)

例1“做下去——不,做上去”是先肯定,后否定。再说“做上去”,表面上看,好似否定了前者,其实两者本质一致。“做下去”是继续做官,而“做上去”指官不但继续做而且越做越高,非但不否定,反而使意思进一步深化,还颇具幽默感。

(2)双重否定。

例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例2“没有一个不佩服”双重否定,表示比“佩服”更为肯定的语气;“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双重否定,表示比“感动”更为肯定的语气。这里用两个双重否定的形式表达出对白求恩深切的赞美之意,也是对白求恩的最高、最好的肯定。

(3)多重否定或多重肯定否定。

例3:可以采取协商沟通的办法解决问题,不一定非要采取这种恩断义绝的方式不可。

例4: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么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吴伯箫《歌声》)

例3“不一定非……不可”三个否定连在一起表示否定。即不要采取这种恩断义绝的方式。例4先肯定说是“上百人”,接着加以否定,再肯定说是“上千人”,接着又否定,最后才肯定为“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这样层层推进,多重肯定否定,使意思不断深化、突出。

[辨析1]否定与补正。例1、例4这种否定与补正相同,因此,不少修辞专著把它归入补正。

[辨析2]否定与否喻。形式上都有先肯定后否定。区别是:

否定只是对事物先作肯定的说法,再加以否定,本身不含比喻;否喻不是单纯对事物先作肯定的说法再加以否定,而是迂回设喻,即先提出喻体,接着对喻体加以否定,最后引出本体。

例5:站在高山往下望/井场流水翻黑浪/不是水/原是原油出闸展翅飞。(《红旗歌谣·站在高山上》)

这里“水”是喻体,“原油”是本体,否定了喻体“水”,才引出本体“原油”。这是否喻。

[辨析3]否定与撇语。两者都不直接说,而是有意迂回绕个弯子说。区别是:

(1)否定的迂回绕弯,表面看起来是对事物加以否定,其实并非否定,而是肯定或补充;撇语的迂回绕弯,是排除事物的反面,为的是突出事物的正面。

(2)在形式上,否定常用否定词连接前后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撇语常用“不是……而是……”的复句形式。

[辨析4]否定与语法现象。例2、例3、例4跟语法上的多重否定句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不少修辞专著认为是语法现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