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世界霸权【3403】地理与世界霸权(〔英〕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著,胡坚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2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48元)
△本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和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〇埃及、巴比伦亚、希腊、罗马、伊斯兰教、荷兰、法国、英国、俄、德、中国、印度、非洲草原、西属美洲、美国。
〇世界历史主要是北纬30—60度之间的温带地区的历史。
〇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之所以会出现在埃及,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温暖的气候,而且受到地理条件严密保护。
〇人类不仅生活在最容易生存的地方(即有更多的能量可以利用的地方),而且迁徙时也是朝着最容易行动的方向(即行动时消耗能量最少的方向)。
〇罗马人、阿庇亚大道、该道路尽可能沿地势最低处建成。
〇在史前时期,欧洲基本上是与亚洲相分隔的。
〇来自大平原的入侵者:一是来自北欧的留着大胡子的条顿人,二是来自亚洲平原的胡须很少的鞑靼人和蒙古人。
〇世界三大神论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及其毗邻地区。
〇罗马帝国的发展是以罗马城为中心,法国的发展是围绕着巴黎进行的。
〇中国历史的开始时间远较埃及为晚,且稍迟于巴比伦尼亚。埃及所具有的受到大自然保护的理想位置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但中国并不存在像撒哈拉沙漠那样能为埃及河谷地带提供完美保护的地理条件。中华文明的起源也是地理条件作用的结果。P205—206。
〇中国的凝聚力不仅依靠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且也得益于其人民的同一性,他们有相同的生活理想和风俗习惯。
〇西属美洲是对15世纪末到19世纪之间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大部、墨西哥、古巴、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及其他加勒比海沿岸小国。
〇澳大拉西亚是指大洋洲的一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以及邻近的南太平洋诸岛。
〇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采尔、契伦等学者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地缘政治”的概念,从而推动了相关研究在20世纪上半叶的迅速发展。本书正是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部专著,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演进的脉络。
(2018年2月3日上午11:30阅毕)
【读书笔记】 《地理与世界霸权》 一直以来,我阅读,特别是军事、历史、旅记等方面的书籍,有个小偏好,喜欢有图注。图注的好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能把文字以线条的形式场景有型化,更容易置身于笔者的精神世界进而有所探究。这正是我挑选这本书的缘由之一。如果说之前那本《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是一本财经版中国史,那这本《地理与世界霸权》则应该是一本地理版的世界民族变迁史,世界历史地理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但找得到此类书籍似乎极少,既然有缘遇见,自然不能放过,这就是我的另外一个缘由。
作为一本百年古书,这本书对宏观历史研究算是透彻,而许多观点在成书年代还是很别出新意的,例如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互动中引入“能量”概念。作者通过对沙漠、海洋、草原、森林等地理因素的分析比对,阐述了各个文明、民族和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在各类地理环境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沙漠和海洋两者。
有关沙漠的论述,篇幅占比不到5%,不仅是本书的开篇之作,同样也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沙漠有着丰富的热量和降温,具备最适宜生存的条件,因此在赤道地区很容易生存,除了获取维持生命所需的食物外,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开端就是地处沙漠的埃及开始。但沙漠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向居住此地的人类恩赐食物、提供屏障,但同样也培养了他们严重的保护依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至于在外敌成长到可以攻克地理障碍进而入侵时,便毫无抵抗之力,苦心经营的几千年文明瞬间坍塌。而相反的,离赤道越远,生活也越艰难,想要成功的活下去,必须超越纯粹的动物生活水准,人类文明必须要有相当大的进步。因此,欧洲野蛮人付出了艰辛劳动,走过“黑暗大陆时代”,在物质、精神上积累勃发,造就辉煌欧洲时,赤道地区的种族仍处于程度较低的生活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的差异也一直延续影响的当今。所谓的“非洲人懒”应该能从这里找到一点缘由,这就是地理支配作用。
海洋地理支配作用在全文中占据了70%以上的篇幅,这与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的陆海面积比例还是很映衬的。通过对海洋孜孜不倦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早期欧洲文明的体系,造就了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帝国。而地球形状和海洋一体性的发现,对15世纪末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前者使西班牙人控制了美洲的大部分,后者使葡萄牙人取代阿拉伯人控制了世界贸易,两个海洋强国就此诞生。大洋刺激了那些住在欧洲边缘地区民族的心灵,利用这种发现带给他们的优势,使毗邻大洋的自然单位变得更重要起来。荷兰、法国、英国等大洋强国也陆续崛起。特别是英国,之所以能在两个世纪里骄傲自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它不像葡萄牙等把海洋当做贸易路线,也不像法国把海洋当做防守的屏障,而是把海洋当做海权进取的通道,使英国统治下的土地得到极大地扩展。正所谓“得海权者得天下”。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政治地理学教科书,也是一部在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战略学上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作。但单纯从读者的视觉来看,个人觉得还有几点小遗憾,对本书的可读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图注还略显粗糙,很多仅有地形和气候,缺少时下的城邦名称,对整个地区坐标没法有个详实的了解;自然地理对人类社会成型的影响写得很透彻,但对人类社会的动态,特别是文明发展解释的还不够清楚;因为是20世纪初写得书,因此缺少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由此诞生新霸权的地理支配作用,甚是可惜。
《地理与世界霸权》这本书值得看吗?对于今天是否还有参考价值?其中又有那些观念过时了?从历史-地理角度看,还是值得看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的版本,加了不少地图和注释,
还不错吧
像《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草原帝国》,《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6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胆怯为残酷之母
下一篇: 《容斋随笔·平天冠》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