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4】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冯雷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5.3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8元)
5章:[1]20世纪初绘画空间的变异及其意义;[2]心理学路径与20世纪初的空间哲学;[3]20世纪初人类学从地理空间转向文化空间;[4]人的本质与空间的构造;[5]后现代空间论与全球化空间。
可以从三重维度上界定空间,即物质的维度、行为的维度和文化的维度。
所谓物质的维度,可以大致理解为人们所说的自然空间。根据宇宙物理学假说,大约15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我们的宇宙和全部物质由此诞生,时间和空间也由此产生,地球、生物以及人类的肉体和灵魂等由此衍生出来。所谓社会时空,只能是从属于自然时空(即物质的时空),而非对应于自然时空;自然时空不是借助于社会时空才得以成立的,相反,社会时空依赖于自然时空才得以成立。所谓行为的空间,即由动物的空间行为(包括空间认知和空间活动)所产生的空间。它并不是指发生行为的那个场所(即物质的空间),而是指动物凭其空间智能和空间行为建构出来的空间,是在物质空间基础上发出的次生空间。
就人类而言,世界不仅是物质的和行为的,而且是文化的。文化是标示意义的符号体系,庞大的符号体系构成了符号空间,即所谓文化的空间。
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距离都在缩小。
古希腊时代以来,空间就是孕育各门学科的母体。近代以来,达·芬奇、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爱因斯坦等思想巨人,皆因对空间有独自的感悟才创立了新学说。
当人们会聚于一个特定的场所(如会场、餐厅等)中的时候,处于较高地位的人总要占据宽敞、核心的位置,而地位低的人则要退居偏僻、局促的位置。这表明社会关系会投身在空间关系中。
黑格尔:“精神本身是自由的”,“理性和自由永远是我们的口号”。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要揭示人的无意识心理过程。
任何时代的理论和思想的背后都隐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时空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桃花映落飞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