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特别有禅【3689】诗里特别有禅(骆玉明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2.2万字,2017年8月第1版,49.8元)
△共18篇:①鸟鸣山更幽;②拈花微笑;③何处惹尘埃;④满船空载月明归;⑤坐看云起时;⑥春在枝头已十分;⑦只许佳人独自知;⑧我今不是渠;⑨夜半钟声到客船;⑩禅意的月亮;○11平常心是道;○12吃茶去;○1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14雁过长空,影沉寒水;○15长啸一声天地秋;○16春来草自青;○17禅者,活泼泼也;○18四厢花影怒于潮。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禅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便禅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形态。禅远看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它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
○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禅。
○禅不可说,但可以借诗来谈。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禅中有诗,诗中有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最高的完成并不是外在目标的完成,而是自我的完成。
○人生总是有很多艰辛,除了对自己,没有人可以说。
○世俗的知识和欲念就像一件湿衣服一样,紧紧裹在我们身上,脱不下来。
○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
诗里特别有禅古典文学名师,《中国文学史》主编骆玉明教授的倾力制作,禅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禅不可说,可以借诗来谈,从诗歌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内心宁静,我们来一起欣赏下禅理与禅趣的诗篇:
一、鸟鸣山更幽
禅意:一切都会过去,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
从诗走进禅: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鹿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的故事,象征一种生活态度:以恬静而欢喜的心情看待世间的一切,笑对众生,笑对万事,自然超脱。
从诗走进禅: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三、何处惹尘埃
禅就本质而言,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枷锁到自由的道路。
从诗走进禅: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四、满船空载月明归
不被内心欲望扰动,保持空明的心境,随缘而行,不被外物所动,如此由超脱而达成自由。
从诗走进禅:
惠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二位心动
《船居》:千尺纶丝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五、坐看云起时
反对偏执,主张随缘,以安静而活泼的心态对待时间的变化,因此获得人生的乐趣
从诗走进禅:
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手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六、春在枝头已十分
经历过种种挫折失败,人才能认识自己,豁然开朗,看待一切都很明了,应对一切都很从容
从诗走进禅:
《寻春》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七、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生总是很多艰辛,除了自己,没有人可说。
从诗走进禅: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八、禅意的月亮
心不会被杂乱而虚幻的念头所蒙蔽。
从诗走进禅: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九、平常心是道
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妄生喜忧;就是处变不惊,遇事泰然自若、无所畏惧;就是万事随缘,不勉强不焦躁,平平淡淡;就是宽容大度,不苛刻,不张狂;就是不避艰辛,踏实劳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诗走进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十、雁过长空
不受外界变化的支配,以豁达、洒脱、积极的心态应对人生
从诗走进禅: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影无流水之心,若能如是,方能解向异类中行。
十一、禅者,活泼泼也
人的心性和真如法性本属一体,在无遮蔽状态下,本身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从诗走进禅: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中有禅,禅中有人生,多读禅意的诗,让自己能在日益浮躁的社会中,看清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初心,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 读书笔记我的初心,我的禅
——《诗里特别有禅》读后感
《诗里特别有禅》,初见书名有种高大上的感觉,诗情画意本就美,禅意盈盈境界深。翻开这本精致的书,一股清流涓流进我的心里,走进诗的至美文字,静心领悟其中玄妙的禅意,于是我也有了自己的禅,明朗了自己脚下的路。
初心怎能让“欲”累
书中说:世俗的欲念就像一件湿衣服一样,紧紧裹在我们身上,脱不下来。其实,现实中我们哪个人能够拜托欲念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舒心工作的向往、对家人朋友的期盼等,有欲才会有求,有求才会有向前的动力,但是如果欲念超出了能力的范围,那欲念就成了紧裹身体的湿衣,让人苦不堪言。
就要迈进四十岁门槛的我依然拿着初级的工资,在新一轮的评比中再一次与晋级失之交臂,一向乐观积极的我实在是羞愧难当。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质问之声在脑海中此起彼伏地响起:我执教过多次优质课,难道我的课堂教学素质不算优秀吗;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我都能圆满地去完成,难道我不够尽职吗;我的身边总是不乏同事的协同、学生们的簇拥,难道我对待他人不够真诚吗;我的多篇文章被各报刊杂事刊登,难道我不够勤奋努力吗......当付出与回报失去平衡时,有不甘也有埋怨。一脸烦闷的我站到讲台上,面对着四十几个天真的孩子,一声响亮的“老师好”融化了我的心房,我知道我要对他们负责任,于是就有了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也便有了一室的温馨。不知不觉中,晋级的那点烦恼早就跑到九霄云外。顿时,我豁然开朗,用我对语文的热爱去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情,用我阳光的心态去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这不是我一直的追求吗?欲需随缘,但初心不能丢呀!
书中写道:世间有无穷的是非,无穷的挣扎,还有无穷的诱惑,人不能不在其中走过,要全然不动心也许很难,但若是处处动心,那恐怕要一生慌张,片刻也不得安宁。是呀,领着初级工资又如何,我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每天都在干着自己愿意干的事情,这不是莫大的幸福吗?面对世俗的欲念,我也要试着做到“空持百偈,不如吃茶去”的洒脱,去追求“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守住初心,不为欲念所累。
怀揣初心步履坚
“最美妙的音乐,只能靠自己去想象,而不是等待演奏家用手弹奏;最高深的佛法,也只能自己去体会,而无法用语言文字来传达。”我是不是可以引申着说:最令学生喜欢的课堂,只能靠老师的钻研探索,而不是对他人的顶礼膜拜?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为了让自己的课上的科学有效、趣味盎然,我总会抓住优质课比赛的契机来自我磨砺。当别人望而却步时,我已经走在了探究的路上。从研究教材到选择课题,从了解学情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虚心请教,坚持学习,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在尝试中不断完善。记得我准备参加威海市优质课比赛的那段时间,为了掌握真实的学情,我对所执教年级的所有班级进行潜水尝试,将出现的状况进行汇总和归类,掌握第一手资料。课堂教学吸引小学生的不二法门就是趣味性,我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懂得道理。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设计出一个有创意的教学环节,我往往要查阅几天的资料,反复修正,教学设计要修改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打造优质课是劳心劳力的一个过程,不过也是能够迅速提升教学素质的契机。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经历优质课的历练和日常的精心摸索,渐渐地我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语文教学思路,一个个教学荣誉见证了我的成长。
“汤显祖名作《牡丹亭》如此动人,就是因为它描述了一个生命欲望渴求得到实现的故事。”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欲望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让学生受益的老师。当看到学生对语文学习中充满兴趣和自信时,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侃侃而谈时,当看到学生手捧书籍不放松时,我知道我在用热情描述着属于我的动人故事。
“禅是一种富于智慧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读了《诗中特别有禅》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想要追寻禅意的工作、禅意的人生。保持初心,充满温情,这便是我的禅,我的人生态度。如书中所云: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温情时,世界是美好的,春花固佳,秋叶亦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4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