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李白的《赠汪伦》,历代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译文: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注释]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与杜甫同称为“李杜”.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赠汪伦
作者: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5G机会
下一篇: 百喻经全集《渴见水喻》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