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写整个桃花树,还是只针对花?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
要是写树的话,可以从干写到叶,从春写到冬。可以从花蕊写到花瓣,在描写颜色什么的。
修辞方面多用几个比喻排比什么的。要是说明文还可以写桃花的分类啊、种植啊……各方面都可以写。
关于桃花的作文范文如下:
清早,我和妈妈去郊外赏桃花。我们来到桃园,眼前便呈现一大片粉红色,桃树上布满星星点点的粉红色。有的桃花还是一个花骨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中间的花蕊清晰可见,引来了蜜蜂和蝴蝶。
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自己仿佛变成了一只蜜蜂,在桃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左闻闻、右看看,穿梭在桃花中幸福地采花蜜。蝴蝶飞过来采花粉,我便和蝴蝶追逐嬉戏,直到妈妈叫我,我才回过神来。
一走进桃园的大门,我就被桃园的风光给迷住了。每一棵桃树上都缀满了花朵。我以前以为桃花都是粉红色的,可是今天发现,桃花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呢!一种是粉色的,一种是白色的,还有一棵桃树上,居然有粉色和白色两种桃花,真是太美丽了!
细细看去,每一朵桃花都很美。它们是那么小巧,那么可爱。像穿着粉嫩粉嫩的舞裙在比美似的。满树的桃花,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美丽的笑脸。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呢,正等着含苞欲放。辛勤的小蜜蜂在采蜜呢!“嗡嗡嗡,嗡嗡嗡”,仿佛在说:“桃花的花蜜真甜!”一阵微风吹来,花瓣儿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随分舞动的小蝴蝶,简直美呆了!
桃花的作文写法如下:
一、先仔细观察桃花
(1)观察绝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2)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得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二、立意新颖
立意要新颖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三、具体描述
对桃花的描述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四、长话短说
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作文时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人大概的了解。
桃花的特点:
桃花为一芽一花,花单生,比叶子先开放,几乎无花柄;萼筒钟状,有短绒毛,花瓣5片(观赏花除外),粉红色或粉白色,有雄蕊和雌蕊;春季4月上中旬(山桃3月底)开花。
桃花为落叶乔木。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粗锯齿,无毛,叶柄长1-2cm。高可达3~10米。通常有1至数枚腺体;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花通常单生,生于叶开放,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无毛。叶柄长7-12mm,具腺点。
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平滑。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4月。核果近圆形,黄绿色,表面密被短绒毛,因品种不同,果熟6~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变种有深红、绯红、纯白及红白混色等花色变化以及复瓣和重瓣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常见种类:
小花白碧桃:开白色小花,花瓣椭圆形,花萼花较少,花枝多褐色,带有绿斑。
大花白碧桃:开较大的白花,有着圆形花瓣,绿色的花枝上密生着细毛。
五色碧桃:又称撒金碧桃,大部分花为白色或微带红丝,间有一枝或数枝花为粉红色,也有一花或一花瓣白色与粉红色各半。长圆形花瓣,花枝红褐色。
千瓣桃红:花为粉红色,多为三轮花瓣,花丝粉红。有些花则略近红色,花丝红色,花枝袍红。
红碧桃:开粉红色花,近于重瓣,花枝红褐色。
绛桃:花深红色,萼筒紫褐色,深皱有毛。花枝绿褐色。
绿花桃:花瓣浅绿色,倒卵形,花枝绿色带红褐色斑点,花期较迟,大多 在4月中旬开花。
垂枝碧桃:枝下垂,花重瓣,花色有深红、洒金、淡红、纯白多种。
此外还有寿星桃、紫叶桃等,前者开白花大花,花期较晚,树形矮小,叶片较大;后者主要特征是叶片带紫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3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百喻经全集《猕猴喻》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