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尚书《泰誓中第二》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9 01:06:18

尚书《泰誓中第二》译文与赏析泰誓中第二

泰誓中第二

【原文】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33],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34]。曰:“呜呼!西土有众[35],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36];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37],播弃犁老[38],呢比罪人[39],淫酗肆虐[40]。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41]。无辜吁天,秽德彰闻。惟天惠民,惟辟奉天[42]。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43],剥丧元良,贼虐谏辅[44],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鉴惟不远[45],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46],袭于休祥[47],戎商必克[48]。受有亿兆夷人[49],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50],同心同德。虽有周亲[51],不如仁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52],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53],取彼凶残;我伐用张[54]于汤有光!勖哉夫子!罔或无畏[55],宁执非敌[56]。百姓懔懔,若崩厥角[57]。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58]。”

【注释】

[33]次:驻扎。河朔:黄河以北。

[34]徇:巡行。

[35]西土有众:位于镐京西边的部族。

[36]惟日不足:言将终日为之而尤为不足。

[37]商王受:受,纣王之名。

[38]犁老:犁,一作黎,通耆,犁老,就是耆老。

[39]昵比:昵,亲近。比,近。

[40]淫酗:淫,过度。酗,醉酒发怒。

[41]胁权:胁,挟持。

[42]辟:君。奉:承受。

[43]浮:超过。

[44]谏辅:谏议之大臣。

[45]鉴:鉴戒。

[46]协:符合。

[47]袭:重复。休祥:吉庆。

[48]戎商:戎,兵,引申为伐。戎商,讨伐殷商。

[49]夷人:夷狄之人。

[50]乱臣:治臣,拨乱之臣。

[51]周亲:周,至。周亲,至亲的人。

[5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过,责怪。

[53]侵于之疆:侵,攻入。之,其,指商国。

[54]用张:要进行。

[55]罔或无畏:罔,毋。或,有。无,不。畏,通威,威武。指要表现出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56]宁执非敌:宁,愿。执,持,保持。非,无。言宁愿保持无敌之心。

[57]若崩厥角:厥,顿下。角,额角、头角。厥角,谓顿首、叩头。若崩厥角,就是厥角若崩,叩头像山崩一样,形容人民希望的迫切。

[58]惟克永世:以达到万世太平的目的。

【译文】

一月二十八日戊午,周武王驻兵在黄河之北,诸侯率领他们的军队都来会合了。武王于是巡视军队并且告诫他们。武王说:“啊!西方各位诸侯,请都听我的话。我听说好人做好事,整天地做还是时间不够;坏人做坏事,也是整天地做还是时间不够。现在商王纣,力行不合法度的事,放弃年老的大臣,亲近有罪的人,过度嗜酒,放肆暴虐。臣下也受到他的影响,各结朋党,互为仇敌;挟持权柄,互相诛杀。无罪的人呼天告冤,秽恶的行为公开传闻。

“上天惠爱人民,君主遵奉上天。夏桀不能顺从天意,流毒于天下。上天于是佑助和命令成汤,降下废黜夏桀的命令。纣的罪恶超过了夏桀,他伤害善良的大臣,杀戮谏诤的辅佐,说自己有天命,说敬天不值得实行,说祭祀没有益处,说暴虐没有害处。他的鉴戒并不远,就在夏桀身上。上天该使我治理人民,我的梦符合我的卜兆,吉庆重叠出现,讨伐商国一定会胜利。商纣有亿兆平民,都离心离德;我有拨乱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纣虽有至亲的臣子,比不上我周家的仁人。

“上天的看法,出自我们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出自我们人民的听闻。老百姓责难我不能诛天残暴的人,责任在我身上,那么,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我们的武力要发扬,要攻到商国的疆土上,捉到那些残暴之徒;我们的讨伐要进行,这个事业比成汤的还辉煌呀!努力吧!将士们。不可出现不威武的情况,宁愿你们保持没有对手的思想。百姓危惧不安,他们向我们叩头求助,额角响得就像山崩一样呀!啊!你们要一心一德建功立业,就能够长久安定人民。”

【解析】

本篇可以看作是联军会师之后的鼓动演说。当务之急的,自然是理顺臣子讨伐天子的道义问题。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令不行则禁不止。本篇最重要的信息,是阐释了儒家传统的“革命”的观念:天子是承上天之“命”来管理人民的,上天设立君主,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利益,因此,当君主残害人民的时候,他就失去上天的使命,成为“一夫”,而反对“一夫”的“革命”,是顺应天意和民意的行为。因此,讨伐暴君不是“弑君”。“革命”的典型,就是商汤讨伐夏桀,因此《易》经上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先秦时代,许多着名的儒家代表都为“汤武革命”辩护,孟子、荀子都是如此。齐宣王问孟子:“汤放逐夏桀,武王伐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回答说:“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臣弑君是可以的吗?”孟子回答说:“伤害仁德的人叫做‘贼’,伤害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之人叫做‘一夫’。我只听说诛杀了‘一夫纣’,没听说谁弑杀他的君主。”荀子说:“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汤武并非取得了天下,他们只是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下人因此自愿跟从他们。

《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对汤武革命的直接评价。在评论周武王音乐的时候,孔子说:“已经尽美了,但还没有尽善。”对于暴政下的人生百态,孔子说:微子逃走了,箕子装疯被囚而不肯同流合污,比干力谏而死,殷纣的时代,也有三个仁人。剩下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汉代的董仲舒也为“汤武革命”辩护。他说:“上天创造人民,并不是为了王,相反,上天设立王,是为了人民。因此,一个人的德行能够给人民带来和平和快乐,上天就授予他天子之位,一个人的恶行如果伤害了人民,上天就会夺去他的天子之位。”

自然,讨伐暴君的“革命”也是残酷的。《尚书·武成》篇记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血流漂杵”。孟子不愿意相信这一点,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对于《武成》,只相信其中一部分而以,仁者在天下是没有敌人的,以至仁讨伐至不仁,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读《尚书》从正月里开始配合着《史记》读《尚书》,到上周末为止,终于一字一句地读完了。虽说自己读的效果没有学友们那么好,但能磕磕绊绊地跟着老师读下来,我还是要为自己点赞的,因为之前我从没想过我能读并且读完这本书。
历时九个多月的读书后,我对《尚书》有了以下几点了解:

一、《尚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尚书》是流传至今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现存比较古老的,而且具有体系性的一部历史文献的汇编。其作者应该是历朝历代的史官。

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史官制度。最早的史官实际上是夏商时期占卜祭祀的人员,他要把占卜的文字记录下来。到了周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史官制度,并且一直流传了下来。当时的史官主要是记录君王的一言一行,所以后来史官的佐史右史制度也是这么流传下来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一般认为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两者可以互证。

历朝历代史官的记录汇编成册就成了《尚书》,它是我国古代整个文明发展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大约两千多年间,包括禹、夏、商、西周,还有东周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内容,其中涉及到政治的、宗教的、哲学的、思想的、立法的、典章的、法律的、文字的、文学的、地理的、军事的等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所以他成为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一部重要典籍。曾经有学者赞誉它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第一部信史,即有文字记载的值得相信的中国的文明史历史。所以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首选典籍之一,其中更多的是治国方略。

二、《尚书》之名

《尚书》原名是《书》,书在古代是简册的泛称,就是记录在竹简上的文字。后来在《书》的前面加上朝代的名字,就成了朝代之书,如《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尚书》这个名称大概最早出现在西汉中期,“尚”就是“以之为尚”。后来又称它为《书经》,汉武帝尊称它为五经博士,就是说《尚书》这部书它原来是泛指的书,是专门记录帝王和臣子的言论的。是儒家把《书》改成为《尚书》。
为什么儒家要把书改成为尚书呢?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在古代,“尚”和“上”是同义、同音、通用的。古汉语的两条法则:第一个是单音独体,就是一字一音一义,第二是音近义通,即读音相近,它的意义它往往可以通用。

这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所以《尚书》就是上古之书,上古的史书。

第二种,“尚”有高尚、崇尚、尊崇之意,所以《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它为什么会成为人们所尊崇的书呢?这跟第三种说法有关。

第三种,认为“尚”同“上”,“上”代表君上,就是古代的帝王、君主。因为《尚书》是记载帝王和大臣的言论集的,是君上的书,所以它被人们所尊崇。

从名称上来说,《尚书》是上古时代就流传下来、后来散佚不全,经过儒家学派的增删整理,最后成为受到儒家尊崇的贤君圣王的书,它在流传过程当中,经历了时代更迭,战火焚烧,风云变化。

三、内容分类

今天一般学者把它分为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

所谓今文,就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基本上这些作品没有保留下来,但是曾经读过这些经典的大儒还在,汉代想复兴传统文化的时候,就请这些宿儒、大儒口述,然后他们用今天流传的文字记录下来。汉代流传的文字是隶书,所以这叫今文尚书。后来文化风气开始逐渐兴起的时候,就有各处的所谓的子孙后代在各个地方挖掘到了由古代文字流传下来的经书,称之为古文经。所谓古代文字,就是指秦朝以前的文字。秦朝实行的是小篆,秦朝以前的是大篆,又叫古籀文,一般来说是今文经早出,古文经晚出。今文经被列为五经博士。古文经和今文经最大的区别是解释有差别,今文经一般用的是微言大义,古文经一般是还原历史,两者的学术路子不同。

今文尚书相对于古文尚书而言,更古老,更佶屈聱牙,更古奥,更晦涩难懂。而古文尚书读起来反而更顺口,因为它的整齐句式多、对仗句多,它所讲的道理更容易理解。

四、尚书的体例

唐初经学家孔颖达把尚书的文体分为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范十种,汉代的孔安国是把它分成了6种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所谓典,是记载被后世所尊奉为君王的言论和事迹,像《尧典》和《舜典》。

所谓谟,就是谋略,是臣子的谋略,它也记载君臣之间的谈话,策谋、谋略、谋议大事为内容,如《皋陶谟》《大禹谟》。

诰是君王对臣下的告谕,基本上是商周的天子对臣民、大臣的劝告、戒教。《尚书》的主要内容,比较多的是历史档案的汇编,历史资料的汇编主要是史官把它记录下来。
训是臣子对君王的劝告之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导当今的天子要以史为鉴,要改恶从善,如《伊训》、《高宗肜日》等。

誓是君王、诸侯在征伐交战之前整顿军队的誓师之辞,如《甘誓》《汤誓》《泰誓》。所以我们到现在还有一个词流传了下来,叫誓师,
第六个是命,命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者赏赐诸侯时的册命之辞,如《毕命》《冏命》《文侯之命》,《君陈》《君牙》也都属于这一类。

五、思想变化

圣君贤王推行德政。从商代到周代,神权思想慢慢转化为人权思想。

六、大量名言金句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典》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舜典》

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大禹谟》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皋陶谟》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仲虺之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太甲中》

天难谌,命靡常。——《咸有一德》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泰誓上》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泰誓中》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中》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酒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五子之歌》

骄淫矜侉,将由恶终。——《毕命》

……
《尚书》中不仅有很多名言金句,而且是很多成语、词语的最早出处。

总之,读完《尚书》,就算没达到老师的要求,没跟上优秀学友的脚步,以蜗牛的速度慢慢走下来,也留下了不少的读书痕迹。

忙碌并收获着,是读《尚书》的快乐。

五经《尚书》浅读(2)尧典上五经《尚书》浅读(1)序
2018.11.22星期四多云

导读:

帝尧是怎样的人?

帝尧如何发明并使用“授时历”?

书经篇目

卷一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卷二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卷三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盤庚上、盤庚中、盤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

卷四周书: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谘、梓材。

卷五周书: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与、蔡仲之命、多方、立政。

卷六周书: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文候之命、费誓、秦誓。

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也。

尧典(虞书)

我们考察古代传说中的帝尧,他叫做放勋。他处理事务敬谨、明达、文雅、有谋略而且温和,诚实恭谨并且推贤让能,因此,他的光辉照耀四海,感动天地。他能够发扬伟大的美德,使家族和睦融洽。家族既已和睦,便又辨明官员的职守;官员职守既已明确,便使天下各国都协调和顺,民众也就更加融洽。

于是尧就命令羲氏与和氏,让他们恭谨地遵奉上天意旨行事,根据所观测的日月星辰情况制定历法,谨慎地把时令授给民众。分别命令羲仲,居住在嵎夷一带,那地方又叫旸谷。让他们恭谨地迎接日出,让民众从事春天的劳作。看到日夜长度相等、鸟星见于南方天空正中,就依据这些来确定仲春时节。这时候,民众就分散在田野劳作,鸟兽在交尾生育。又命令羲叔居住在南交一带,那地方又叫明都。让他们观察太阳向南移动的情况,以规定夏天所应当从事的工作。这时日长夜短,大火星在南方天空出现,就依据这些来确定仲夏时节。

这时候,民众都脱下衣服劳作,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那地方叫昧谷。让他们恭谨地送别落日,使民众从事秋收。

这时,夜间和白昼长短相等,虚星出现在南方天空,就根据这些来确定仲秋时节。这时候,民众因收获而喜悦,鸟兽长一出新毛。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幽都。让他们观察太阳自南往北转移的情况。这时,日短夜长,昴星在南方天空出现,就根据这些来确定仲冬时节。这时候,民众都躲在家里取暖,鸟兽的毛特别密细茂盛。帝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希望你们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周年,要用闰月来确定合乎天时的四季而成岁。”尧谨慎地制定各种官员的职守,于是各项事业兴盛发达。

浅读:

尧典篇幅长,分为上下两篇。先说说帝尧从那里发脉而来。黄帝长子玄嚣,长孙桥极,桥极传帝喾,喾长子挈,喾少子尧,尧从长兄挈手里接过帝位。

帝尧(约前2188一2067年)在位七十年,寿121岁。

传说中,帝尧母亲庆都因梦龙得画而怀尧,幼随母在外公家长大,随外公伊祁姓,又因出生在古唐国,后世称“唐尧”。

帝尧号放勋,由于尧的贤达德行兼优,直接影响了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民众,尤以识人善用而著称,因此得民众拥戴。

帝尧对人类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创造“授时历”。并用来指导民众发展生产改造自然。并使民众受益达到稳定社会之目标。

下面以我管窥之见谈一谈“授时历”。

古人类通过长久对日、月、星辰,自然界冷暖交替观察,早在伏羲时创造了“先天八卦”,后周文王一卦演八封,文王创造了“后天八卦”也即六十四卦。二者方位不同,各有其用。

古人又按日出东方,分封东南西北中五方,并布五行各驻其所;又按宇宙星空把二十八星宿名分排四方,一方七星各主其事。按日月交会定十二动物冠名为地支,以十进制冠名天干,运用先天八卦纳之,就形成如下排列:

东方青龙甲乙寅卯木色青,配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统纳离卦。

南方朱雀丙丁巳午火色红,配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统纳乾卦。

西方白虎庚辛申酉金色白,配奎娄胃昴毕嘴参七宿,统纳坎卦。

北方玄武壬癸亥子水色黑,配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统纳坤卦。

中央戊己辰戌丑未土色黄,太极居中。

帝尧分别选拔专管历象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旸谷、明都、昧谷、幽都四个地方,实地掌握日月星辰变化规律,制定历法。一个周年为366周天,为精确时令,又发明闰月来调节。

文中讲述了春种、夏作、秋收、冬藏四季成岁。同时记载了鸟兽春天交尾生育,夏天因炎热褪换老皮毛,秋天生长新皮毛,到了冬天鸟兽的皮毛浓密皆能御寒的科学观点。

帝尧开创观测记录,为夏历(阴阳历)奠定了基础,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仍产生积极的作用。因之,帝尧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永远值得敬仰!

从这一节和后面几节中都可看出,远古之时,人类寿命百岁以上者很多。先贤们创造天干编成六十花甲子,用于纪年并扩延至月、日、时。按此规律,几千年后的人,一查某人的生卒干支记录,便知其寿算。

从尧典上篇也可看到,帝尧不但自己有智慧,而且领导有方,善于总结,善于推广和运用新的文明成果。

以上观点只是剪辑其一二论点而阐述,实为挂一漏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