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忍学《宰相之忍第九十九》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9 00:31:29

忍学《宰相之忍第九十九》译文与赏析宰相之忍第九十九

宰相之忍第九十九

昔人有言,能鼻吸三斗醇醋,乃可以为宰相。盖任大用者存乎才,为大臣者存乎量。丙吉不罪于醉污车茵,安世不诘于郎溺殿上。

周公忍召公之不悦,仁杰受师德之包容。彦博不以弹灯笼锦而衔唐介,王旦不以罪倒用印而仇寇公。廊庙倚为镇重,身命可以令终。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五代后周的范质曾说:如果谁能用鼻子吸三斗醇醋,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当宰相了。大概能担当重任的人靠的是其出众的才华,而做大臣的人靠的是其超人的器量。西汉的丙吉并没有责怪因醉酒而吐脏其车垫的车夫,西汉的张安世并没有责问因醉酒而尿在殿堂上的郎官。丙吉的大度和张安世的雅量确实难能可贵。

周公能容忍召公对他的不满,劝说召公与他一起辅佐成王,唐朝娄师德能举荐狄仁杰并包容狄仁杰对自己的轻视。宋朝文彦博不因唐介以他造金灯笼为由弹劾他而记恨唐介,宋朝王旦不因寇准所在的枢密院开除自己所在的中书省中倒用印者而仇恨寇准。以上这些人都是宽宏大量、以大局为重的人,最终都受到朝廷的重用,自身都得到好的结局。啊!宰相的肚里能撑船,要担任宰相,怎能不培养自己的忍性和气量呢!

【评析】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角能跑马。”的确,面对生活中太多的纠纷、冲突,不能不懂得忍耐、克制,不能不学会理解、宽容。实际上,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交际准则。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或听到的不一定是全面的,有时是极为偏颇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宽以待人,则很容易因不了解情况而言语刻薄,造成误会,使彼此间的情义遭到破坏。

典例阐幽 布衣宰相范纯仁的器量

范尧夫,即范纯仁,范文正公仲淹次子,也是一代名相,《宋史》为其立传,“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

范尧夫任宰相期间,诸事办得都让皇帝满意,众朝臣无一指责他的过失。他在为人方面更是游刃有余,从来不树任何政敌,总以中庸之道维系人际关系。

他被免去宰相之职后,大臣程颐有一次来见他。两人交谈多时,范尧夫便若有所思地说起当宰相的事来,神情口吻像是很怀念当宰相时的风光。

程颐责怪他道:“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是很妤,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范尧夫“哦”了一声,似有不信之意。

程颐便说:“在您任宰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有乱民暴动,抢掠官府粮仓,有人告诉了您。您应当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才对,可您当时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您的闭口不言,致使许多无辜的人遭到了惩罚,这是您的罪过啊!”

范尧夫连忙道歉,显出愧疚的神情,说道:“是啊!当初真应该说一句话啊!这是我做宰相不爱民的过错,您批评得对!”

程颐又说道:“您做宰相的第三年,吴中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百姓们以草根树皮充饥,像这样的大事,地方官已报了很多次,您却置之不问,还是皇上提出要您去办理赈灾事宜,您才采取行动。您身为堂堂一朝宰相,居其位食其禄而不谋其事,太不应该了。”范尧夫哑然,又连连称自己的不是。

程颐又说了许多话,然后告辞走了。事后他经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范尧夫的过失,说他并非当宰相的料。有人把这些告诉范尧夫,范尧夫只是笑着,不作任何辩解。有一天,皇帝召见程颐问他几个问题。

程颐是一代大儒,所以皇帝经常向他请教。

皇帝听了程颐一席治国安邦之策,说:“你大有当年范相国的风范啊!”

程颐不以为然地说:“范尧夫曾向皇帝进荐过许多忠言良策吗?”

皇帝用手指着一个小箱子说:“那些都是他进言的小札子啊!”

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观看,见他当初指责的那两件事,范尧夫早已说过了,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施行得不够好罢了。程颐红着脸,第二天便上门给范尧夫道歉。

范尧夫却宽和地笑道:“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啊!”

忍学《九十一 事贵能忍耐》译文与赏析 九十一 事贵能忍耐

九十一 事贵能忍耐

以能忍,事易以习熟终。至于人以非理相加不可忍者,亦处之如常。不能忍,事亦易以习熟终。至于睚眦之怨深不足较者,亦至交詈争讼,期以取胜而后已,不知其所失甚多。人能有定见,不为客气所使,则身心岂不大安宁?

《萧朝散家法》曰:“常持忍字免灾殃。”

【译文】

如果能够忍让,事情就容易做好。对于那些不讲道理而让人无法容忍的人,也应该以对待平常人的态度来与他相处。不能忍让的事情也能做成。至于一些不足以与之计较的小小的怨恨,也引起相互辱骂甚至到官府打官司的,期望获胜才肯罢休,但却不知道也会因此失去很多。人如果有坚定的见解,不被怒气所驱使,那么身心不就很安宁了吗?

《萧朝散家法》中说:“经常抱持一个‘忍’字,能够免除灾祸。”

【评析】

世上总有一些人,蛮不讲理,令人痛恨。但是有更多的人都是因为在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时无法克制自己胸中的怒火,与对方大动干戈,甚至对簿公堂,以至于使自己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遭受一定的损失。这又是何苦呢?

我们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应该学会用平常心去看待,不必与对方斤斤计较,能忍则忍,事情很容易就过去了,也不至于最终把双方的关系搞僵,而且使双方都遭受损失。

领悟“忍”的精要,学会运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糊涂策略行事,就能给自己开辟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通道。这种策略并不是妥协退让,更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正确的做事方法。

典例阐幽 举大事者不记小怨

袁盎做吴王的相国时,手下有位从使和袁盎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此事后并没有张扬,但从使还是知道了 *** 败露,吓得仓皇逃走。

袁盎亲自去追回从使,从使面色如土,以为自己要被重罚,谁知道袁盎把侍妾带到他身边,说:“你既然喜欢她,她就是你的了。”

从此,他待从史还是和过去一样。后来从史离开他去别处为官。

景帝时,袁盎入朝当了太常。他出使吴国时,正好赶上吴王预谋反叛,吴王派了五百人包围了他的住处,要杀死袁盎。袁盎对自己的危机却一无所知,幸好围守袁盎的校尉司马买了二百石好酒,把五百人灌醉,然后通知了袁盎。

袁盎十分惊异,问:“您是谁?为什么要帮我?”

司马说:“您不记得原来与您的小妾有私情的从史了吗?”

袁盎这才知道现在救了自己性命的,原来就是当年那个从史。

五代时梁朝的葛周、宋代的种世衡,都因为对此类事情的容忍宽大而得以战胜对手,讨伐叛逆。葛周曾和他宠爱的美妾一起喝酒,有个卫兵用眼睛盯着美妾看,连葛周问他话都答错了。过后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怕葛周加罪于他,但葛周表现得若无其事。后来,葛周在和唐交战时失利,幸好这个卫兵奋勇破敌,打败了敌人。事后葛周把那个美妾送给这个卫兵为妾。

北宋初年,西北诸部落中,苏慕恩的势力最大,当时镇守边关的种世衡曾和他彻夜饮酒,还把一个侍妾叫出来陪酒。过了一会儿,种世衡起身到里面去,苏慕恩就趁机调戏侍妾。这时种世衡从里面出来,正巧撞见苏慕恩把感到十分惭愧,就向他请罪。种世衡说:“你喜欢她吗?”于是把侍妾送给了苏慕恩。正因为如此,各个部落有叛乱,种世衡就让苏慕恩去平叛,每次都能成功。

袁盎、葛周和种世衡他们对“小过”从不斤斤计较,这样自然会得到人心,有利于为人处世。

忍学《年少之忍第九十七》译文与赏析 年少之忍第九十七

年少之忍第九十七

人之少年,譬如阳春,莺花明媚,不过九旬,夏热秋凄,如环斯循。人寿几何,自轻身命;贪酒好色,博弈驰骋;狎侮老成,党邪疾正;弃掷诗书,教之不听。玄鬓易白,红颜早衰,老之将至,时不再来。不学无术,悔何及哉!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生中少年和壮年时期,就像春天一样阳光明媚,但春光易逝、好景不长,莺花明媚的时光也不过三个月便过去了,接着便是炎热的夏季,随之是万物凋零的秋季,之后就是冰天雪地的冬季,四季如此循环往复。人的寿命又能有多长呢,怎么能自己轻视自己的生命,沉溺于酒色、赌博下棋、游玩等事情上来消磨美好的时光,侮辱怠慢老年人,与坏人拉党结派,与好人结怨记仇;不读圣人之书,别人的教导也听不进去。黑发很快就变白了,红颜很快就衰老了,老年马上就会到来,过去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自己既无知识也无技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到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唉!青春美好但易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的时候,怎能不忍住自己虚掷光阴的放纵之心呢!

【评析】

人的寿命又有多少呢?青春易老,年华易逝。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如果抓不住就会后悔莫及。对此,年轻人应该忍住自己轻狂的样子,不贪图生活享受,珍惜青春,珍惜时间,努力向前,只有这样,才能终有所成。

典例阐幽 少年英雄甘罗忍而有智

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应当是“地无南北,人无老幼”。只要是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出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十二岁的甘罗,不以年纪小而自怯,相反,运用智慧解决了不少国家政治、外交中的难题。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做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做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阁下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雎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该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90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