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佩君庄朝用魏惠明董丽敏王绍艳
【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2),自将磨洗认前朝(3)。
东风不与周郎便(4),铜雀春深锁二乔(5)
【原诗作者】:杜牧
【导读入境】: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所作的一首论史七绝。
诗篇叙写从古代战场上获得战争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曾沉埋在江中水底沙泥中,历经数百年,仍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磨洗,竟认出是前朝赤壁之战中的遗物。因而引发怀古幽情,联想到当年的战场风云。作者突发感慨:在赤壁之战中如果周瑜不是乘东风之便用火攻击败了强敌,只恐东吴的两位美女就会被幽禁于铜雀台中,成为曹操的猎物,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哪里会成为孙、周的夫人。
【赏析】:本诗借古抒怀,构思独特,形象鲜明,表达含蓄。全诗精神所注只在后面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评论战争成败的原因,并不是直接地去做史论,只选择了当时的胜利者周瑜和他赖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东风成全了周瑜,是他战胜强敌的关键,但作者并没有从正面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瑜取得了胜利以及胜利后的情形,却从反面落笔。想象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之便,其结果就会大相径庭。胜负双方就会易位,历史形势就会改观。
接下去诗人又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来描写假想中的东吴赤壁战失败的后果。这一富有形象性的语言,小中见大,比直白地言“国破人亡”要高妙许多。因为二乔幽禁恰好说明孙权霸业的彻底落空。
诚然,诗作者把周瑜取胜的原因完全归功于东风而忽视人为因素,未免有些偏激。他所以这样来写,不过是借史实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相传杜牧精于兵法,通晓政治军事,好谈兵论战并自诩能文善武。有经邦济世之才,希望做一番事业,可是他际遇坎坷,仕途并不得意。作者嘲讽周瑜因东风之便而侥幸取胜,实则慨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思考题】:诗贵含蓄,所以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首诗作,诗论家颇有争议,清代纪昀认为此诗“讥公瑾之幸成自是僻论”你认为有无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7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