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是无具体详细创作时间,创作年代周代。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1、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李白《三五七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佚名《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 狂。
6、郑愁予《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李白《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明月上高楼》: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纳兰性德《虞美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题春绮遗像》: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张先《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张仲素《燕子楼》: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张可久《塞鸿秋》: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徐再思《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李冠《蝶恋花》: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佚名《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文廷式《蝶恋花》: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曹雪芹《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6、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7、况周颐《减字浣溪沙》: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8、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9、佚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0、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2、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3、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4、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
45、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6、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7、苏武《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聂胜琼《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9、柳永《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0、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1、席慕蓉《印记》: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52、范成大《车遥遥篇》: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3、戴叔伦《相思曲》: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4、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5、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56、顾敻《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8、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乐婉《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60、白居易《浪淘沙》: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61、温庭筠《杨柳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2、邵瑞彭《蝶恋花》: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63、晏殊《玉楼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曹雪芹《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65、周邦彦《玉楼春》: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66、曹雪芹《红豆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67、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8、冯小青《怨》: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69、朱彝尊《高阳台》: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70、贺铸《横塘路》: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1、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2、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73、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7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5、陈叔达《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76、苏武《结发为夫妻》: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77、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78、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79、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0、佚名《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1、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82、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83、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4、晏殊《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85、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86、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87、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88、卢仝《楼上女儿曲》: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89、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90、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91、辛弃疾《鹧鸪天》: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92、曹雪芹《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93、晏殊《鹊踏枝》: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94、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95、陈端生《寄外》: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96、苏曼殊《本事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97、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98、晏殊《鹊踏枝》: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9、李煜《清平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00、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关雎》[先秦]?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话释义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2、《蒹葭》[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白话释义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静女》[先秦]?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白话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4、《桃夭》[先秦]?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
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 齐心协手家和睦。
5、《硕鼠》[先秦]?诗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白话释义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 考 网课件频道。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课件篇一
[教材分析]: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2、诗经六艺:风、颂、赋、比、兴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章的妙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形成全诗的基调。第二章、第三章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四、解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
一、教学过程:
导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课件篇三
一、导入
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
1、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
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2、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
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
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采茶女》(两者没有共同点时候,例如写“荇菜”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这叫兴)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静,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美好的身影使他魂牵梦萦。(范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语速慢,低调,似有叹息)这时的情绪比较低落了,应读得低一点,慢一点)】《记承天寺夜游》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我仿佛看见了红对联、红窗花、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这么欢喜的场面,男主人公应该是喜悦、激动的,所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让人好生羡慕。这是现实吗?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
4、(无论是现实也好,想象也罢,但是通过刚才的译读环节,同学再次深入地感受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带着这些感触,我们再次朗读诗歌。)
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三句。读出女子的温婉,读出男子求子不得的焦虑和琴瑟和谐的喜悦。
四、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的读一遍好过一遍,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称为《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读这首诗的美。四人小组合作。
关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诗经关雎古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鸟儿的连续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现在被认为是鱼鹰。洲:水中的小岛。
窈窕:相貌与心灵都美的样子。
淑女:性格娴静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
流之:顺水势采集。(采之、芼(mào)之)其意略同。
寤寐(wù mèi):寤指白天,
寐之夜晚。即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悠哉:焦虑的心态。
辗转:翻来覆去的样子。
琴瑟:古时的乐器。(钟鼓同)
友之:与之为友。
乐之:使之快乐。
翻译:
芳草茵茵的河洲上,
春天的雎鸠鸟儿在不停的鸣唱。
美丽娴静的姑娘啊是我梦中的女郎。
长长短短的青青荇菜我不停地采啊采,
长长短短的青青荇菜我仔细地摘啊摘,
美丽娴静的姑娘哟我日日夜夜把你渴望。
日思夜想的姑娘,你到底在何方?
思念你的夜竟是如此得漫长。
美丽的姑娘我要拨弄琴弦向你歌唱,
美丽的姑娘我要轻抚钟鼓向你歌唱。
《关雎》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前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解释。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段,二章八段,三章八段。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段。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段,辞义悉协。今夹此四段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段,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前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段各叶韵,二由语段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段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段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解释。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前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段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段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6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