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竹外桃花三两枝诗画面,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画面

桃花仙 2023-07-18 18:38:06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春来冰开,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实际上诗人把鸭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并设身处地为之着想。画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又有鸭子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古诗

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流传甚广,为后人所深知。在许多诗词方面的书中,大都有提到这一首,但实际上,苏轼这组诗一共有两首,但另一首就比较少人读过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两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竹林外的三两枝桃花已经开放了,鸭子在河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到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此时正是河豚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的时候。
大雁往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太过依恋,差一点掉了队。尚未回到北方,就已经知道那里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继续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天吧。
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将原本退居在常州的苏轼召回,派去登州,很快又召回汴京。在这里,他见到了这两幅《春江晚景》。这两幅画,是惠崇所画。惠崇是宋初九大僧人之一,是福建建阳僧,他能诗能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从稀疏的竹林望去,见到几枝桃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红绿相衬,很引人注目。初春时分,桃花初放,暗含着无限的春意。“春江水暖鸭先知”,画面从岸上的竹林移动到江面上,鸭子们在江面上嬉戏玩耍,春天还没到来,江水还带有寒意,但鸭子是最先察觉到江水回暖的。
上面这两句诗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苏轼从一幅画上,向我们表达出了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这是一件很难的事,这种感觉,画里其实也是很难传递给人的,但苏轼做到了。再者,鸭子常年生活在水边,可以说只要湖面不结冰,鸭子就会在水里嬉戏游玩,因此,最先察觉到江水回暖的是鸭子也很合理。也是在这一点,故人略有些争议:毛奇龄《西河诗话》记载他与汪蛟门论宋诗,汪蛟门举东坡这一句诗,说:“不远胜唐人乎?”毛奇龄说:“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间觅路鸟先知’,唐人句也。觅路在人,先知在鸟,以鸟习花间故也。此‘先’,先人也。若鸭,则先谁乎?水中之物,必先及鸭,妄矣!”王士禛《渔洋诗话》里也说:“鹅也先知,怎知说鸭?”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像上面这种论调的,可以说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就反驳:“若持此论诗,则《三百篇》句句不是。”《宋诗精华录》里则说毛奇龄是“岂真伧父至是哉,想亦口强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继续谈下面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为我们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的特性是只有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苏轼借用这个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关于这两句,历来也为人所称道。《春江晚景》图中,并没有河豚,是苏轼自己通过蒌蒿、芦芽而想象出来的,这样是否过于牵强呢?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河豚有毒,容易致人死亡,但这对于我们天朝的美食家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宋代张耒《明道杂志》就记载:“余时守丹阳及宣城,见土人户食之(河豚),其烹煮亦无法,但用蒌蒿、荻笋、菘菜三物,云最相宜,用菘以渗其膏耳,而未尝见死者。”意思是用上面三种东西作为佐料,就可以解河豚的毒了。(芦芽即荻芽)苏轼作为我们公认的美食家,由蒌蒿、芦芽想到河豚就非常合理了。
第一首写的是“鸭戏图”,第二首则是“飞雁图”。冬天的时候,大雁都会飞往南方过冬,晚冬初春,大雁就要飞回北方。苏轼抓住候鸟的这一特性,将大雁比喻成北归人,赋予了人的感情。大雁恋恋不舍飞回北方,差点掉了队,那是因为不舍得温暖的南方。这里依然要佩服苏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大雁不舍得温暖的南方,苏轼就想象那是因为北方太过寒冷,那里的沙漠风雪交加。最后还想象大雁内心的期待,希望能在温暖的南方多住几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画,是将美好的画面定格在一瞬间,可以让人留住了美好的回忆。不足的是画面是定格的,苏轼通过赋诗,运用他过人的想象力,将无声的、静态的画面转化成有声的、活动的诗境,给画面里的意象赋予了人的感情,将画框内的景物拓展到了画框之外,苏轼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第二首诗其实也写得很好,只是因为第一首太过著名了,盖过了它的锋芒,导致它鲜为人知,不得不说很可惜。在后来,很多文人在评论这组诗的时候关注点也都只是在第一首,比如《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云:“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渔阳诗话》:“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5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