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迎阴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教案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来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吮吸到的”这一新课标理念。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板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哪些
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2、4、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的1、6自然段。
3、自由读1、6自然段,质疑。(预设:既然“夹竹桃不是名
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学生默读、思考,教师
巡视。)
三、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
答,相机讲读相应的内容。
(一)花色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得越详细越好。
3、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分页标题#e#
(二)花期
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
2、交流:
“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的顽强;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
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理解它们的作用。
4、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
过渡: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如一。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这样赞叹道:(课件出示,齐读)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默读第3自然段:这段都写了什么?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花开得花团锦簇,但很快就凋谢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开得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风中怒放的`时候,它依然——(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课件出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奉献以及它顽强的生命力,都让我们感动,那让我们读出发自内心的赞叹——(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分页标题#e#
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韧性可贵,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夹竹桃?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那么,它还有哪些妙处呢?
(三)花影
1、季老先生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季老许多的幻想?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3、自由读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到什么?
5、把你想象到的这么美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拓展
1、看着板书,总结全文。
2、简单介绍作者季羡林。
3、推荐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二月兰》。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春晨瑕想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春光明媚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
春是活泼的、春是狂热的、春是姿意生长的、春是年青旺盛的。
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没有春的万紫千红?哪来秋的硕果累累?
春夜沉思
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
月光如水平静柔和。
我心如这月光,平静柔和。
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
描写春天的句子2
1)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2)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4)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5)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美丽的春天
我爱春天,我爱看周围生物欣欣向荣的景象,爱听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和鸟儿叽叽喳喳的唱歌声,爱嗅各种植物的清香。
转眼间,春天终于回来了,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给大地披上了绿装,撒下蒙蒙的细雨为大地轻轻地洗涤。我们来到郊外,到处的花草树木长出了嫩叶、嫩芽,开出了鲜花,大地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嫩草。小燕子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空气真清新,我爱这里的春天。”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偶尔用尾尖沾了一下水面,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河里的小鱼儿在绿波中嬉戏,不时嘴里还冒出几个泡泡,小鸭子在水面上欢快地游动。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蝴蝶在美丽的花头上站着,好象在赞美花朵的美丽。鲜艳的花引来的许许多多的蜜蜂,他们在五颜六色的花朵上向大地展示着他们优美的舞姿,花儿陶醉了,也轻轻地舞动着。一阵清凉的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我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那些带有淡黄色的柳丝被轻轻的微风吹过都不自觉地扭动着她那纤细的腰肢。
处在春季盎然的环境中,我倍感心旷神怡。真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九霄云外俯视大地,痛痛快快地欣赏春天所创造的各种奇迹。春姑娘到来带给大地一片新的景象,到处都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到处都光彩夺目、鸟语花香,使我好像进入了仙境一样。
----广东省 翁源县翁城镇黄塘小学五年级 廖平
----指导教师:何步艺
作者能从春天的一些景物来进行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美丽,而且在描写的时候还能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让春天的景物活了起来。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
《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被人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本篇为节选。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了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总之,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很美,变化亦多。”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迎春”,落叶灌木,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花单生,黄色,早春开花,供观赏。“榆叶梅”,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宽,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有时呈浅三裂状,边缘有重锯齿,背面被短柔毛。春季开花,花单生,淡红色,萼筒呈钟形。核果近球形,红色,有毛。产于我国,栽培供观赏。“葳蕤”,形容枝叶繁茂。“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间歇”,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时间停止一会儿。“亦”,也。作者在这一段放下夹竹桃不写,反而极力铺陈院子中的四季群芳,写繁花争艳的热闹,是以此来反衬夹竹桃的静默和不事张扬。从“每年春天”到“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开花的意思,可见作者语言功力之深。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嘟噜”,量词,用于连成一簇的东西,是口语词。这里写出夹竹桃连续不断开放的特点,运用口语,风趣多变,形象传神。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
“和煦”,温暖。“弄姿”,摆弄风姿。这句写出夹竹桃不管外界条件的变化,始终如一,不动声色、默默无闻地开放。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奉陪”,敬词,陪伴。两个“从……一直到……”句式极凝练地写出夹竹桃花期之长。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运用对比方法,通过与各种花的对照,表现出夹竹桃默默无闻,只管开放的韧性。
作者先是用较浓的笔墨描绘了桃花的俏丽、凤仙花的绚烂和菊花的雅致,它们有的在春天盛开,有的在夏天怒放,有的在秋天繁茂,或以色彩争春,或以芳香诱人,花开花落,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在这里的敷彩设色全为对比衬托夹竹桃的品格气质。它不争春,不闹夏,不知秋,“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平常而坚韧地生长着,一年三季常开不败。那些应时而开的花朵反而在它的韧性面前失去了光彩。借物咏怀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作品在这里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品格的赞美,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下面人与花心灵的默契和感情交流。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下来。”
月光下,看不清花的样子,所以是“一团模糊”,但香气却很清晰,它“毫不含糊”地弥漫了整个空间。“浓烈”就已经表示出浓重强烈的意思,作者又用了它的重叠形式“浓浓烈烈”,极写夹竹桃的香气之浓。“袭”,袭击,侵袭。这个字极其贴切地写出了夹竹桃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它根本不理会你接不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太浓了。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夹竹桃的影子各处不一样,各处模模糊糊,为引发人的幻想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一段幻想出来的景象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本课没有选入的后文以长大成人后对夹竹桃的暂时疏远为转折,结尾用中缅友谊显时代之志。
〔写作特点〕
1.淳朴而不乏味,语言风趣多变,节奏感强。
2.用托物寄情的手法,寄寓自己的趣味与追求。
3.描写逼真,对比鲜明,意境优美。
(1)课文特点。
本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5、6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这是课文的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④精读课文,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引导:
角度一: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桃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默读课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觅夹竹桃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先自己默读、思考体会,再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在班级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最直接能找到的“妙处”是夹竹桃的韧性和夹竹桃引起“我”的幻想这两处。
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学生在仔细读文后,可能说:“夹竹桃的妙处之一就是它有韧性。”并找出下面的句子:“在和煦的春天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学生找出句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着的作者的情感。
体会夹竹桃引起的“我”的幻想。可以让学生默读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角度二: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你心中的夹竹桃是怎样的?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为什么?
这一角度,主要是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移植到文章中去,在阅读中深切感受夹竹桃的与众不同之处,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可以这样启发:作者喜欢夹竹桃是因为它的韧性和能引起作者的幻想。通过阅读,相信在你心中也对夹竹桃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那么,你心中的夹竹桃是怎样的,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你还发现了夹竹桃的哪些“妙处”呢?
〔季羡林(1911-2009)〕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叶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与《夹竹桃》〕
1959年,季羡林作为民间外交的使者,应邀参加缅甸研究会50周年研究大会。所以散文的后半部分写缅甸的夹竹桃,写它的象征意义,这都是他的真实经验和感觉。而散文的前半部分,是中年人对童年的回忆,是朝花夕拾,这部分最为独特。尤其是对月光下夹竹桃想象的那段:“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读到此,我们不能不接受作者关于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判断了。
〔夹竹桃〕
常绿大灌木,高达5米,含水液,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长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原产伊朗,现广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又可提制强心剂;根及皮含有强心甙和酞类结晶物质及少量精油;茎叶可制杀虫剂,有毒,人畜误食可致命。
〔玉簪花〕
又名白萼、白鹤仙。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状似头簪而得名。碧叶莹润,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香花。玉簪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顶生总状花序,着花9~15朵,花白色,筒状漏斗形,有芳香,花期7~9月。玉簪花原产中国和日本。耐寒冷,忌烈日照射,喜半荫,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培养。
〔名贵〕
著名且珍贵。
〔荇藻〕
水上浮游植物的名称,即荇藻和水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4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