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班彪《北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8 18:08:33

班彪《北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班彪:北征赋

班彪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坂,人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愆。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邛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郲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霑衣。揽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诉?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是班固、班超、班昭之父。他的青少年时代适逢王莽代汉而立,挚虞《文章流别论》曰:“更始时,班彪避难凉州,发长安,至安定,作《北征赋》也。”此时班彪二十岁稍过,但由于饱经忧患,赋中颇有少年老成的心态。

赋之名曰“北征”,是因为此行在于“避难凉州”,其出发点是首都长安,目的地是安定,即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一带,当时隗囂割据陇西,班彪避关中之乱而有意投奔。《北征赋》记述北行旅途所见,并即景抒情,宣泄忧生忧世之情怀,表述慨古伤今之襟抱。

赋中首段即言北征的动因。在班彪出生之前的西汉末年,“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汉书·鲍宣传》)的农民,已纷纷发动起义。王莽的新朝托古改制,使政局愈形混乱,更激起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被杀,绿林军拥戴更始帝入长安,后来赤眉军又进攻长安,推翻了刘玄。正由于生当动乱年代,故赋中以“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开头,点明了世道颠覆,王道不通,身遭灾祸之苦。作者对所遭受的王道不行、国家倾危之苦难深感沉痛。由于战祸、兵火,使旧室成为丘墟,遂令作者产生了“奋袂以北征”,“超绝迹而远游”的念头。

第二段言北征之始及所感。朝离长安,夕宿京郊,瓠谷、玄宫都在长安西。在经过云阳县门时回首瞻望,所见到的通天台高高耸立着。在登陵越冈之后,终于歇息于右扶风栒(郇)县的邠(豳)乡,这里是周人先祖公刘率众从邰迁居所定之地,使周人的事业在此得以发展,作者在此“慕公刘之遗德”便是很自然的了。《行苇》是《诗·大雅》篇名,《诗序》谓其有歌颂周室“仁及草木”之意,《吴越春秋》有公刘“运车以避葭苇”故事,故一说为咏公刘,连上句所言的“公刘遗德”,更可见乱世中对太古平和的世风和“仁及草木”时代的向往。古今对照之中,以“百殃”比“优渥”,反差极其强烈,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为君不能修德以致败政,并非天命无常,这在阴阳灾异之说流行,谶纬迷信甚嚣尘上之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四段继写北征行程。“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旧城”,赤须坂在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义渠是城名,亦在北地。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母宣太后,在昭王时,与义渠戎王乱,有二子,并于甘泉诈杀戎王,灭义渠而得其地。故赋中写至义渠这段史实。作者在心绪纷乱中继续前行,舒其志节以远去,目的地在泾渭之间的安定郡,长路漫漫,迂回曲折,在经过北地郡的泥阳县时,因看到祖庙破落而深感悲痛(班彪之祖班壹,在始皇末年避乱于楼烦,故泥阳有班氏庙)。到安定郡的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释马驻车,面对着夕阳晻晻、牛羊归来的景象,不由得想起《诗·王风·君子于役》旷怨叹时的诗意。这种在旅行中借诗言情的心理活动,在中国古代是极为普遍的,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特殊文化心态。

第五、六段继写长城之游以及引发的历史慨叹。到达安定之后,又沿着长城缓缓前行,对此漫漫长城,深感蒙恬以武力迫使人民修筑长城,有疲民筑怨之过。赵高进谗、胡亥篡逆的近忧未防,却远防蛮狄的外患,不以德安远,只顾边备之固,终落得身首相分,死不知悟的下场。蒙恬死前历数自己的功劳而不承认罪过,最后竟以筑长城“绝地脉”的妄说自罪,实在是可悲的。作者登上小城烽火亭遥望,以求片刻安逸,但终难摆脱忧思,因长城、烽火而伤念匈奴之乱华夏,并凭吊戍守朝那塞的尉邛,对他尽于职守,为匈奴所杀的悲壮历史,深为叹惋。作者由秦而汉,歌颂文帝的克让、安抚政策,由于推行德政,南越王自立为帝又终能去号称臣,又赐吴王刘濞几杖,准予年老不朝。文帝的加赐币帛以怀边远,王道荡荡,岂是当年秦朝缮藩御远之举所及?作者的崇尚是十分明确的。

第七、八段接写登高平之举,生发出深沉的人生慨叹。作者登上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县)远望,只见山高野旷,风驰水涌,云雾杳杳,积雪皑皑,景色十分壮美。但这里是千里无人之地,只有雁翔鸟鸣。不由得思乡伤怀,抚剑叹息,泪落湿衣,揽涕抽噎,哀人生之多故。感慨天下昏乱,不见太平,嗟叹失去正常的法度,以为这是时运所为,虽永怀忧怨而无可诉之。

卒章强作自慰。以儒家“君子固穷”、“乐以忘忧”,“依仁游艺”的思想为中心,辅以庄子的“形体保神,各有仪则”和《周易》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思想,抒写说只要安贫乐道,虽居弯貊之邦而无可忧惧。从长安行至此地的作者,也只能如此自释了!

《北征赋》虽详记行程,但由于作者是历史学家,怀古伤时是赋中主调,不同于一般写景的记游之作。过豳地而忆公刘,入义渠而言宣后,游长城而罪蒙恬、吊尉邛,并进而颂汉文、责秦皇,都可见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政治见解。

就记行言,赋中不乏写景抒情的佳句。如:“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都很有意境。尤其是高平登览一段,写山谷、原野、大风、谷水、云雾、积雪、雁翔、鸟鸣,远近相兼,描写细膩,真气流转,挟带情韵而行,远非大赋中那种奇字骈罗、控引天地的写法可比。由于作者生当前后汉之交,既得骚体赋之长于抒情,又得西汉赋之长于铺叙,实导东汉抒情赋风气之先。此赋虽不同于后世的山水游记,但毕竟与“吐无不畅,畅无或竭”的大赋不同。高平登临,睹物兴情,对后来王粲作《登楼赋》或有启发。并为后世着重写人文景观的旅游文学,及即景怀古之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北征赋》原文及翻译 《北征赋》是汉代文学家班彪的作品。此赋记述了作者北行的历程,抒写了怀古伤今的感慨,表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下面是《北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鱤。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译文

遭遇这动荡的时代啊,就像被困在这堵塞的路上。从前的家被毁成为废墟,我无法有片刻的停留。挥袖北征,漂泊到这没有人际遥远的地方。

早晨从长都出发啊,晚上住在瓠谷的玄宫。经过云门回头望,瞭见了高高的通天台。爬上翻下登上了大山岗,歇息在郇邠的村落。仰慕公刘留下的美德啊,连路傍的野草也不能伤害。这天空为什么乌云密布,这大地为什么让我遇上这百般的祸殃。是因为形势在突变吗?还是法度不正常?

爬上了赤须的长坡,进入义渠的旧城。怨恨戎王的邪恶,鄙薄宣后的不贞。赞美秦昭王讨贼,愤怒地北征西戎。离开旧都我心心绪烦乱,让车马慢慢地走过去。

渐渐地加鞭消失在远处,直至到了安定为止。路长长延绵不断啊,跋涉在这些屈折的远方。经过泥阳怎能叫人不叹息啊,伤心这祖庙没有人修葺。在彭阳放开了我的马,又停车暗自思量。太阳昏昏天将傍晚,看着牛羊已经下山。感悟旷夫怨女的伤情啊,悲痛的诗人此时只有叹息。

越过安定缓缓的前行,沿着长城漫漫的征途。埋怨蒙恬过分的劳民啊,为了强秦筑长城与民结怨。舍弃赵高胡亥叛逆的近犹不顾,却从事防备蛮狄远方的外患。不发扬道德安抚远方,却重视边防工事的`牢固。头与身子分家仍不觉醒啊,还在历数功劳而不肯认罪。何苦蒙恬要狂言胡说啊,什么修长城断了地脉。

登上了彰城的烽火亭啊,姑且恣意的放纵。感伤匈奴祸乱华夏,悼念邛都尉在朝那被杀。自汉文帝圣明能让,不用劳师征伐而以货币安抚。召南越父兄施与恩惠啊,使南越王去帝号称臣报答。孝文帝赐几杖与藩国啊,平息了吴濞的叛逆邪念。那汉文帝的广阔王道啊,当年的秦国岂能够设想。

登上高平四面环望啊,浏览山谷高峻的峰峦。四野寂寥而空阔啊,远望千里没有人家。疾风刮来漂摇,谷水灌注扬波。穿梭在飞来的茫茫云雾中,跋涉在满山皑皑的白雪里。大雁邕邕高叫着群飞,鵾鸡喈喈齐声合鸣。

游子哀思故乡,内心犹怀悲伤。抚摸长剑而叹息,泪水涟涟沾衣衫。揩涕泪抽噎,哀民生多难。天为什么总是阴沉不晴啊,叹长期没有正常的法度。确实是时势所造啊,深深地幽怨向谁倾诉。

尾声:孔子说安守困穷,游于文章典籍吧。乐观忘忧是圣贤啊。通达的人,做事守法则啊。可行即行,可止即止。该屈就屈,该伸就伸,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君子履行忠信之道,没有不可居之地。虽在蛮貊之地,又有什么忧惧呢。

《北征赋》翻译及赏析 《北征赋》是汉代文学家班彪的作品。此赋记述了作者北行的历程,抒写了怀古伤今的感慨,表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北征赋》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北征赋作者:班彪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鱤。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翻译

遭遇这动荡的时代啊,就像被困在这堵塞的路上。从前的家被毁成为废墟,我无法有片刻的停留。挥袖北征,漂泊到这没有人际遥远的地方。

早晨从长都出发啊,晚上住在瓠谷的玄宫。经过云门回头望,瞭见了高高的通天台。爬上翻下登上了大山岗,歇息在郇邠的村落。仰慕公刘留下的美德啊,连路傍的野草也不能伤害。这天空为什么乌云密布,这大地为什么让我遇上这百般的祸殃。是因为形势在突变吗?还是法度不正常?

爬上了赤须的长坡,进入义渠的旧城。怨恨戎王的邪恶,鄙薄宣后的不贞。赞美秦昭王讨贼,愤怒地北征西戎。离开旧都我心心绪烦乱,让车马慢慢地走过去。

渐渐地加鞭消失在远处,直至到了安定为止。路长长延绵不断啊,跋涉在这些屈折的远方。经过泥阳怎能叫人不叹息啊,伤心这祖庙没有人修葺。在彭阳放开了我的马,又停车暗自思量。太阳昏昏天将傍晚,看着牛羊已经下山。感悟旷夫怨女的伤情啊,悲痛的诗人此时只有叹息。

越过安定缓缓的前行,沿着长城漫漫的征途。埋怨蒙恬过分的劳民啊,为了强秦筑长城与民结怨。舍弃赵高胡亥叛逆的近犹不顾,却从事防备蛮狄远方的外患。不发扬道德安抚远方,却重视边防工事的牢固。头与身子分家仍不觉醒啊,还在历数功劳而不肯认罪。何苦蒙恬要狂言胡说啊,什么修长城断了地脉。

登上了彰城的烽火亭啊,姑且恣意的放纵。感伤匈奴祸乱华夏,悼念邛都尉在朝那被杀。自汉文帝圣明能让,不用劳师征伐而以货币安抚。召南越父兄施与恩惠啊,使南越王去帝号称臣报答。孝文帝赐几杖与藩国啊,平息了吴濞的叛逆邪念。那汉文帝的广阔王道啊,当年的秦国岂能够设想。

登上高平四面环望啊,浏览山谷高峻的峰峦。四野寂寥而空阔啊,远望千里没有人家。疾风刮来漂摇,谷水灌注扬波。穿梭在飞来的茫茫云雾中,跋涉在满山皑皑的白雪里。大雁邕邕高叫着群飞,鵾鸡喈喈齐声合鸣。

游子哀思故乡,内心犹怀悲伤。抚摸长剑而叹息,泪水涟涟沾衣衫。揩涕泪抽噎,哀民生多难。天为什么总是阴沉不晴啊,叹长期没有正常的法度。确实是时势所造啊,深深地幽怨向谁倾诉。

尾声:孔子说安守困穷,游于文章典籍吧。乐观忘忧是圣贤啊。通达的人,做事守法则啊。可行即行,可止即止。该屈就屈,该伸就伸,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君子履行忠信之道,没有不可居之地。虽在蛮貊之地,又有什么忧惧呢。

赏析

公元23年,刘玄称帝高阳,王莽死,刘玄迁都长安,年号更始。公元25年,赤眉入关,刘玄被杀。在这时期中,班彪远避凉州,从长安出发,至安定,写了这篇《北征赋》。

《北征赋》是一篇纪行赋,为班彪的代表作,在纪行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继承《楚辞》、《遂初赋》等创作传统,在继承中又有变化,对后世纪行赋的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北征赋》纪述他在西汉末的动乱中离长安至天水避乱的行程。结构模仿刘歆的《遂初赋》,也是结合途中所见景物与有关的史事,抒发感想。由于时事更为艰难,所表现的情绪也更显悲沉。它的语言精丽整齐,其中写景的一段(从“隮高平而周览”到“哀生民之多故”),则显得清新自然。这种描写洋溢着作者的真实感情,而且是写实的笔法,不同于《上林赋》等那种夸张的罗列。此前《遂初赋》的写景,也已经有这样的特点。它们直接启发了后代抒情小赋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如果拿《北征赋》与楚辞部分作品、《遂初赋》等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在结构上存在一些在继承中又有发展变化的特点。

(一)抒情方式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九章》中的作品多纪实之辞,《涉江》一诗又是写他放逐生活中最凄苦的一段经历,但诗的开始却采用了与《离骚》相类似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他的极端苦闷,欲忍不能的感情。《涉江》的后半部分以及乱辞,也是采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特别是乱辞部分,采用香草美人的托喻,与《离骚》的写法一致。《北征赋》中,无论交待起行原因,还是描写景色都从实际出发,即使是乱辞部分,也抛却了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采用更为直接的抒情方式。

(二)写景与抒情由分离到逐渐紧密的结合。《涉江》中的景物描写,虽然能够表现作者的凄苦情怀,但景与情从整体上还显疏远,还有着为写景而写景的嫌疑。《遂初赋》和《北征赋》写景与抒情结合的较为紧密,特别是《北征赋》,写景能从作者的感情基调出发,更好的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之情怀。

(三)借助历史事实抒情方面,由情与史的分离到逐渐紧密的结合。《涉江》的整个第四部分,都在叙写历史上忠而见弃的人物,以表达作者自己“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之情。而《北征赋》则没有相应的部分。此赋是在纪行的过程中,将史实与感情紧密的结合了起来,而不再是单独列为一部分去叙写。

(四)乱辞部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涉江》对君主忠诚不二的感情抒发,到《遂初》的以道家出世思想作结,抒发自己恬淡的自娱之情,再到《北征赋》以君子固穷而守节的儒家思想的抒发,其发展轨迹是鲜明的。

作为纪行赋的成熟之作,《北征赋》确实表现出了与其在赋史地位上一致的优点。交待起行原因之简洁,借景抒情之恰切,叙史抒情结合之紧密,抒发感情之真挚,语言之平易晓畅,都是《涉江》、《遂初》所不能比拟的。萧统《文选》选赋,纪行一门首选《北征赋》;清人陈元龙《历代赋汇》亦列其为纪行赋第一篇。可见二人同选《北征赋》列为首篇,并非偶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4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