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曾巩·送王希序》散文鉴赏唐宋八大家《曾巩·送王希序》散文鉴赏
巩庆历三年遇潜之①于江西。始其色接吾目,已②其言接吾耳,久其行③接吾心,不见其非。吾爱也,从之游。四年间,巩于江西,三至焉。与之上滕王阁④,泛东湖,酌跑马泉。最数游而久乃去者,大梵寺秋屏阁,阁之下百步为龙沙,沙之涯为章水,水之西涯横出为西山,皆江西之胜处也。江西之州中,凡游观之可望者,多西山之见。见西山最正且尽者,唯此阁而已。使览登之美穷于此,乐乎?莫与为乐也。况龙沙、章水、水涯之陆陵、人家园林之属⑤于山者,莫不见,可见者不特西山而已,其为乐可胜道邪?故吾与潜之游其间,虽数且久不厌也。其计于心曰:奚独吾游之不厌也,将奉吾亲,托吾家于是州,而游于是,以欢吾亲之心而自慰焉。未能自致也,独其情旦而作,夜而息,无顷⑥焉忘也。病不游者期月矣,而潜之又遽去⑦,其能不怃然⑧邪?
潜之之将去,以书来曰:子能不言于吾行邪?使吾道潜之之美也,岂潜之相望意也!使以言相镌切⑨邪?视吾言不足进也。视可进者,莫若道素与游之乐而惜其去,亦情之所不克己⑩也,故云尔。嗟乎!潜之之去而之京师,人知其将光显也。光显者之心,于山水或薄,其异日肯尚从吾游于此乎?其岂使吾独也乎?六年八月日序。
【注】
①潜之:指王希,字潜之。②已:已而,随后。③行:品行,操守。④滕王阁:唐永徽四年(653)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时建。与下文东湖、马跑泉、大梵寺秋屏阁等,均为南昌名胜。⑤属(zhǔ主):连接。⑥无顷:没有一刻。⑦遽去:突然就离去。遽,骤然。⑧怃然:形容怅然失意的样子。⑨镌切:情意恳挚地劝诫。镌,凿、刻。切,责备。此处均为引申义。⑩情之所不克己:情不自禁。克己,约束、克制自己。
本文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曾巩正在临川求学,为了送朋友王希赴京而写下这篇赠序。文章回忆了两人从相识到结交的经过,描绘了一同游览的踪迹和在游览中所获得的乐趣,字里行间显示出两人间深厚的友情,委婉地表达出希望王希在仕途“光显”之后,不要淡漠了和自己之间的这份友谊。
本文工笔描绘,刻画细腻。先描绘临川的美景,从滕王阁、东湖,到跑马泉,都是江西的美景。“大梵寺秋屏阁,阁之下百步为龙沙,沙之涯为章水,水之西涯横出为西山,皆江西之胜处也。”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性地叙述了他们的游历所见。
但作者又恐怕这种泛泛的介绍不足以表现他们同游之乐,更不足以体现两人在游览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因此在这番概述之后,又选择这些游览中最令他们留连忘返的大梵寺秋屏阁进行描述,极写登临秋屏阁之所见所感,写由这些所见所感中所体味到的无穷之乐。这部分分三层展开。先写在洪州可远眺的风景——西山,“江西之州中,凡游观之可望者,多西山之见。见西山最正且尽者,唯此阁而已。”正由于“最正且尽”,所以“览登之美穷于此”,从中所获得的游览之乐也就为别处所不能比拟。第二层写秋屏阁上可以看到的他们陶醉的其他景物:“龙沙、章水、水涯之陆陵、人家园林之属于山者,莫不见,可见者不特西山而已,其为乐可胜道邪?”以其如此,“故吾与潜之游其间,虽数且久不厌也”。这句话承上启下,紧接着顺势推进一层,写自己甚至想举家居此,一直想来饱览这山水风光,但未能如愿,今日好不容易能够尽情,偏偏此时王希又突然要离去,自己自然觉得怅然若失。这一层通过写对其美景的极度喜爱与眷恋,来反衬和烘托秋屏阁风光之美的令人不能忘怀。
这分明是在写景,而在实际上是借写游览景物时的同游之乐来写与王希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同游之乐写得越充分,则朋友之间的友情就显得越深厚;友情越深厚,也就更值得自己珍惜。试想,风光如此之美,同游如此之乐,但同游者又要离去,从此天各一方,以后自己即便再来,即便美景依旧,也未必会有那种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游之乐了。想到这些,能不为之“怃然”么?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乘势揭示出全文的主旨:“嗟乎!潜之之去而之京师,人知其将光显也。光显者之心,于山水或薄,其异日肯尚从吾游于此乎?其岂使吾独也乎?”意思是希望友人不要在“光显”之后淡薄了山水之情,不再与自己游,使自己显得寂寞而孤独。暗自寄托了希望王希不要淡漠了和自己的友情的希望,但却始终不直说,而寄托在山水之情上,可谓是构思精巧,委婉含蓄,令人读后久久难忘。
后人评论
《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唐宋八大家《曾巩·送王希序》散文鉴赏唐宋八大家《曾巩·送王希序》散文鉴赏
巩庆历三年遇潜之①于江西。始其色接吾目,已②其言接吾耳,久其行③接吾心,不见其非。吾爱也,从之游。四年间,巩于江西,三至焉。与之上滕王阁④,泛东湖,酌跑马泉。最数游而久乃去者,大梵寺秋屏阁,阁之下百步为龙沙,沙之涯为章水,水之西涯横出为西山,皆江西之胜处也。江西之州中,凡游观之可望者,多西山之见。见西山最正且尽者,唯此阁而已。使览登之美穷于此,乐乎?莫与为乐也。况龙沙、章水、水涯之陆陵、人家园林之属⑤于山者,莫不见,可见者不特西山而已,其为乐可胜道邪?故吾与潜之游其间,虽数且久不厌也。其计于心曰:奚独吾游之不厌也,将奉吾亲,托吾家于是州,而游于是,以欢吾亲之心而 *** 焉。未能自致也,独其情旦而作,夜而息,无顷⑥焉忘也。病不游者期月矣,而潜之又遽去⑦,其能不怃然⑧邪?
潜之之将去,以书来曰:子能不言于吾行邪?使吾道潜之之美也,岂潜之相望意也!使以言相镌切⑨邪?视吾言不足进也。视可进者,莫若道素与游之乐而惜其去,亦情之所不克己⑩也,故云尔。嗟乎!潜之之去而之京师,人知其将光显也。光显者之心,于山水或薄,其异日肯尚从吾游于此乎?其岂使吾独也乎?六年八月日序。
【注】
①潜之:指王希,字潜之。②已:已而,随后。③行:品行,操守。④滕王阁:唐永徽四年(653)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时建。与下文东湖、马跑泉、大梵寺秋屏阁等,均为南昌名胜。⑤属(zhǔ主):连接。⑥无顷:没有一刻。⑦遽去:突然就离去。遽,骤然。⑧怃然:形容怅然失意的样子。⑨镌切:情意恳挚地劝诫。镌,凿、刻。切,责备。此处均为引申义。⑩情之所不克己:情不自禁。克己,约束、克制自己。
本文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曾巩正在临川求学,为了送朋友王希赴京而写下这篇赠序。文章回忆了两人从相识到结交的经过,描绘了一同游览的踪迹和在游览中所获得的乐趣,字里行间显示出两人间深厚的友情,委婉地表达出希望王希在仕途“光显”之后,不要淡漠了和自己之间的这份友谊。
本文工笔描绘,刻画细腻。先描绘临川的美景,从滕王阁、东湖,到跑马泉,都是江西的美景。“大梵寺秋屏阁,阁之下百步为龙沙,沙之涯为章水,水之西涯横出为西山,皆江西之胜处也。”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性地叙述了他们的游历所见。
但作者又恐怕这种泛泛的介绍不足以表现他们同游之乐,更不足以体现两人在游览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因此在这番概述之后,又选择这些游览中最令他们留连忘返的大梵寺秋屏阁进行描述,极写登临秋屏阁之所见所感,写由这些所见所感中所体味到的无穷之乐。这部分分三层展开。先写在洪州可远眺的风景——西山,“江西之州中,凡游观之可望者,多西山之见。见西山最正且尽者,唯此阁而已。”正由于“最正且尽”,所以“览登之美穷于此”,从中所获得的游览之乐也就为别处所不能比拟。第二层写秋屏阁上可以看到的他们陶醉的其他景物:“龙沙、章水、水涯之陆陵、人家园林之属于山者,莫不见,可见者不特西山而已,其为乐可胜道邪?”以其如此,“故吾与潜之游其间,虽数且久不厌也”。这句话承上启下,紧接着顺势推进一层,写自己甚至想举家居此,一直想来饱览这山水风光,但未能如愿,今日好不容易能够尽情,偏偏此时王希又突然要离去,自己自然觉得怅然若失。这一层通过写对其美景的极度喜爱与眷恋,来反衬和烘托秋屏阁风光之美的令人不能忘怀。
这分明是在写景,而在实际上是借写游览景物时的同游之乐来写与王希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同游之乐写得越充分,则朋友之间的友情就显得越深厚;友情越深厚,也就更值得自己珍惜。试想,风光如此之美,同游如此之乐,但同游者又要离去,从此天各一方,以后自己即便再来,即便美景依旧,也未必会有那种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游之乐了。想到这些,能不为之“怃然”么?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乘势揭示出全文的主旨:“嗟乎!潜之之去而之京师,人知其将光显也。光显者之心,于山水或薄,其异日肯尚从吾游于此乎?其岂使吾独也乎?”意思是希望友人不要在“光显”之后淡薄了山水之情,不再与自己游,使自己显得寂寞而孤独。暗自寄托了希望王希不要淡漠了和自己的友情的希望,但却始终不直说,而寄托在山水之情上,可谓是构思精巧,委婉含蓄,令人读后久久难忘。
后人评论
《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详细资料大全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是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9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雅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
基本介绍书名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作者 :雅瑟 ISBN :9787510419140, 751041914X 页数 :396页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9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尺寸及重量 :26.2 x 18.4 x 3 cm ; 862 g 内容简介,编辑推荐,目录,内容简介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编辑推荐“唐宋八大家”中的许多人不仅是卓绝的散文家,还是杰出的诗人、词人。乃至政治家、哲学家、史学家和书画家。因此,他们的文章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深刻,观点之精辟,论述之卓越,几乎达到了当时社会的最前列。可以说,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品读。 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选编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书中涉及的历史纪年,一般写明朝代、帝王名称、年号;同时注明公元纪年,使人了解所发生的事件在整个历史时序中所占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重难点字加注拼音和直音,并在最后配缀后人评价。鉴赏文字除解读背景、梳理结构外,还着重说明该作家的散文创作成就和特点,使大家能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目录 韩愈原道 原毁 杂说一 杂说四(马说) 师说 子产不毁乡校颂 张中丞传后叙 祭田横墓文 祭十二郎文 送穷文 祭鳄鱼文 与于襄阳书 进学解 与陈给事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送孟东野序 送区册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送高闲上人序 送王秀才序 毛颖传 蓝田县丞厅壁记 赠崔复州序 争臣论 伯夷颂 答李翊书 荆潭唱和诗序 柳子厚墓志铭 圬者王承福传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讳辩 感二鸟赋 论佛骨表 柳宗元牛赋 囚山赋 封建论 驳复仇议 段太尉逸事状 捕蛇者说 桐叶封弟辩 罴说 种树郭橐驼传 童区寄传 箕子碑 梓人传 蝮蜥传 憎王孙文并序 哀溺文(节选) 吊屈原文 三戒并序 谤誉 鞭贾 送薛存义序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永州铁炉步志 游黄溪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铒潭记 钴铒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与友人论为文书 欧阳修秋声赋 朋党论 纵囚论 泷冈阡表 黄梦升墓志铭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画舫斋记 吉州学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菱溪石记 相州昼锦堂记 伐树记 岘山亭记 释秘演诗集序 送杨真序 苏氏文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送徐无党南归序 江邻几文集序 六一居士传 答吴充秀才书 祭尹师鲁文 答祖择之书 祭资政范公文 养鱼记 祭石曼卿文 读李翱文 贾谊不至公卿论 归田录(选录)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新五代史宦者传论(节选) 苏洵 心术 六国 项籍 辨奸论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张益州画像记 管仲论 木假山记 仲兄字文甫说 送石昌言使北引 名二子说 曾巩列女传目录序 战国策目录序 南齐书目录序 赠黎安二生序 送王希序 先大夫集后序 寄欧阳舍人书 秃秃记 墨池记 宜黄县县学记 学舍记 道山亭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节选)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伯夷 材论 太古 兴贤 伤仲永 同学一首别子固 读孟尝君传 书李文公集后 答司马谏议书 答曾子固书 答钱公辅学士书 芝阁记 游褒禅山记 灵谷诗序 张刑部诗序 祭欧阳文忠公文 答段缝书 王深父墓志铭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苏轼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晁错论 黠鼠赋 留侯论 贾谊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 范增论 决壅蔽(策别课百官三) 教战守(策别安万民五) 上梅直讲书 答秦太虚书 答张文潜书 答谢民师书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石钟山记 张君墨宝堂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范文正公集叙 日喻 稼说送张琥 三槐堂铭并叙 书黄子思诗集后 方山子传 亡妻王氏墓志铭 记游定惠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辙墨竹赋 黄楼赋并叙 上枢密韩太尉书 答黄庭坚书 武昌九曲亭记 东轩记 黄州快哉亭记 为兄轼下狱上书 六国论 三国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3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描写夏日桃花句子,描写桃花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