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西湖七月半》抒情散文鉴赏作者: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1),灯火优傒(2),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3),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4),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5),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6),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7),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8),净几暖炉,茶铛旋煮(9),素瓷静递(10),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11),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12),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13),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14),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15)。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16),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17)。断桥石磴初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18),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官宦家庭,自小爱游山玩水,通晓文学、戏曲、音乐,是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明亡后隐居剡溪山,文章多寄托故国之思,著有《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鉴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到明清时期,更主要地受了宋代散文含蓄委婉风格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变化发展,风格渐趋于清新流畅、从容自然,尤其在抒情散文中,更为自觉地注意到在文章中捕捉和品味一种悠然自得的韵味。
七月半即阴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节日夜晚杭州市民游湖的盛况,通过对各类人物的描写,自然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社会风俗画。文章繁简得当,文笔非常简练自然,开篇一句话便扣紧全文,以下便流畅地围绕“看七月半之人”而展开,思路尤为清楚,不慌不忙娓娓道来,行文平静,仿佛不见波折起伏,而平淡之中细致的体味和摹写却又清晰而生动地表现出各富特色的世态人情,整体上一眼望去无处不是人,而于纤细处又如画中白描高手,一勾一勒,神态毕肖,“声光相乱”写官贵的奢华;“左右盼望”写闺秀们的卖弄:“装假醉,唱无腔曲”是市井无赖辈的行迹;“浅斟低唱”是闲人的风流;“素瓷静递”是雅士的情致。游湖是为了赏月,作者笔锋一偏,却写道:“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从容的描述间又流露出一丝风趣诙谐,使文笔更显得轻松自如。
由唐宋至明清,对隐逸文化的情调的追求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知识分子所着意追求的审美情趣,而隐于市,隐于朝与兼通仕隐的观念和生活更使这种情调成为知识分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西湖七月半》的全文就被这样一种情调贯穿着,因而对五类人的描述虽不置一辞而高低自见。最后在对世俗游人嘈杂哄闹的场面进行了一番略含嘲讽的描写后,笔锋悠悠一转,烘托出对另一种情趣的自得自娱的品味,反映出文人雅士们的审美情趣与心态,结尾一句意境最是幽美,清梦荷香中,文章飘然而结,却正是余韵悠远。
古文 | 张岱《西湖七月半》赏析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张岱写的这篇小品文,将议论与叙事相结合,真实地抒发出了自己在七月半这天游览西湖的所思所想,又以白描手法刻画出那日的西湖之景,情景相交,意境深远。
开头,张岱直言西湖在七月半这天没什么值得看的,值得看的是人。这一开头让人意想不到,以往文人写西湖,都着重写西湖之美景,然而张岱却反其道而行之,说西湖没有什么可看的,这些来西湖游玩的人才值得看。随后,他将这些人分为了五类,这五类人,身份不同,装束不同,心境不同,看月的方式也不同。这些人,或不看月,或假装看月,或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在看月,或什么都看其实什么都没看到,或隐蔽起来不经意地看月,在这七月半的西湖边上,似乎都正自得其乐。而作者,作为看着这各色人等的人,也正享受着旁观者的乐在其中。
第二段,作者极写此日西湖的热闹喧嚣。然而开头又再次埋怨杭州人不懂得欣赏月的美,竟然像躲避仇人一样躲着月亮,只有到了这一天晚上才为了虚名出来赏月。出来上了小舟,便要赶去节日的盛会, “速”、“急”、“赶”三字写出了游人们那种急切的心理。到了游会,便是一派喧嚣和热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这喧嚣之声就如同沸腾了一般,又如大地被震撼了一样,而这些人群中夹杂着的话语声,又如同人在做梦时所听到的那些隐约的梦呓,在这样的场合,同行的人对自己说话的声音都被环境淹没了,自己什么也听不到,仿佛聋了一样,而自己说出的话也同样被吞没掉,就像哑了一样。这十二个字将当时的震耳的人声鼎沸的场景生动贴切地描绘了出来,实在让人身临其境。接着,他又写湖面大船挨着小船,却依旧没什么好看的,“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如此拥挤的场面,张岱却说“一无所见”,他对这样拥挤熙攘的场面是视若无睹的,可以看出张岱对这些人群略带嫌弃之情。此处也与开头的“一无可看”相呼应,作者心内想看的,不是这样的拥堵的场面。随后,官府的人将人群驱散,刚才的热闹鼎沸也渐渐退去,留下了一个清净的西湖。这人群来时急忙,去时也匆忙,游玩时又如此拥挤,实在不知他们是否真的赏到月了。
这时,张岱一群人才开始了他们的活动,等待许久终于等到人群退散了,两个“始”字写出了张岱此刻心中的愉悦。“断桥石磴始凉”一句有趣,刚刚的断桥被人群拥挤得都是热乎乎的,人群散去了也凉了下来,而张岱一群人正是要等到断桥的热气散尽,才来游赏,也可说是清高了。此刻,张岱才细写了西湖的月、山、湖,“新磨”、“整妆”、“靧面”,除去了刚才的乌烟瘴气,自然山水仿佛修整了一番后焕然一新,大概直至此刻,西湖之景才真正有所可看的了吧。在这样美的景致中,与三两好友,畅谈游玩至天亮,实在是人生之乐事。最后,张岱一行人,索性睡在舟中,而舟又漂在十里荷花中,“纵舟”、“酣睡”都写出了无比的洒脱和惬意。“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更是为文章添了一个意境幽远而绵长的结尾,读者思绪随作者所乘之舟漂远,回味无穷。
此文夹叙夹议,先表达了自己对西湖七月半游人的看法,又写西湖七月半之夕的游会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人声鼎沸之极致,后这热闹又戛然而止,西湖又恢复了“山水含清辉”的模样,至此,作者才真正心满意足开始了七月半的赏月活动。这篇文章对比鲜明,五类游人的对比,热闹与清净的对比,人群与自然的对比,其他游人与张岱一行人的对比,在对比中,张岱表达了自己对清净的自然的喜爱,对远离喧嚣的渴望,对在自然中放纵自我的迷恋。本文写景精妙,叙事生动,抒情淋漓尽致,议论部分又不乏精辟之见,尤其是末尾处清新文雅而又放纵不羁的意境,读来令人神思向往。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张岱: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人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杭州西湖之美,古来共谈。然而真得西湖之性情风味者,却寥寥无几。若不信,请试读张岱《西湖七月半》。
中元夜(农历七月十五日),杭州人习俗西湖看月。此时西湖,秋风清爽,波光千里,确有赏心悦目之处。张岱却劈头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乍读觉得突兀,细观下文,方知这话入情入理。湖月之景,妙在其幽、其静、其色。而杭人赏月却似赶胜会。二更以前,是处“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直搞得平湖秋月之景一无所见。实在要看的话,那只有看看月之人了。如此开头,既攫住人心,又领起下文,其妙处不下说书高人吊胃口的开场白。接下作者不紧不慢,绘声绘色地说起五类看月之人来。一类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这些人虽名为看月,但其所到之处,楼船碎千里平湖,箫鼓搅万簌幽静,灯火乱皎洁月色,盛筵夺看月之心。如此赏月,想看也看不见了。又一类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其“亦船亦楼”的气派也不在前者之下。她们身在月下,只知笑啼取乐,在露台上左顾右盼,心不在月而在另有所思。对于她们,与其说是看月,不如说是借此名目来看热闹。而那些“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则乘船载歌,浅斟低唱。虽也看月,却又欲人看其看月,别有一种神态色相。在熙熙攘攘的人丛中,不时有些“不舟不车”、“衣冠散乱”、酒足饭饱的青头泼皮。这等人“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实际上则是“无一看者”,只管时东时西地乱窜,高声喧喝,装醉卖傻,以人人争看之为乐。大凡市井气氛,少这些人不行。而那些“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的真心看月的文人雅士,则小舟缓行,煎茶慢呷,邀好友佳人明月同坐,或隐身树下,或避嚣湖心,人不见其看月,己也不故作看月之态……作者款款而叙,于不经意中,使五种人物的地位、气派、声势、举止、情趣毫发毕现、入木三分,令人或憎、或恶,或忍俊不已、或乐而交往。笔法冷俊而不乏幽默。
文章至此,作者仍然不出正意,却又掉转笔锋,倒叙起杭人西湖看月的场面。这一节的写法与上面精雕细刻的写法不同,主要采用概括、渲染手法。其中“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数句,尤为淋漓尽致;而逐队争出,列俟岸上,少刻兴尽,顷刻散尽数语,极为传神尽态。而作者褒贬之意也不言自现。作者曾疾愤感叹地说:西湖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依门献笑,故人人得而媟亵、艳羡、轻曼之(《明圣二湖》):对照文中所写几种人、几个场面,不难领会这番话的深刻含意。
文章经过铺垫、张扬之后,又悠然淡出,正写作者自己游湖赏月。文曰:待岸上游人散尽,“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近岸、设席,呼客、纵饮、听等一系列活动以“始”字领出,显得从容、消闲,与上文逐队赶门、赶入胜会、逐队争出,形成强烈对比。磨镜、整妆、颒面,极为生动、形象地摹画出月色、山容、水光,使人恍惚觉得:此时月下的西湖、孤山,宛如凌波仙子。新、复、复三字,则包含了作者对那些肆意媟亵、艳羡、轻曼西湖七月半美景者的愤恨、谴责,微言大义。“韵友来”数句,语调轻快,巧妙地传达出作者心情的舒畅和月下清宴的风雅。结尾处,作者又生意外烟云:“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试想西天月色,东方初霞,十里荷花与小舟清梦幻成的是何境界?是何情怀?有此一笔,作者与一般文雅之士的距离拉开了,欲高蹈出世的企求展现了。对自然不是深情领略的“解人”(《明圣二湖》),是道不出如此超脱之言的。
此文妙处全在以看月为中心展开的各种对比之中。第一、二节与第三节之间是大对比,有客我、闲忙、浓淡、繁简等变化;第一节中五类看月者,名妓闲僧、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名娃闺秀、青皮无赖又有对比;第二节中,逐队争出与逐队赶门、赶入胜会与少刻兴尽,也是对比;第三节里,客方散去与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还是对比。其中有雅俗、闹静、高下的差别。通过这些对比,作品生动、细致地将各种人看月的态度、方式、情趣等揭示了出来。这样写,使文章既富有变化,又线索清晰,是一举两得。
这篇作品笔墨虽集中在描绘井市,但文章的重心却落在作者的意趣上,并且不染一丝俗气。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得如此超拔的。此与明代众多适意小品文的写法有所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2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