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刘伶病酒》原文鉴赏《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刘伶病酒》原文鉴赏
刘伶病酒1,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2,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3,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4,五斗解酲5。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6。
【注释】 1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病酒:饮酒过多而致病。2捐:除去,此处是倒掉之意。3摄生:保养身体。4斛(hu):古代量器名,十斗为一斛。5酲(cheng):病酒。6隗(wei)然:醉倒的样子。
【今译】 刘伶因喝酒过多而成病,特别想酒喝,便向他的妻子要酒。妻子把酒倒掉并毁坏装酒的器具,哭着劝他说:“您喝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非常好。但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并向鬼神发誓才能戒酒。你快去准备祝告鬼神的酒肉。”妻子说:“好吧,就照您说的办。”便把洒肉供在神象前,请刘伶祷告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喝一斛,五斗除病,妇人之言,万不能听。”说完便开始喝酒吃肉,一会就已经醉倒了。
【总案】 刘伶生当魏晋易代之时,社会激烈动荡,政治斗争恐怖,致使不少名士把老庄思想作为精避难所和消积反抗的思想武器。而按照老庄哲学,形神相亲则神全,因而可以求得一物我两冥的自然境界,所以饮酒也就成他们追求达到此种境界的一种手段。倘若我们把刘伶病酒说成消极颓废,就未免太简单化了。
文言文<刘伶病酒>的原文和翻译一、原文:南朝 刘义庆《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二、译文:刘伶喝酒过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夫人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
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
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醺醺的了。
扩展资料
一、刘伶的思想
刘伶好老庄之学,在生活上不拘礼法,以饮酒为常,甚至达到了“病酒”的境地。与同样是借酒避世却“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为惊世骇俗。他的好酒,他的以酒言悲,完全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让执政者觉得自己百无一用。表面上看来,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都是他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二、个人作品
刘伶的存世作品只有《北芒客舍》和《酒德颂》。《北芒客舍》是一首古体诗,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含情;后半抒情,情因景发,可谓层次清晰,裁剪恰当,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
《酒德颂》是一篇骈文,文章行文轻灵,笔意恣肆,刻画生动,语言幽默,不见雕琢之迹。
刘伶的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
刘伶病酒 翻译一、译文
刘伶喝酒过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夫人)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
(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南宋时十斗=一斛)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醺醺的了。
二、原文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三、出处
《世说新语·任诞》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二、作品赏析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三、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伶病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1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弢《自春徂秋(三则)》抒情散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