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作者:曾华鹏
多响往旧日的世界,
你读破了名人传记:
一片月光、一瓶萤火
墙洞里搁一顶纱帽。
在鼻子前挂面镜子,
到街坊去买本相书。
谁安于这淡茶粗饭,
脱下布衣直上青云。
千担壮志,埋入书卷,
万年历史不会骗人。
但如今你齿落鬓白,
门前的秋叶没了路。
这件旧长衫拖累住
你,空守了半世窗子。
杭约赫
这首诗的作者杭约赫,原名曹辛之,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由于作家自身文化结构的这一特点,由于绘画意识参与诗的创造,他的诗时常呈现出鲜明的画面感。《知识分子》一诗就具有这种特点。
在这首诗里,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知识分子的肖像画。他信仰“学而优则仕”的说教。古代那些借着月光或借着萤火苦读的穷书生走向成功的生活道路,那凿壁借光读书终于戴上纱帽的动人故事,都在他的眼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使他异常向往,并成为他仿效的楷模。他还迷信命运的安排,他到街坊买来相书,整天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面相,焦急地等待好运的到来,以便脱离这淡茶粗饭的穷困日子,脱下布衣直上青云。他相信历史不会欺骗人,命运不会戏弄人,因而将“千担壮志,埋入书卷”,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但是到头来一切都落空,如今他已经“齿落鬓白”,老之将至,仍然没有金榜题名,官服加身,他的门前也看不到车水马龙,有的只是“秋叶没了路”的冷落。作者运用这种略带夸张的笔致,描绘了一个带有悲剧性的知识分子的人生图画。并在最后发出感慨:“这件旧长衫拖累住/你,空守了半世窗子。”
面对着这一幅肖像画,人们所看到的难道仅仅是作者所描写的这一个特定的知识分子的人生悲欢吗?不,它蕴涵着的是比它丰富得多的内容。人们完全有理由对这幅画作多样的解释:或者这是对那些迷恋仕途的知识分子的嘲讽;或者这是对深受历史作弄的知识分子的同情;或者是对那些“向往旧日的世界”的人们的鞭挞;或者这是对那件拖累知识分子的“旧长衫”所象征的沉重历史积淀的否定。作者在写这首诗半年后又写了一首《启示》,他在这首诗里批评“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现象,赞扬“抛弃了心爱的镜子,/开始向自己的世界外去找寻世界”的行动,这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他写作《知识分子》时的心态。总之,形象的确定性和含义的不确定性,使这首诗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什么?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主要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知识分子是古代读书人,或古代“士”的现代延续。古代读书人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帝)分忧,为民请愿,并且皇帝也确实会礼遇和尊重他们。
知识分子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懂得使用象征符号来解释宇宙人生。
第二,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形成一个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自由飘游”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
第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时政采取批判态度,对现状往往不满。
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知识分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知识分子的定义
(1)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四大劳动者之一: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即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专业技术劳动者。如:教师、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
(2)知识分子是古代读书人,或古代“士”的现代延续。古代读书人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帝)分忧,为民请愿,并且皇帝也确实会礼遇和尊重他们。从这个角度,现代中国社会已无知识分子。
(3)现代社会仍然有喜欢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人,或以知识分子为敬语的习惯,一般指学历较高、读书较多的人。
(4)知识分子的蔑视名称是臭老九,反映在元朝、“”及以后时期知识分子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低下。
(5)党外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分工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普及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一个社会脑力劳动者阶层。
(6)公共知识分子(publicintellectual)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但在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主题。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一般认为,雅各比(Russell Jacoby)在1987年出版的《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最早提出了公共知识分子的问题。在他看来,以前的知识分子通常具有公共性,他们是为有教养的读者写作的。然而,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出身的一代,却成为了最后的公共知识分子。大学普及的时代来临之后,公共知识分子被科学专家、大学教授所替代,后者仅仅为专业读者写作,随着公共知识分子的消亡,公共文化和公共生活因此也衰落了。这意味着,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与学院化、专业化时代的出现直接有关。当知识分子的主体不再是自由身份的作家、艺术家,而是技术专家和大学教授时,他们的公共性就发生了问题。
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典型的知识分子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知识分子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当人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除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微少的剩余的时候,生产力的提高、交换的扩大、国家和法律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都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就是说,知识分子是社会分工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的产物。由此而论,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就是“脑力劳动者”。 当代社会学大师帕森斯(T.Parsons)从结构功能主义出发,揭示了知识分子产生的文化根源。按帕森斯的看法,知识分子的产生有赖于两个条件:一是文字的出现,一是“哲学的突破”。所谓哲学的突破是指人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宇宙世界有了一个概念化的掌握,即意识到人之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人不只是一个生物性的存在,他除了生物性的需求之外,还有心理性的需求,即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同宇宙世界接触的追求。一言以蔽之,他有一种了解“为什么”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出现了文化事务专家即某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思索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起源几乎都是教士、先知、哲学家的原因。因此,知识分子的功能主要是文化性的,他们所从事的是有关价值、观念、符号等文化性的活动,为社会建立一个文化性的意义系统。在社会发展的早期,文字是极少数人能够掌握的象征符号,因此具有“神圣的”性质。在一个文字被社会大众崇拜的社会里,知识分子才能成为一个阶层,一个身份集团。从这个角度看,知识分子应当是“文化事务专家”,而不仅仅是一般的“脑力劳动者”,或者说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中关心并从事创造、阐发、传播文化价值的那一部分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可算是典型代表,他们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以至最终灭亡的客观规律,号召无产阶级充当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敲响旧制度的丧钟。马克思和恩格斯被尊奉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但是他们并非来自无产阶级,其真正的社会成分是知识分子。就此而言,知识分子又是社会的自我批判力量及大众的代言人。
毛泽东曾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知识分子比作毛,认为他们附在帝国主义者、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五张皮上,民主革命革掉了前三张皮,社会主义革命革掉了后两张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结果只能附在无产阶级身上。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曼海姆(Karl Mannheim)则认为,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自由飘游、无所依附(free-floating)。从这里看,知识分子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和阶层,也不与其他社会阶级或阶层充分整合,而是一个社会中相对自由飘游的集团。
大体说来,在现代西方语境中,知识分子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懂得使用象征符号来解释宇宙人生;第二,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形成一个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自由飘游”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时政采取批判态度,对现状往往不满。对于第三个特征,以色列的康菲诺(Michael Confino)综合各家的意见,归结为以下的五点:①对于公共利益的一切问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问题——都抱有深切的关怀;②这个阶层常自觉有一种罪恶感,因此认为国家之事以及上述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是他们的个人责任;③倾向于把一切政治、社会问题看作道德问题;④无论在思想上或生活上,这个阶层的人都觉得他们有义务对一切问题找出最后的逻辑的解答;⑤他们深信社会现状不合理,应当加以改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1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说桃花运很好的句子,有关桃花运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