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战国策·秦得韩之美人与金(韩策三)》原文鉴赏《先秦散文·战国策·秦得韩之美人与金(韩策三)》原文鉴赏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①,然而见亲秦②。计之③,非金无以也④,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⑤,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⑥。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⑦,韩亡美人与金⑧,其疏秦乃始益明。故客有说韩者曰:“不如止淫用⑨,以是为金以事秦⑩,是金必行,而韩之疏秦不明(11)。美人知内行者也(12),故善为计者,不见内行。”
【注释】 ①疏秦:对秦不亲。疏:疏远。 ②见亲秦:使秦见到韩亲秦之状。见(xian音现):显示, ③计之:谋划此事。 ④无以:无法。 ⑤贾:通“价”,价钱。 ⑥反得:复得。 ⑦是:此,指韩亡美人与金之事。 ⑧亡:损失。 ⑨淫用:指浪费,滥用。一说指卖美人得金。 ⑩为金:得金。 (11)不明:或作“亦明”。(12)内行:知内情者。
【今译】 秦国是大国,韩国是小国。韩国对秦国很疏远,但是表面上又要显示与秦国的亲密。韩国商议这事怎么办,没有钱财是无别的法子的,所以只好出卖美人。美人的价钱贵,诸侯买不起,而秦拿三千金买下了美人。韩国就用这笔金钱恃奉秦国,秦国又收回了金钱,还得到了韩国的美人。韩国的美人因怨韩国而告诉秦国说:“韩国是很疏远秦国的。”由这事看来,韩国不仅损失了美人和金钱,而且他疏远秦国的内情也被揭开了。所以有人议论韩国这事时说:“不如制止财物的滥用,用节约的方法获得金钱去侍奉秦国,这种得金之法是可行;而且韩国疏远秦国的隐情也不会被揭开。美人是知道隐情的人,所以善于用计的人,是不随便暴露内情的。”
【集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自来短文,无更短于此者。短句,短段,或一字、二字为一句,或一句、二句为一段,而描邈人世苦事,乃至匹面转侧不得,真奇笔也。”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其峭古不必言,奇在出没变化,读上句,不想下旬如此接;读上段,不想下段如此转。如鱼腹江边乱石,堆成八阵,观者去路欲迷。诸葛君真名士也。”又:“如此篇,书中殊不多得,即左氏公谷,尚当敛兵避其锋锐,可况馀子,而旧评或讥其鄙亵可笑,或疑其无来历。必有脱简,井蛙夏虫之见,固难与语冰海耳。”
【总案】 本篇写韩卖美人给秦而得金,又以所得金事秦,结果既失美人又损金,“赔了夫人又折兵”,而秦既得美人又得金,还了解了韩国的隐情。故事告诫人们,用剜肉补疮的办法去解决困难将会导致更大的危难。文章结尾托客人之语,概括了一条用计的禁忌,即“不见内行”。文笔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先秦散文·战国策·秦得韩之美人与金(韩策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秦得韩之美人与金(韩策三)》原文鉴赏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①,然而见亲秦②。计之③,非金无以也④,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⑤,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⑥。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⑦,韩亡美人与金⑧,其疏秦乃始益明。故客有说韩者曰:“不如止淫用⑨,以是为金以事秦⑩,是金必行,而韩之疏秦不明(11)。美人知内行者也(12),故善为计者,不见内行。”
【注释】 ①疏秦:对秦不亲。疏:疏远。 ②见亲秦:使秦见到韩亲秦之状。见(xian音现):显示, ③计之:谋划此事。 ④无以:无法。 ⑤贾:通“价”,价钱。 ⑥反得:复得。 ⑦是:此,指韩亡美人与金之事。 ⑧亡:损失。 ⑨淫用:指浪费,滥用。一说指卖美人得金。 ⑩为金:得金。 (11)不明:或作“亦明”。(12)内行:知内情者。
【今译】 秦国是大国,韩国是小国。韩国对秦国很疏远,但是表面上又要显示与秦国的亲密。韩国商议这事怎么办,没有钱财是无别的法子的,所以只好出卖美人。美人的价钱贵,诸侯买不起,而秦拿三千金买下了美人。韩国就用这笔金钱恃奉秦国,秦国又收回了金钱,还得到了韩国的美人。韩国的美人因怨韩国而告诉秦国说:“韩国是很疏远秦国的。”由这事看来,韩国不仅损失了美人和金钱,而且他疏远秦国的内情也被揭开了。所以有人议论韩国这事时说:“不如制止财物的滥用,用节约的方法获得金钱去侍奉秦国,这种得金之法是可行;而且韩国疏远秦国的隐情也不会被揭开。美人是知道隐情的人,所以善于用计的人,是不随便暴露内情的。”
【集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自来短文,无更短于此者。短句,短段,或一字、二字为一句,或一句、二句为一段,而描邈人世苦事,乃至匹面转侧不得,真奇笔也。”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其峭古不必言,奇在出没变化,读上句,不想下旬如此接;读上段,不想下段如此转。如鱼腹江边乱石,堆成八阵,观者去路欲迷。诸葛君真名士也。”又:“如此篇,书中殊不多得,即左氏公谷,尚当敛兵避其锋锐,可况馀子,而旧评或讥其鄙亵可笑,或疑其无来历。必有脱简,井蛙夏虫之见,固难与语冰海耳。”
【总案】 本篇写韩卖美人给秦而得金,又以所得金事秦,结果既失美人又损金,“赔了夫人又折兵”,而秦既得美人又得金,还了解了韩国的隐情。故事告诫人们,用剜肉补疮的办法去解决困难将会导致更大的危难。文章结尾托客人之语,概括了一条用计的禁忌,即“不见内行”。文笔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卷二十八·韩策三(2)七秦大国章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
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故客有说韩者曰:“不如止淫用,以是为金以事秦,是金必行,而韩之疏秦不明。美人知内行者也,故善为计者,不见内行。”
八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章
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也,谓韩公仲曰:“今公疾攻魏之运,魏急,则必以地和于齐、楚,故公不如勿攻也。魏缓则必战。战胜,攻运而取之易矣;战不胜,则魏且内之。”公仲曰:“诺。”
张丑因谓齐、楚曰:“韩已与魏矣。以为不然,则盖观公仲之攻也。”公仲不攻,齐、楚恐,因讲于魏而不告韩。
九或谓韩相国章
或谓韩相国曰:“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使善扁鹊而无臃肿也,则人莫之为之也。今君以所事善平原君者,为恶于秦也;而善平原君乃所以恶于秦也。愿君之熟计之也。”
十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章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而恐楚之怒也。唐客谓公仲曰:“韩之事秦也,且以求武隧也,非弊邑之所憎也。韩已得武隧,其形乃可以善楚。臣愿有言,而不敢为楚计。‘今韩之父兄得众者母相韩,不能独立,势必不善楚。’王曰:‘吾欲以国辅韩珉而相之可乎?父兄恶珉,珉必以国保楚。’”公仲说,士唐客于诸公,而使之主韩、楚之事。
十一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章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侈在唐,公仲珉死。
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今]安伏?”召韩侈而仕之。
十二客卿为韩谓秦王章
客卿为韩谓秦王曰:“韩珉之议,知其君不知异君,知其国不致异国。彼公仲者,秦势能诎之。秦之强首之者,珉为疾矣。进齐、宋之兵至首(坦)[垣],远薄梁郭,所以不及魏者,以为成而过南阳之道,欲以四国西首也。所以不者,皆曰以燕亡于齐,魏亡于秦,陈、蔡亡于楚,此皆绝地形,群臣比周以蔽其上,大臣为诸侯轻国也。
“今王位正,张仪之贵,不得议公孙郝,是从臣不事大臣也;公孙郝之贵,不得议甘戊,则大臣不得事近臣矣。贵贱不相事,各得其位,辐凑以事其上,则群臣之贤不肖,可得而知也,王之明一也。
“公孙郝尝疾齐、韩而不加贵,则为大臣不敢为诸侯轻国矣。齐、韩尝因公孙郝而不受,则诸侯不敢因群臣以为能矣。外内不相为,则诸侯之情伪可得而知也,王之明二也。
“公孙郝、樗里疾请无攻韩,陈四辟去,王犹攻之也。甘茂约楚、赵而反敬魏,是其讲我。茂且攻宜阳,王犹校之也。群臣之知,无几于王之明者。臣故愿公仲之国以侍于王,而无自左右也。”
十三韩珉相齐章
韩珉相齐,令吏逐公畴竖,大怒于周之留成阳君也。谓韩珉曰:“公以二人者为贤人也,所入之国,因用之乎?则不如其处小国。何也?成阳君为秦去韩,公畴竖、楚王善之。今公因逐之,二人者必入秦、楚,必为公患。且明公之不善于天下。天下之不善公者,与欲有求于齐者,且收之,以临齐而市公。”
十四或谓山阳君章
或谓山阳君曰:“秦封君以山阳,齐封君以莒。齐、秦非重韩,则贤君之行也。今楚攻齐取莒,上及不交齐,次弗纳于君,是棘齐、秦之威而轻韩也。”山阳君因使之楚。
十五赵魏攻华阳章
赵、魏攻华阳,韩谒急于秦。冠盖相望,秦不救。韩相国谓田苓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
田苓见穰侯,穰侯曰:“韩急乎?何故使公来?”田苓对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何以为公之(王)[主]使乎?冠盖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田苓曰:“彼韩急则将变矣。”穰侯曰:“公无见王矣,臣请(令)[今]发兵救韩。”八日中,大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1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