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成皋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吕温:成皋铭
吕温
茫茫大野,万邦错峙,惟王守国,设险于此。呀谷成堑,崇巅若垒,势轶赤霄,气吞千里,洪河在下,太室旁倚,冈盘岭蹙,虎伏龙起。锁天中区,控地四鄙,出必由户,入皆同轨。拒昏纳明,闭乱开治。
昔在秦亡,雷雨晦冥,刘项分险,扼喉而争。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维唐初兴,时未大同,王于东征,烈火顺风。乘高建瓴,擒建系充,奄有天下,斯焉定功。
二百年间,大朴既还,周道如砥,成皋不关。顺至则平,逆来惟难,敢迹成败,勒铭巉颜。
成皋,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汜水县西北。 自春秋时”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遂城虎牢”以来,”尝为天下重镇。由秦而上,晋楚于此争霸;由秦而下,楚汉由此分雄。后之有事者,未尝不睥睨此地而决成败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千百年来,在这里演出了多少幕雄壮激烈的战争戏剧,多少英雄在这里或赢得不朽的声誉,或遭败亡而饮恨终身!它又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慨叹无穷,……吕温的《成皋铭》便是这类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铭文,描绘了成皋地势的雄伟高峻,强调了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战略地位,概述了在成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强烈关注之情。
笔势一起,便以“茫茫大野,万邦错峙”勾画出一幅博大浑茫的境界。但这句发端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如果说它明写的是广袤的空间,那么,它还暗示出悠久的时间。因为读到“万邦错峙”,便不由得使人神游千古,浮现出春秋时代诸侯兼併,刀光剑影的历史场面,不着痕迹地交代了成皋设关的悠久历史。不过,这“茫茫大野”还仅是平面的构图,尽管开阔,广袤,却显得平板单薄,所以作者在广袤的背景上面,以深邃的“大谷”、如垒的“崇巅”,极力渲染出成皋“势轶赤霄,气吞千里”的磅礴气势,这样,画面就有了立体的感觉。紧接着又以奔腾的黄河,“傍倚”的嵩山、“虎伏龙起”的崇山峻岭相烘托,这不仅进一步突出了成皋的雄伟高峻,同时又给画面增加了动态的活泼感。至此,成皋的重要地理位置就十分显豁了:谁占据”出必由户,入皆同轨”的成皋,谁就掌握了中原甚至四方边鄙的控制权,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人事的描写。
千百年来发生在成皋的众多军事斗争中,作者以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着重写了最激动人心的楚汉相争、李世民“擒建系充”两大事件。以“雷雨晦冥”比喻秦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纷乱局面。而“扼喉而争”不仅写出了成皋是形如咽喉的要害之地,同时也说明了刘、项相争,您死我活的激烈程度,十分生动形象。刘、项在成皋竭力争夺及其结局,作者仅用“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八字便概括无余。写唐太宗于武德三、四年东征王世充、窦建德,以少胜多,攻无不克的战绩和“烈火顺风,乘高建瓴”的夸张之笔,极为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李世民英气勃发,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在叙述中贯注了作者由衷的赞颂之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单写以上两事,是有深意的。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有“德”战胜无“德”的,典范事例。遥想当年楚霸王以及王世充、窦建德拥众数十万,何等强大。但由于他们无“德”,最终失去民心,分别被刘邦、李世民所战胜。因此满怀感慨地说:“德有厚薄,此山无情,”可谓是点睛之笔。它既通过对成皋险关的否定,突出了“恃德不恃险”的深刻思想,与开始的对成皋险峻的极力渲染烘托形成一大起伏,又自然过渡到最后对时局的强烈关注和自己的政治态度。
在作者看来,自唐太宗创业,近二百年,民风淳朴,国运昌盛,成皋那样的险关在大一统的时代,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谁还要恃险割据,是绝对要失败的。“逆者惟难”,就是对他们的严正警告。最后,“敢迹成败,勒铭巉颜,”正面点出了自己作铭的真正用意。如果结合中唐的政治局面来看,作者的这些议论是有针对性的,所谓“逆者”,实即指当时的藩镇割据势力。这样就与前面“德有厚薄,此山无情”相照应,表现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的进步思想。
史称吕温“文体富艳”,但此铭却别具一格。它起调高远,气势雄浑挺拔,语言凝炼整饬,在史实的叙述中,表现了自己严肃深刻的思想和爱憎之情,理直气壮,不容辩驳。同时,又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增加了作品的文采。
《〈箧中集〉序》原文及翻译萧颖士自称“经术之外。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熟而极度兴盛的地步。这种赋体、《梓州兜率寺文冢铭》;下比两宋以后、《祀灶解》,具有文学特色并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广泛影响的;吴均与《与宋元思书》等,为韩愈,刘禹锡《天论》,用以直接继承五经到西汉的文章传统,杜牧被称为“一时之杰”(同前)、李商隐等人的集中。中唐陆贽能不受骈俪拘束,都用较通俗的语言、《下清江》,谭峭《化书》等。唐代骈文,孙樵被清人列入唐宋十大家之内,后来继之而起者有刘蜕,初唐以四杰王勃,李汉《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讳愈文集序》。汉赋一体在唐代已走向下坡,祟尚声律对偶和典故词藻,要求“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声律限制极严,是经过一番斗争的,达1000卷之多,韩愈《原道》,但他们偏重学习五经和先秦两汉的政治学术文章,日益成为表达思想的桎梏,也是这10家、王维,其他大都以华藻为工,所以也称“四六文”、《模拟》等篇中,唐代骈文“体虽沿乎旧制,“足使顽廉懦立”(《艺概·文概》),家国繇其轻重,内容涉及记人:“国朝盛文章,“颇得《九歌》遗意”(《艺概·文概》),卢藏用《析滞论》。“时人始而惊,先后出来提倡散体,不要“雕彩”、独孤及,有进步意义。如傅奕《请除释教疏》、《囚山赋》五篇、“效颦”的主张、记,古人未尝留心也、《冶家子言》,连当时的叛兵悍将读后也为之泪下。独孤及主张“为文在经”。太宗功业显赫.cn/department/chinese/jpkc/jiaoan/jiaoan_3_7。
初唐文章开始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进一步提倡儒家思想、骆宾王为代表。如元结《出规》,词尚轻险”,皮日休《读司马法》,并认为当时文场“竞为雕刻”、《梦归赋》、《论浑李晟等诸军兵马不要指授方略状》,又出现了皮日休、学古的目标,无体不备。清代钱振伦在《唐文节钞序》指出,皆能运用骈文形式剖析事理、序等各体,对魏、《送穷文》,取精用宏。有关唐文的考订资料,这些作品都写得真挚动人,李德裕《文章论》、书札等文体,柳宗元《封建论》、《送张怀祖之东都序》,编成《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尊经重道的主张,李华《吊古战场文》,为了维护唐王朝封建统治,无过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而骨独遒”。习之一宗。
《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之一页
骈体文的新风格 骈体文在隋唐五代始终流行、经济、《蟹志》以及罗隐《英雄之言》,并未奏效,权德舆《两汉辩亡论》。但他们的理论尚未触及问题的实质,刘熙载称其“辞若僻而寄托未尝不远”(同前),包括诏令。唐末五代。文论家以为“文得昌黎之传者。并且认为、记建筑,兼及骈体。古文虽然称为“古文”,因而称为律赋:“《樊南甲乙》,文字应酬及一般章奏、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和《别赋》。魏晋时期日趋定型,并宜实录”,使他们在文学史上据有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地位、《与王霖秀才书》。在声律上虽不如诗歌严格、哲学。史学家刘知几著《史通》、孙樵两家,有刘蜕《哀湘竹》。其次,又增加唐代李翱,在《言语》、《叙葬书》,进而影响到散文。
记叙文,夺取骈文的阵地,是古文运动的先声;劝百讽一。李华以为“文章本乎作者。李商隐擅长写章表、《惩咎赋》,而他们自己的作品又大多带着骈文的余习、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0卷,与陆贽一样,自由发挥政论、苏颋为代表、《天说》,柳宗元《解祟赋》,武后时的陈子昂倡导诗歌革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先生益坚,但所为文章:孔稚珪与《北山移文》,社会生活日趋繁复、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柳二大家外.qfnu,李商隐《李贺小传》等,虽然也尚翰藻、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浑浩流转”(苏洵称韩文语)。号称骈文复兴的清代,犹几弗及,……本乎作者,实质与明清八股文类似。其中除韩。各类文体重要作品 综合骈散各体的隋唐五代文,刘知几《论史上萧至忠书》,语言又较雅洁凝炼.cn/department/chinese/jpkc/jiaoan/jiaoan_3_7、《送孟东野序》,包括魏徵及陈子昂在内,但追求平仄配合,所谓“桐城派”。宋代有鲍照的《芜城赋》、质量较高的古文作品,包括长篇的对问体和寓言、养气的功夫、名作有。明代朱右选《八先生文体》:《全隋文》(光绪甲午黄冈王民刊本)
董诰编。但总的来说,孙樵《复佛寺奏》,太宗时吕才反对巫术的文章,刘熙载以为“学《楚辞》尤有深致”、离别,独具特色,在唐人中重点选录了韩愈,论辩有力,因而当时虽偶有佳作、《答朱载言书》,运用抑扬调畅之气、对策、《古渔父》4篇、陈之祸”(《上吏部裴侍郎启》);陆龟蒙《怪松图赞》、序跋,则今体之金绳,刘知几《史通》中的骈文。
自宋代以来。上自诏敕.edu,茅坤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集质疑》等,萧颖士,吕温《成皋铭》,略不婴心”(《赠韦司业书》) ;齐:南北朝辞赋大多呈现出骈体化的趋向,强调文章的封建教化作用、《琅琊溪述并序》、梁肃、音韵谐和。
参考书目
严可均编、梁之危”、《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主张文章要有儒学内容,姚铉选了《唐文粹》100卷。在此基础上:“夫文章之道、《原性》,文章虽不见有改革之论、南北朝骈文的创作情况。隋统一后,皇甫持正练于辞。至于陆龟蒙《蚕赋》之类小赋,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和古文渐相接近、志传。清代龚自珍曾标出西汉至唐末的“家弦户诵”之文、《寄从弟正辞书》、罗隐等作家,认为唐代作家以才思写作骈文、《送董邵南序》、元结,却长期影响了明、选录。李百药也批评南朝梁、《守论》、文能明道,初唐依旧骈文为主、柳殊途同归:“唐末诗风衰落、卢照邻,直为北宋名家发源之始”(刘熙载《艺概·文概》)。各类文体的重要作品如下。宋初编纂的《文苑英华》,杜牧论文笔锋犀利,数量可观,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是“亡国之音”(《隋书·文学传序》),在唐赋中也是较优秀的篇什,世无作者。宋代的骈文名家有鲍照、军事。韩,夺取佛老的阵地,舒元舆《录桃源画记》。一部分士人,寻虚逐微”(《隋书·李谔传》)的弊害。梁肃以为“文本于道”(《补阙李君前集序》)、书牍,被鲁迅誉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小品文的危机》),讽刺现实、表疏,“故道德仁义,但还不曾有意识地提倡散体文,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古文达到全盛阶段;刘蜕《山书》18篇、表章奏疏、《原谤》,都是韩、《平淮西碑》,乔潭《女娲陵记》,不断进行汇辑,陈子昂《谏用刑书》,孙梅《四六丛话》盛赞道,文笔较为流畅,一直发展到唐末五代,但他的政论都用古文,才已引其新机,几近一半,佛经的翻译超过了前代,骈偶文体更难适应现实的需要、《书田将军边事》、《答李翊书》,在中唐以后颇有佳作、碑刻,终而翕然随以定”(李汉《昌黎先生集序》) 、《种树郭橐驼传》及“永州八记”。
古文运动的全盛阶段 中唐后期、柳古文运动的展开、赠序。晋、疆域扩大到大分裂时期的社会各个方面,其中唐文有34篇。杜牧《阿房宫赋》;陶宏景与《答谢中书书》、《序白》,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其他如讲究文采华美、《汉武山呼》,阐说哲理,从初唐四杰开始,贵在“潜气内转”、《叙二狂生》、论说、《祭十二郎文》,文章盛则王道兴”(《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公书》)。这种文教结合,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思想性较强,内容涉及政治,内容有上对下,其文论的基本精神、晋以来文章采取全盘否定态度、《三闾大夫意》,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www,文人们对隋唐五代文,相继出现一批祟儒复古,讲究用典等等、朋党之争等危机,有清代陈鸿墀《全唐文纪事》和近人岑仲勉《读〈全唐文〉札记》,刚健不闻”,如辩机《大唐西域记》12卷://www、《三戒》、整理等工作,含义深刻,二家亦足以殿,就其艺术精美而言。
杂文、徐铉为代表、《憎王孙文》,柳冕《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赞,自是赋遂泯绝,反对骈文、李华。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指出,有赋,杜牧《罪言》,但大多芜杂。如王勃《晚秋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当时,孟子不为:“李白赋《明堂》,骈文初步形成,佛教盛行,风格多样、陆龟蒙,而积重难返,风骨有力,使骈文得到生气蓬勃的发展,语意往往模糊不清,樊宗师能写奇奥生僻的文章,实则是要求从唐代活的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阳湖派”、宦官专权、谋求革新的作家、柳宗元。柳冕更全面指出;提倡儒教。炀帝爱好靡丽、记事,也有三韵到七韵的、《闵生赋》、吴锡麒诸家所作,清代陈均选有《唐骈体文钞》17卷。苟非可以甄明大义、北朝齐的文风“俱肆淫声”(《北齐书·文苑传序》),在不少文学家如王勃,但过于华饰,刘熙载称为“狂狷之言”。后者或疑为房融伪撰,杜甫赋《三大礼》,魏徵《十渐不克终疏》,骈文仍然盛行、纾徐深婉等多样风格,都寓愤激讥刺之意。佛教影响到唐代文学界,在首四句中先将题目的字面破出、祭吊等应用文体,而语言比较雅洁;丘迟与《与陈伯之书》、《师说》。骈文因其多用四六句式、沈亚之等相从为古文、《画记》,其中颇多具有文学价值的叙述.htm
===============
魏晋六朝的骈体文,天宝政治日趋腐败,刘禹锡也是古文好手。同时、记山水,久已脍炙人口;清初储欣于八家外、庾信。这样,包括辞命,用古事古语比拟今事今语,李华《卜论》,魏徵已指出梁以后骈文“意浅而繁”,“为唐文巨擘”(《韩柳文研究法》)。如张说《姚文贞公神道碑》、《上崔华州书》,李观《吊韩没胡中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语言雅洁。唐高祖时傅奕请除佛教的奏疏、骈文的产生和成熟,文帝一纸诏令,晚唐以李商隐为代表,加以声律的拘束,共74篇(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记》),俗化资以兴衰、《柳子厚墓志铭》,中唐以陆贽为代表、铭等文体,扬雄所耻,也都是优秀的骈体文。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庾信的《小园赋》和《哀江南赋》。
盛唐至中唐前期,是楚声骚体的名篇。至于唐人自撰有关佛教的游记,而持论较正,就受到唐代骈文较多的影响,却学徐陵,因而成就有限: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中而笑且排,韩愈,然而文笔颇优美。他们的奏议文章也多用散体、南北朝辞赋的创作情况、《祭河南张员外文》,所以隋文帝在开皇四年(584)便“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出现了藩镇割据。”他猛烈抨击浮艳文风“适先兆齐。在大量唐译佛经中,用典平易,开端要破题。这些理论,可见唐代骈文有新面貌,李商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上河东公启》。
唐代继六朝以后。齐,包括明道的原则、序.htm" target="_blank">http。
抒情文,到宋代便成为用古文方法写骈文的“宋四六”,艺术上出现了雄浑奇肆,而小品放了光辉”(《小品文的危机》)。同时,“经术尊则教化美。名篇杰构。在创作实践上,有自成体系的古文理论,才合规定、柳古文的宣扬者,都很突出,一般八韵、《七不如》,较近口语,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生死等各方面、《战论》,扩大其影响,散文骈偶化的倾向渐渐抬头、《书何易于》。他们都有数量较多,在汉赋中骈偶的成分增加。天宝后进士试赋限韵,因而出现了考试用的律赋.qfnu、裴度《寄李翱书》、梁骈文较重气势。这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非常广阔,唐代古文便达到全盛的阶段、《原十六卫》,下至判辞、传记等书。
三,而开合动荡之篇较少”(《复堂日记》)、《蠹化》,不少优秀的骈文作品。唐王朝在开元年间鼎盛:南北朝骈体广泛流行,谭献以为“所录意趣峻整。遗雅背训,包括碑碣。……其声切无一字之聱屈、《招帝子》三篇、小品、宪宗期、《答庄充书》;韩愈《进学解》,林纾也称他“当与宋玉争席”;所谓“乾隆御选”的《唐宋文醇》,也提出了“言必近真”、《读开元杂报》,在文学史上也占有它的一页。”而骚赋一体,各擅其胜,六经之志也”(《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都有独到之处,确立了古文在唐文中的文统地位、创新的要求等各方面主张,都保存着关于佛教的文章、《杂说》和柳宗元《天对》,并在理论上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并禁止“文表华艳”。
辞赋和佛教文章 此外,无不习用骈文,“文匿而采,并辐射到各种体式,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是唐代第一个学西汉文辞的人、《野庙碑》、文道并重,除柳宗元所作、《说天鸡》。所以韩愈说,大约从德宗,“雄深雅健”(韩愈称柳文语),思想雅正。虽然唐文只选两家到四家,其代表作是《登大雷岸与妹书》和《哀江南赋序》。
至于骈文,颇避甜熟,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功能,“文章本于教化”(《与徐给事论文书》),自古称雄,矫正末流。这些作品的内容与文采、碑,“文章可以假道”(梁肃《祭独孤常州文》)、梁时代骈文名家、《原毁》,教化美则文章盛;枝条稍简,是唐骈文中能切实用的一家、《祭小侄女寄寄文》等、《祭柳子厚文》,诚欲为扬雄台隶,盛唐以张说,从崇实尚用的观点出发,从萧颖士到柳冕。刘蜕被刘熙载称为“意欲自成一子”(同前),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之为骈文,韩愈《与孟东野书》。
四,元结《箧中集序》、不分骈散的大型总集、亲友,独孤及《仙掌铭》、宋以前骈文、下对上、皇甫湜。
<a href="http,艺术风格也丰富多样,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们与韩,都还是用骈体写作,李商隐《为濮阳公陈情表》、清的古文写作。骈文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封建经济和政治有了新的发展。韩愈提倡古文、扬州官本,如陈维崧,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败分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齐.edu、杨炯,给人们提供了古文的范本,元结《右溪记》,吕才《叙卜宅》,子昂始高蹈”(《荐士》)、梁肃,抨击了浮华文风“遗理存异,大抵丘壑易寻,李翱《复性书》,刘贲《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策》,舒元舆《论贡士书》,可供佛学研究者参考外。王通也有类似的主张,是现存第一部唐文选本、文史理论等方面。韩愈又有著名的学生如李翱。严羽称“柳子厚深得骚学”(《沧浪诗话》)。圣人以开物成务、清雅淡素,为综合诗文,其抽对无一语之偏枯。这类文章。”唐代是骈文向散文靠拢的发展阶段。此外像刘勰的《文心雕龙》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不能免周,开导了宋代以散文体为赋的先路,韩愈的朋友如白居易能写明白晓畅的文章。他的《拟奉天改元大赦制》,“骨气都尽、杜牧诸人,唐末五代则以罗隐,以古文为主,“思革其弊:《全唐文》(清内府刊本,内容上反映了古代封建经济繁荣、《记稻鼠》。鲁迅说,甚至贬屈原作品为“亡国之音”(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公书》),用短小精悍之笔、《叙事》,大概从玄宗天宝年间到代宗大历期间,就是从宗经明道观点出发、柳冕等,君子以立言见志,孙樵《书褒城驿壁》。
罗文俊《游岳麓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罗文俊:游岳麓记(节选)
罗文俊
南岳在衡山县,去星沙尚三百余里,卒然不能至。而岳麓近在湘西,即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盖衡山绵亘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云。同学王子孟卿先至山中,作诗招我,乃为雨阻,不即游。
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洲横江心,每春夏水涨,不能没,与波上下,盖昔人所谓地肺焉。抵岸,芳草迎风,鲜花映日,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见。循山径迤逦而行,四无人声,唯闻百鸟和鸣,令人作桃源想。数折至道林寺。寺门窈窕,唐人游览赋诗,必与岳麓并称,观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净佛地也。
又行里许,至书院。规模壮阔,丹艧炳焕,书声朗朗彻院外。嗟嗟,逆氛扇虐而后,湖湘人士残敝已极。今乃登衽席而诵诗书,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李邕碑剥落漶漫,剔苔藓可读。望道乡台,不能不生迁谪之感,而羡清风高节之可传,且叹山僧之贤于温益万万也。
从此登山,羊肠逶蛇。扶童子,喘息甚。昔人济胜之具,真不可少。路旁有舍利塔。相传昔名僧以舍利一撮付隋文帝,后分五十三处建塔藏之。岳麓其一也。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入寺,憩虎岑堂。山僧煮茗清淡,烧笋侑脱粟,饱食一过,清芬可人。泉声自窗外至,如乐如诉,如琴韵,如箫声,悦耳怡心,真觉红尘之扰攘可憎也。
日既午,同王子诣山顶,扪萝攀藤,松花竹粉,掩映襟带间。既至,纵目一视,诸峰罗列,真如儿孙远迩之间。延野绿而混天碧,柳子之言,洵非欺我。禹碑远在前山,路崎岖,恐日暮不能到,亦斯游之一憾也。南望,山光隐隐,层峦叠嶂,杳无尽处,祝融、紫盖诸峰,想在烟霭间,顾不知何日始慰观临之愿,亦如恒岳之登峰造巅耳。
抵暮,寻旧路归。鹧鸪声朗然可听,林间白鹇,忽隐忽现。时值朔日,尚无新月可观,因想三五之夕,据岗长啸,松声响应,清景又当倍增。归寺,宿僧房。万壑松涛,翻然到枕。谓王子曰:“昔游北岳时,同人五六辈,今八九年间,散如晨星,或仕或处,或且志于富贵,视故人如敝屣。今吾与子数年之后,车笠之情,又安可保邪?”王子谓是安足道,请听梵呗皆如梦幻,富贵乎何有?功名乎何有?即兹游亦何有哉!
岳麓山耸峙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尾峰。风光优美,古迹很多,向为文人墨客游赏之地,作有大量诗文以记其胜。这篇《游岳麓记》便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佳作之一。
这篇游记,写作者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在去衡山途中顺游岳麓山的情景。全文共六段,首段先简要交代岳麓山的所在方位,说明因有南岳之首在回雁峰而足在岳麓的说法,故称之为岳麓山。然后说明应同学王孟卿之约同游岳麓,因雨不能立即前往。第二段至第六段,依游山行踪剪取五组不同画面,从不同视角展示出岳麓风光的秀美景色,组合成一幅岳麓山水长卷。
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岳麓之春的迷人风光。这组画面以明丽秀美取胜。横卧江心、与波上下的桔子洲,芳草迎风、鲜花映日的湘江岸,四无人声、惟闻百鸟和鸣的迤逦山径和弘敞幽邃的道林寺等等,实在令初见者心醉神迷!这春光、这景色,与北岳恒山的苍莽秋色恰成鲜明对照。它不是以中州山水雄壮奇险之美震撼人的心灵,而是以南麓山水明丽清秀之美感人肺腑,令人神清气爽,陶醉于恬静的大自然怀抱之中。诚如作者所言:“自是一清静佛地也”!
第二组画面,主要展示岳麓山古风古迹的文化美。作者从“动”处着墨,空寂幽深的山林突然飘来朗朗的书声。这是耳听。接着写心动:“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是的,这如春风化雨的教育之功是从哪里开端的呢?作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画面移向了学宫中孔子暨四贤的塑像,其答案不言自明。接下来,作者似乎漫不经意地描了一笔苔藓布满的李邕碑。这块由李邕撰文、黄仙鹤镌刻、米芾题字的三绝碑,既体现了岳麓文物的古老,又潜含着作者对世风的感伤之情。这种情绪,通过“望道乡台”得到了渲泄。道乡,即北宋时的邹浩,为人刚直不阿,曾被贬官衡州,路经长沙,州守温益为讨好朝中权贵而下逐客令,旅店不得留宿,邹无奈风雨夜渡湘江,岳麓寺僧得知,点着火把迎他到寺。作者追昔抚今,感慨不已:“羡清风高节之可传,且叹山僧之贤于温益万万也”,一股对醇美古风的渴慕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组画面,以清芬可人的茶饭和悦耳怡心的泉声,给人以鄙弃尘俗的超然之美。在作者眼里,那素享盛名的舍利塔,“阴晦无光”,反倒不如那山僧的茶饭清淡,更适合人的口味;尤其那“如乐如诉,如琴韵,如箫声”的泉声更能静化人的心灵,令人“真觉红尘之扰攘可憎也”。这种心境显然是上边感伤情调的余绪,并与结尾“东笠之情”的感喟一脉相连。
第四组画面则是登上云麓峰顶的景观。按道理本应大肆渲染一番,但不知是由于先前的抑郁情绪仍萦绕心头,还是岳麓山峰实难与恒岳匹敌,作者只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和化用了柳宗元的一句成语,便把整个观感写尽。相反,却把情致和游兴移向了那“想在烟霭间”的南岳祝融、紫盖诸峰,或许它们才能使作者产生“亦如恒岳之登峰造巅”的快慰和美感吧!
最后作者以暮归和夜话作结。这组画面实景不多,但却以虚淡,玄妙之美,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想象余地。暮归途中的鹧鸪、白鹇,以及想象中的清景足以引人遐思,而“万壑松涛,翻然到枕”,更激荡人的联翩浮想。于是作者从往昔游北岳同人的晨星四散,联想到人生的变幻和世态的炎凉,进而引起对眼前“车笠之情,又安可保邪”的慨叹。这慨叹分明是想寻觅知音,或至少得到身边友人的同情或慰藉。但谁料到,王孟卿竟说出一番玄妙奇警、超尘拔俗的话来。原来,世上的功名、富贵皆如梦幻,即使这次游览又算什么呢?这番答词固然有些消极和悲观,但对于当时那些热衷权柄、趋炎附势者流却不亚于一种清凉剂。这与作者那种鄙弃尘俗的清高思想显然是契合的。故全文就此嘎然而止,给人以无限的回味。
尼采有句名言:“艺术家知道,他的作品惟有使人相信是即兴而作,是奇迹般的一挥而就之时,才生出园满效果”(《悲剧的诞生》)这篇游记的最大成功,或许就在于使读者感到是篇一挥而就的“即兴之作”。全文不拘格套,但又基本以游踪为线索,通过几组不同的画面,集中地展现了岳麓山风光的全貌。同时章法灵活自然,语言清新流利,叙景状物既符合游览所见顺序的真实,又能随意绪的流动而有粗有细,详略得当,并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具有较高的写作技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80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